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纪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元素周期表中的99号元素命名为锿(Es),锿(Es)元素的核电荷数为99,相对原子质量为252,则锿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351 B、252 C、153 D、99
  • 2、2021年2月10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顺利实施近火星捕获制动,“天问”一号将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火星是一颗(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流星
  • 3、  图甲为热带鱼鱼缸,平时维护需要适宜的pH、溶解氧和水温等。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自动供氧和保温模拟电路。R0是安装在鱼缸内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闭合开关S0、S1 , 电热丝 R 开始加热,当温度达到27℃时,电磁铁吸引衔铁使 S2断开,当温度降到 23C时,电磁铁释放衔铁使 S2闭合,从而使水温维持在 23℃~27℃。当鱼缸中水的溶解氧浓度低于某值时,供氧装置会自动向鱼缸供氧,pH若过低可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调节。

    请回答:

    (1)、养鱼时,常常往鱼缸中放些新鲜的水草,其主要目的是
    (2)、若要配制调节鱼缸pH的碳酸氢钠溶液100克,需要水和碳酸氢钠各多少克?
    (3)、电热丝 R 电阻为484欧,供氧装置的功率为5瓦。某一时刻若供氧装置正在工作,鱼缸内的水温为 25C,结合图乙分析,此时工作电路的总功率可能多大?  (写出可能的情况)
  • 4、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飞行汽车”不断涌现。某款飞行汽车主要参数如下表。

    自身质量

    450千克

    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

    0.12米2

    满载总质量

    600千克

    预设飞行高度

    100米

    地面行驶速度

    120千米/时

    续航时长

    3~4小时

    飞行巡航最大速度

    180千米/时

    外部材料密度

    碳纤维:1.8克/厘米3

    钛合金:4.5克/厘米3

    请回答:

    (1)、该飞行汽车外部材料用碳纤维和钛合金替代钢铁,其主要原因是
    (2)、当飞行汽车满载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若巡航距离为162千米,该款飞行汽车以巡航最大速度飞行,需用时多少?
  • 5、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小科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水垢中碳酸钙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向装置A 的20克水垢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入装置B、C、D中,最终测得装置C增加的质量为6.6g。

    (1)、实验前后均往装置中缓慢通入足量氮气,实验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2)、请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有同学提出用该装置测得的实验结果可能会偏大,其理由是
  • 6、  幽门螺杆菌是胃内常见的细菌,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都与其有关,¹4C 呼气试验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被试者服下¹4C标记后的尿素[¹4CO(NH2)2]胶囊,若体内有幽门螺杆菌,它会产生尿素酶,可以分解胃内尿素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收集被试者呼出的气体并分析,即可判断其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1)、被试者呼气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2)、使用公筷可以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环节。
    (3)、从物质的分类上看氨气和二氧化碳同属于 ,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7、  “稻虾共作”是一种适时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稻田中所有的小龙虾属于(选填“种群”或“群落”)。
    (2)、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3)、“稻虾共作”模式中,小龙虾的主要食物是害虫和杂草,但也食用水稻幼苗,因此在投放小龙虾时应注意
  • 8、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中得知“硫酸铜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

    (1)、实验现象:步骤①木条不复燃;步骤②;步骤③木条复燃。
    (2)、实验结论:硫酸铜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小科认为该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3)、拓展延伸:为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按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变化如图丙所示。

    ①实验过程中,除控制催化剂的质量相同外,还应控制相同。

    ②由图乙可知,上述两个反应虽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装置内气压相同。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9、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地下车库设计了一个管道式排风系统(如图甲)。该系统的排风机工作时,将不同停车区的空气吸入排风管道,并排出室外,排风管道进气口处气压越小,车库内空气更新效果越佳。为了研究停车区排风管道进气口处的气压大小与管道长度(进口到出口的管长)的关系,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如下模拟实验:

    ①取长为30.00厘米、内径为0.60厘米的导管,一端与大针筒紧密连接,另一端通过T形管与U形管连接。

    ②以相同的速度将活塞从针筒拉出,记录U形管液面差,重复3次实验。

    ③改变导管长度,重复实验①②,记录实验数据于下表。

    组别

    导管长度L (厘米)

    U形管液面差(格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1

    30.00

    11.6

    11.2

    11.4

     

    2

    200.00

    8.5

    8.4

    8.3

     

    3

    500.00

    6.4

    6.3

    6.5

     
    (1)、该实验通过来比较T形管内气压的大小。
    (2)、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应填写的内容是
    (3)、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结合本实验的探究结论,停车区A、B、C三处排风效果最佳的是(填“A”  “B”或“C” ) 。
    (4)、排风管道的排风效果还跟其他因素有关,请你提出一个猜想:
  • 10、   “用微观思想解决宏观物质问题”是重要的学科观念,下图为“物质检验”思维模型。氢化钙(Ca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某科学实验小组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为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氢化钙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滤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 CaH2+2H2O=CaOH2+2H2

    【建立猜想】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和Na2CO3; 猜想三:    ?  ; 猜想四: NaOH、Na2CO3、Ca(OH)2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三: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 猜想三为
    (2)、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四错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根据思维模型的检验路径推断,实验方案与另外两种实验方案有所不同。
    (4)、若方案一的实验中观察到现象,则证明猜想二正确。
  • 11、  酵母菌中含有一种能将面粉中的糖类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酶。某科学活动小组为研究这种酶的催化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成的酵母菌和面粉的悬浊液),分成15 等份,并将它们分成A、B、C3组(每组5份);

    ②A组各份中分别加入10mL的蒸馏水,B组各份中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C组各份中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

    ③每组按图甲所示装配好5个同样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5种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30min;

    ④取出冷却至常温后,分别测量试管内液面下降的高度(如图乙),再换算出气体的体积。

    实验测量结果如右下表:

    组别

    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25°C

     cm3

     35°C

     cm3

     45°C

     cm3

     55°C

     cm3

     65°C

     cm3

    A

    0

    3.6

    14.7

    50.4

    7.6

    2.3

    B

    10

    3.3

    14.1

    50.0

    7.5

    2.2

    C

    20

    3.3

    12.7

    42.0

    6.9

    1.8

    (1)、  酵母菌在该环境下将糖类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
    (2)、本实验中,除量筒和计时器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3)、综合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从表格数据中得出该酶最佳催化温度是45℃,请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12、某兴趣小组开展“观察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的实验活动。

    实验1: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给直导线通电,观察小磁针(如图甲)。

    实验2:在水平有机玻璃板上穿一个小孔,将一根直导线垂直穿过小孔,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直导线通电后,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乙)。

    请回答:

    (1)、实验1中,若观察到 , 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实验2中,轻敲玻璃板的目的是 , 从而使铁屑分布更清晰。
    (3)、根据图乙中被磁化铁屑的排列情况,描述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分布:
    (4)、兴趣小组进一步实验(如图丙),a、b两导线通电后出现相互排斥现象。若要使两导线相互吸引,可行的方法是
  • 13、如图是小明在复习整理泌尿系统相关知识时绘制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某成年人进行尿检,检测出尿液中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医生判断可能除了图中④发生病变,还与分泌不足有关。
    (2)、请你写出①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①→→毛细血管(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3)、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的生物学观点。
  • 14、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把重为700N货物搬往高台,发现非常吃力,于是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斜面长2m、高1m,然后站在高台上借助一根绳子沿斜面把货物拉上了高台,拉力做功为1000J。

    (1)、小科将货物沿斜面拉上高台所做的有用功为J。
    (2)、货物受到斜面的摩檫力大小为N。
    (3)、利用斜面搬运货物的优点是
  • 15、关于叶绿体的起源问题近年来又引起广泛讨论。有科学家提出原核生物蓝藻曾生活在植物细胞体内,和植物细胞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后蓝藻逐渐演化成叶绿体。图甲是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

    (1)、由图甲可知,蓝藻的遗传物质是
    (2)、下列事实支持“叶绿体起源于蓝藻”这一假说的有____。
    A、蓝藻含有叶绿素 B、叶绿体含有 DNA C、蓝藻和叶绿体外都有双层结构包被
  • 16、 “打铁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原理是将铁熔化为铁水,再用水中浸泡处理过的柳木勺舀出高温铁水向空中泼洒,铁水变成微小铁屑在空中燃烧,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
    (1)、铁屑在空中燃烧后的产物为。  (填化学式)
    (2)、小科在看打铁花表演时想到: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但是“打铁花”却可让铁水变成微小铁屑在空气中燃烧,由此可以得出影响铁燃烧的主要因素是
    (3)、盛满铁水的柳木勺不燃烧的原因是
  • 17、如图所示实验,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木塞冲出,同时瓶口出现白雾。

    (1)、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将能转化为热能。
    (2)、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出试管时的能量转化类似于汽油机的冲程。
    (3)、请解释白雾产生的原因:
  • 18、长跑是体育中考的一个重要项目。
    (1)、跑步时,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是(选填“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
    (2)、1000米跑测试在操场跑道中绕圈进行,若某学生在弯道中保持速度大小不变,则在弯道中其运动状态(选填“始终不变”或“发生改变”)。
    (3)、如表所示为某市体育中考1000米跑项目的评分标准(男),假如某同学1000米跑测试的平均速度为5m/s,则根据表格中的标准,该生在该项目的得分为分。

    项目分值(分)

    10

    9

    8

    7

    6

    1000米跑用时

    3min40s

    3min50s

    4min00s

    4min10s

    4min20s

  • 19、北京时间2025年3月,西藏发生了强地震,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主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板块;
    (2)、从位置上看,西藏处在地震带上(填“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或“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 ;
    (3)、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若时间许可要有序快速撤离到室外空旷处 B、高层人员应乘电梯逃生 C、在室内可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蹲在墙角处 D、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 20、稳定与变化是跨学科概念,它表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时刻变化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给静止的杠杆一个新的作用力,杠杆可能保持静止 B、人体不断地产热与散热,使体温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C、燃料的燃烧不断消耗氧气,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却保持稳定 D、降低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上一页 677 678 679 680 6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