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学习了酸碱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用黑枸杞提取液作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室温时,将蒸馏水和不同pH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別装在14支试管中、并向每支试管中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行

    A

    B

    C

    D

    E

    F

    G

    11

    1

    J

    K

    L

    M

    N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浅紫

    浅紫

    浅紫

    深蓝

    深蓝

    灰绿

    黄棕

    实验二:室温时,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以下4种物质,各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稀盐酸

    稀硫酸

    牛奶

    炉具清洁剂

    颜色

    粉红

    浅紫

    (1)、实验一试管中所装的为蒸馏水(选填字母)。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炉具清洁剂适合消除类污渍 (选填“酸性“或”碱性”)。
    (3)、小科认为黑枸杞提取液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理由是
  • 2、甲醇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以作为新型燃料来代替传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上制取甲醇的原理如图所示。

    (1)、已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则甲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 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__2CO2+4X,则X的化学式为
    (3)、通过这种“液态阳光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甲醇中,请你说出它的一个优点:
  • 3、如图是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小球代表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1)、请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
    (2)、 微粒“0”代表的是(用符号表示)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判断其为复分解反应的依据是
  • 4、启动“瓯江引水工程”后,温州市区将建成多水源供水格局。瓯江引水工程是通过凿穿山体隧洞,连接河道将鹿城区山福镇渡船头村的水源引入鹿城区西片水域,提升该区域水体品质。
    (1)、瓯江引水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环节。
    A、植物蒸腾 B、降水 C、地表径流 D、蒸发
    (2)、瓯江引水工程有效提升我市台风季节防汛排涝能力。7-8月份是我市台风高发季节,如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我市台风高发季节在图中大致范围是在图中的哪两个数字之间

    (3)、3月22日是 “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 5、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金属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烧气体的温度达不到
  • 6、下列电路图中,R是滑动变阻器,R0是定值电阻。将图中的电表改装成质量表,可以直接从电表上读出待测货车的质量。现要求地磅工作时,货车质量越大,电表的示数也越大且表盘刻度均匀增加,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 7、小明学习了常见的四种盐类: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钙 CaCO3后,对它们的部分性质进行归纳整理并编制了检索表(如图)。检索表中M代表的是( )

    检索表

    1a⋯⋯⋯⋯⋯⋯⋯⋯⋯⋯⋯⋯⋯⋯⋯P

    10可溶于水                             2

    2↵ 加热不稳定                         a

    20加热不分解                          3

    3d与酸反应产生气泡                M

    3b不与酸发生反应                    N

    A、NaCl B、Na2CO3 C、NaHCO3 D、CaCO2
  • 8、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b点表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图中b 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 NaCl 和NaOH
  • 9、跑步是常见的运动方式。为了便于运动数据记录,许多跑者使用了可穿戴“智能手环”。为保证“智能手环”用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简称“薄膜电池”),它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请回答8-10题。
    (1)、碲化铋的化学式为Bi2Te3 , 其中铋元素(Bi)的化合价+3,则碲元素(Te)的化合价为( )
    A、+2 B、- 3 C、- 2 D、+3
    (2)、如图手环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其主体部分是一段内置有一小块磁铁的密闭的空心塑料管,管外缠绕着线圈。戴着这种手环运动时塑料管跟着手一起运动,磁铁则在管内反复运动产生电流,液晶上就会显示出运动的步数。下列与其原理相似的是(    )

    A、 B、 C、 D、
    (3)、跑步时,人体会呼吸加速以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B、图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C、图甲中①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中③为肺泡 D、图乙中③获得的氧气主要用于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 10、氢氧化钠是实验室一种常见的碱,在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实  验

    现    象

    A

    将 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 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HCl

    有NaCl生成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CuSO4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A、A B、B C、C D、D
  • 1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不一致的是( )
    A、水银———— Hg————单质 B、生石灰——CaO——氧化物 C、消石灰———— Ca(OH):————碱 D、小苏打————Na2CO3————盐
  • 12、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溶解物质 B、测液体 pH C、取化学药品 D、稀释浓硫酸
  • 13、小柯想测定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了如下方法:称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5

    a

    5

    2.8

    2.8

    (1)、上表中a的数值为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第3次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4、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HCl、FeCl3 , 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依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 溶液,过滤,称重,相关数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
    (2)、所用NaOH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废液样品中 HCl的质量。
  • 15、已知某测电笔内部电阻为5×105欧,人体电阻为4000欧。如图所示家庭照明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灯L发光。

    (1)、此时人拿到测电笔测试A 点时,测电笔的氖管(填“发”或“不发”)光。
    (2)、如此时将零线保险盒盖拔掉(断路),人拿测电笔测试A点时(A点在灯泡右边),测电笔的氖管(填“发”或“不发”)光。通过他的电流是毫安?(写出计算过程)
  • 16、小强利用压力传感器、电磁继电器、阻值可调的电阻R等元件,设计了一个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他了解到这种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越大时,输出的电压U就越大,二者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继电器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衔铁被吸合。已知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即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线圈的电阻为20Ω。

    (1)、车辆不超载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当传感器所受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红灯亮,说明汽车超载。请你判断灯(选填“L1”或“L2”)是红灯。
    (2)、某水平公路桥禁止质量大于或等于20t的车辆通行,要用小强设计的装置为此桥报警,R的阻值应调节为多少?(3分)(g取10N/kg)
    (3)、若要减小公路桥禁止通行车辆的质量,应(选填“增大”或“减小”)电阻R 的阻值。
  • 17、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将68.1g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的混合物放入锥形瓶中制备氧气,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66.5g。求: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 18、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 C15H22O5), 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获美国拉斯克奖。
    (1)、青蒿素分子由种原子构成的。
    (2)、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个原子。
    (3)、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打开K1和K2 , 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

    ⑧…,生成气体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2)、在实验步骤⑥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
    (3)、步骤⑧中…处应进行的操作是 , 才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现象;
    (4)、已知白磷的化学式为P,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 20、2025年,第四批052D 驱逐舰的飞行甲板上,全新涂装的Z·20F 舰载反潜直升机揭开面纱。如图甲,这款代号“黑旋风”的国产机型,其机尾有根“棍子”,叫做舰载磁异探测器,它能将潜艇经过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为相应的变化电流,从而发现潜艇的存在。那么,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帮他解答相应问题。

    (1)、小明进行了如图丙中的1-5五次操作,在1-5主次操作中电流表指针能发生偏转的是1、3、4;小明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在此装置中,相当于电源;
    (2)、在探究实验中,小明发现每次电流表指针摆动的角度不同,猜想可能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有关。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再次利用如图乙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导体运动区域的磁场强弱相同)。如表所示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磁场强弱相同时,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速度v/ cm/s

    1

    2

    3

    4

    5

    电流 I/mA

    2.0

    4.0

    5.9

    8.1

    10.2

    (3)、图中实验现象与 (选填“动圈式话筒”或“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上一页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