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 B、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
-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6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是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试管②、③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试管②中有燃烧现象 B、试管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试管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
3、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 此反应类型属于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4、中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涉及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这一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5、【情境·问题】猜猜它是谁?它被科学家们戏称为“地球上脾气最爆的物质”,在干燥状态下轻轻一碰就产生紫色烟雾。如图所示是这种神奇的物质的结构图,最中间的是氮原子,周边三个是碘原子。(1)、问:①它是谁?它的化学式是。
②轻轻一碰,就产生紫色烟雾(碘蒸气),还有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③该反应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2)、【温故·过关】活动1:如图是化学反应的几种基本类型,据此梳理相关内容。反应类型
概念
表达式
化合反应
物质生成另物质的反应
A+B=AB(多变一)
分解反应
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一变多)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反应,生成另一种和化合物的反应
A+BC=B+AC(一换一)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 ,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CB(相互交换)
(3)、活动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下:如图甲所示,白磷在50℃温水中没有燃烧,当一支装有氧气的试管深入烧杯底部,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燃烧了;如图乙所示,在装有温水的烧杯上方放一块铁板,在铁板的左侧放一颗红磷(着火点为260℃),右侧放一颗白磷(着火点为40℃),结果白磷燃烧了。根据上述信息,梳理“探究燃烧条件”知识点。探究燃烧条件
①图甲中进行了左、右两侧的实验,左侧的白磷没有燃烧,右侧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白磷虽然在温水中已经达到着火点,但要燃烧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有足够的。
②图乙中白磷燃烧了,但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虽然在空气中,有足够的氧气,但温度没有达到 , 照样不会燃烧。该对照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有足够的;自变量是 , 因变量是情况。
③实验探究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有二:一是需要有(氧气等);二是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灭火时,只要让其中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即可。
④火灾发生时,迅速、冷静地采取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自救方法:报警(119)与疏散,用捂住口鼻、姿势前进,因地面附近的空气较为清新且温度较;来不及逃离时关闭门窗,用湿毛巾或衣物堵住门缝,以阻止进入;发出求助信号,如果被困,可敲打窗户、使用手电筒或手机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注意,要学会使用灭火器,关键步骤是拔出保险销、握住喷嘴、按下把手。
(4)、【归纳·知新】活动3:如图甲、乙、丙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活动,依次是苹果变色、篝火晚会、定向爆破等。结合信息,梳理“氧化反应”知识点。氧化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一般物质与 的反应就是一种氧化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分为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剧烈氧化包括燃烧和爆炸,在“有限”空间里进行的剧烈燃烧就是现象。如图甲、乙、丙分别是氧化、、。缓慢氧化时热量聚集,物质达到着火点也会发生“自燃”现象。
②氧气、氧化铜等常常在反应中提供氧,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
③氧化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④归纳化学反应。
-
6、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电解过程只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通电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反应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
7、如图是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变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水的电解
C、过滤泥浆水
D、食物霉变
-
9、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山哈酒
-
10、【情境·问题】利用干冰形成云雾缭绕的效果,如图所示。(1)、问:①白雾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
②整个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2)、【温故·过关】活动1:如图甲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观察到水的汽化现象。如图乙是在试管口放一块玻璃,观察到水的液化现象。问:①在图丙中画出水汽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②水液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分子?。
物理变化:
③物理变化:物质只发生颜色、状态、形状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宏观上没有产生 ,微观上没有产生。
④生活中物理变化的现象有很多,如滴水成冰、冰雪消融、、 等,其变化多表现为 、等的变化。
(3)、活动2:如图甲和乙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问:①如图甲,水电解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
②如图乙,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
(4)、活动3:对电解水产生的两种气体进行检验。如图甲,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电解器尖嘴处,打开开关,发现能燃烧。如图乙所示的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电解器尖嘴处,打开开关后看到的现象。1.阴极产生的气体
现象:产生 火焰
结论:阴极产生的气体是
2.阳极产生的气体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
结论:阳极产生的气体是
(5)、【归纳·知新】活动4:下图是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结合活动2和活动3梳理“化学变化”知识点。化学变化
①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 产生,如钢铁锈蚀、食物腐烂、燃料燃烧、燃放烟花、酿酒等。化学变化还会伴随生成 、产生 、颜色变化、发光、吸热或放热等现象。
②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 的过程,反应过程中原子的 和 不变。化学变化前后, 会发生改变,如水电解是 原子和 原子重新组合而形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③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燃烧、催化剂等。催化剂起改变 的作用,本身的 和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如水电解实验这个化学变化的条件是。
-
11、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kg,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
-
12、家庭医药箱里有一瓶标签缺损的医用双氧水,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宁设计了如图实验: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然后用注射器注入10mL该医用双氧水,直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双氧水的质量分数。(1)、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的性质。(2)、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3、已知: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g
36.0
0.165
7.4
31.6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
14、建立模型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甲为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个“◯”代表所有的蔗糖分子。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1)、在图乙中,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画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2)、不同液体之间,体积不能简单地相加减,因为。(3)、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微观视角下,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分布。
-
15、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g。(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
16、【情境·问题】将一束激光射向上下浓度不一的糖水中,发现光线会弯曲,如图所示。(1)、问:光线会在浓度不一的糖水中弯曲,说明什么?(2)、【温故·过关】活动1:20℃时,小金往盛有50g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20g氯化钠晶体。
现象一: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部分氯化钠晶体悬浮在液体中。
现象二:待搅拌充分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仍有部分氯化钠晶体沉在烧杯底部,如图所示。
现象三:对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澄清液体和2g氯化钠晶体(假设过滤前后总质量不变)。问:①现象一中的混合液体是。
②现象二中上部的液体可称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其中溶剂质量为g,溶质质量为g,溶液质量为g。
③氯化钠晶体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
④溶解在水中的氯化钠以(选填“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⑤若想让现象三中的澄清液体析出晶体,可采取的措施是。
混合物:
⑥混合物可分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透明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常见的有钡餐、血液、泥水等。乳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常见的有牛奶、肥皂水等。悬浊液和乳浊液静置后会有现象。
⑦溶液由和组成。宏观上是溶质逐渐消失,液体变得清澈透明;微观上是分子或离子间作用,均匀地分散。
⑧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若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则是 溶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 、 、(写3条)。
⑨最常见的溶剂是。一般溶剂为液体,当互溶物均为液体时,量(选填“大”或“小”)的为溶剂。但酒精和水混合时,不管两者量的多少,溶剂均为水。
⑩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适合用 的方法获得晶体;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适合用的方法获得晶体。
(3)、活动2:粗盐提纯实验如图甲、乙、丙。有两学生的过滤过程如图丁和戊。实验中玻璃棒的四种作用如图己、庚、辛、壬。问:①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缺了的一个步骤是。
②如图丁和图戊,图是正确的过滤操作过程。
③请在图乙中填写出仪器的名称。
④如图己、图庚、图辛、图壬,玻璃棒的作用依次为:用于 , 加速;用于;用于搅拌,使之受热均匀;用于转移固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⑤混合物的分离:一贴,滤纸要紧贴在的内壁,与内壁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 , 倒入漏斗内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引流的 , 玻璃棒的下端要轻靠在滤纸的层处,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承接滤液的内壁。
⑥提纯步骤:、、蒸发结晶、转移固体。
(4)、【归纳·知新】活动3:20℃时往盛有50g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20g纯碱,用玻璃棒搅拌充分后静置一段时间。已知20℃时纯碱的溶解度为21.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小科的计算:20g/(50g+20g)≈28.6%。小杭的计算:21.5g/(100g+21.5g)≈17.7%。问:①你赞同谁的算法?为什么?
②尽管小科和小杭的计算结果不同,但他们的思路是一样的,你认为是怎样的思路?
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解度(S):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g溶剂(通常指水)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④溶质质量分数(p)=质量(m质)/溶液质量(m液)×100%。
⑤溶液稀释前后质量不变,即m浓溶液×P浓溶液=。
⑥若是饱和溶液,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即p=m质/m液=。若告知溶液的体积和密度,溶液的质量就是两者乘积。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即p=m质/m液=m质/ρV。
(5)、活动4: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g的步骤如图所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①计算:配制溶液需要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如实验中需要氯化钠g,水g。
②量取:用称取所需的溶质质量,放入烧杯中;用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将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搅拌。
④装瓶:待溶质完全溶解,所需溶液就配制完成,最后装瓶,贴上标签。
-
17、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 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1)、固体A是(填化学式)。(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
-
18、图甲是一款潜水艇紧急供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产氧药块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钠(NaClO3),需要镁粉氧化放热启动并维持反应进行,快速产生氧气。(1)、启动时,镁粉(Mg)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MgO),其化学方程式为:。(2)、产氧药块反应会产生极少量有毒的氯气,推测图甲中试剂X应具有的性质是。(3)、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mg氯酸钠分解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如图乙所示,选择a、b、c、d、m中的部分数据,列出它们的等量关系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
19、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净水方法通常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四种。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所示。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可得到直饮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2)、直饮水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图中②的作用是 , ③的作用是。
-
20、已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最前几位的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在下表中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现象。
实验
化学方程式
现象
点燃的铁丝放入装有氧气的瓶中
火星
把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紫色变
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放入一小杯滴有酚酞的水中
无色变为 , 钠浮游在水面上变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