• 1、小科学了大气的压强后,借助注射器(容积为5mL)、铁架台、小桶、细绳等器材设计组装如图装置估测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桶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出小桶和水的总质量为78g。

    ②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①中的装水小桶(水未倒出)重新挂在注射器下端,缓慢向小桶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再取下小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548g。

    ③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出其壁上全部刻度部分的长度为10cm。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应以(选填“注射器”、“活塞”或“小桶”)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
    (2)、步骤①可排除活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外,还可排除的影响;
    (3)、上述实验中,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4)、步骤②中注射器针头处有少量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 2、

    小明发现木头在水中是漂浮的,而铁块在水中会下沉,他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实验思路:

    (1)选取体积相同、不同的物体A和B分别浸没在水中,测出其所受浮力并进行比较;

    实验过程:

    (2)按照实验思路依次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从甲图中可知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N。观察乙图可知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N,并计算出了物体B所受的浮力大小;

    实验结论: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如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序号)。
    (2)、该实验中应称取蔗糖的质量是克。
    (3)、该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择(选填“10”或“50”)毫升规格的量筒。
    (4)、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 4、小明在一次放学途中看到图1所示的场景:一位同学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起,发生形变。于是小明进行了相关探究。

    (1)、猜想:伞面受力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有关;
    (2)、实验与数据:小明自制了一个上凸下平的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2所示。在模型的正前方用电风扇迎面吹风,模拟气流,并记录数据;

    风速

    无风

    低速

    高速

    托盘测力计示数(N)

    18

    16

    10

    分析: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模型受到向上的升力;空气流速越大,升力就越

    (3)、拓展:

    ①如图3所示,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车的总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为解决某“工”字形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其中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表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下列方案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A.B.

    C.D.

  • 5、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其中溶质是
    (2)、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填字母)开展对照实验;若(填字母)中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观察实验装置a和c,发现c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请判读并说明理由
  • 6、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现象时,有同学经分析后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完善思维模型,①处应填(选填“开放”或“密闭”),②处应填(选填“增大”或“减小”);
    (2)、中医拔火罐时,先用点燃的棉球加热火罐,再将火罐平贴于皮肤,不一会儿压强差使皮肤向罐内凸起。根据思维模型,火罐平贴于皮肤后通过的方式减小罐内气压。
  • 7、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热量,使温度 , 木块上的水结冰。

  • 8、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的中央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2)、乙、丙两地年降水较多的是地,造成两地降水多少差异的因素是由于不同。
  • 9、观察下面的图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如果在C处加热,则回形管中的红墨水将向(填“左”或“右”)运动。由此推测,夏天的房间内安装空调时,应将空调按在房间的(填“上端”或“下端”)。

    (2)图乙,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大气的层。(填序号)

  • 10、潜水艇从海水高密度区驶入低密度区,急剧下降的过程称为“掉深”。如图,某潜水艇从a处驶入低密度海水区,“掉深”到b处。与a处相比,潜水艇在b处(  )

    A、受到浮力大小变小 B、受到浮力大小变大 C、排开液体重力不变 D、排开液体重力变大
  • 11、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B、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C、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D、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 12、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置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下列关于百叶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百叶箱漆成白色时能更好地反射阳光 B、它的箱门朝北开可避免阳光直射对气温测量的影响 C、百叶箱内每天测出的最高气温都会出现在午后2时 D、百叶箱的高度设置为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气温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
  • 13、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4、“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如图是“生命吸管”的内部结构,其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  ).

    A、蒸馏 B、吸附 C、消毒 D、过滤
  • 15、大气压强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工具属于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破窗锤 B、打气筒 C、吸尘器 D、真空采血管
  • 16、如图同学们在操场上放飞气球时,气球在斜向上升空的过程中,受到空气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  )

    A、F1 B、F2 C、F3 D、F4
  • 17、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的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的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
  • 18、小科家的电热水壶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铭牌上的部分信息如图甲所示,电热水壶的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在家中,小科关闭其他所有用电器,在只有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电热水壶装满初温为20℃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水烧开,用时15分钟,她家标有“600R/kW·h”字样的电能表盘转动了120转。问:
    品名:家乐牌电热水壶
    容积:2L
    额定电压:220V
    频率:50HZ
    防电等级:A级

       

    (1)、电热水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4200J/kg·
    (2)、该电热水壶的加热功率是多少?
    (3)、当S闭合,S1断开时,电热水壶处于加热状态还是保温状态?请说明理由。
  • 19、图甲所示是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筐受到的重力为20N。某次操作中,将重550N的泥土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4s,在此过程中工人的拉力F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细绳的质量和摩擦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拉力F做功的功率;

    (2)利用该装置提升泥土的所做的有用功;

    (3)动滑轮的重力。

  • 20、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烧杯+稀硫酸

    250g

    200g

    200g

    加入的铁样品

    9g

    9g

    14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58.7g

    208.7g

    213.7g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的质量为7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

    (1)、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上一页 251 252 253 254 2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