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教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告诉我们( )A、老师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B、老师是学生生命中的第一个导师 C、老师是学生一生成败的决定者 D、学习过程中要完全听从老师的意见
-
2、小华说:“父母对我很严厉,但我仍然感觉很快乐,小伟说: “父母总是能言传身教,不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我在家中的幸福感爆棚,小华和小伟的感受告诉我们( )A、父母赋予了我们顽强的生命 B、父母履行了抚养子女的义务 C、每个家庭亲情表现不尽相同 D、化解矛盾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
3、观察图《学习金字塔》,下列说法你认可的有 ( )
①课堂听讲不重要,课后应用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②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③我们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④善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 有人说,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这是因为( )
①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天地
②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③中学生活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④中学时代是没有任何烦恼的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国早在商朝时期便有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商朝“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是指(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6、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在半坡遗址发现公共墓地、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些都能够证明( )A、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B、原始居民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C、他们已有了埋葬的意识 D、原始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
7、 《管子·小匡》中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的记述,认为华夏(“中国”)居中,为五方的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升华。这一记述反映出( )A、百家争鸣的盛况 B、华夏认同感增强 C、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
8、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尧、舜 B、大禹 C、蚩尤 D、黄帝和炎帝
-
9、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出现珍奇物品。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这表明当时(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阶级国家开始建立 C、出现严重贫富分化 D、原始社会已经解体
-
10、图是七年级某学生制作的北京人生产生活示意图,图6中“?”处应填入( )
A、修建房屋 B、制作陶器 C、打制石器 D、种植作物 -
11、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重视。
-
12、集体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
13、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迅速提高,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
-
14、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
-
15、某校八年级围绕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教育实践
活动,邀你一起参与。
热点事件
【事件一】: 巴奴毛肚火锅被曝出羊肉掺假, 根据调查, 其羊肉卷确实含有鸭肉成分, 因此多家门店被停业整改, 并对消费过的顾客进行赔付, 总额约为835 万元。
【事件二】: 一架即将飞往南京的航班上, 乘客王某将臭脚伸到了前面座椅上, 引起前座乘客不满, 发生口角扭打。乘务员劝解仍不听, 致使飞机延误。
【事件三】: 赵某自编自导自演投资虚拟货币赚钱的戏码, 骗取网友李女士40万元投资款用于自己赌博、租借豪车、偿还债务等消费, 造成恶劣影响, 事发后被抓。法院最终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 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六年, 并处罚金8万元。
(1)、请结合材料谈谈诚信对企业发展有何重要性?(2)、从自由和规则的角度评析王某的行为。(3)、赵某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 请说明理由。(4)、 围绕三次事件的实践教育活动,你有什么感悟? -
16、网络影响日增,改变我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水滴筹”、“宝贝回家”等“微公益”慈善模式, 正受到公众的追捧。“微公益”作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方式,越来越引发大家关注, 在互联网平台上, 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材料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 截至2023年11月,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加深融合。与此同时,有21.8%的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 一些低俗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材料三: 小明的周末
(1)、 材料一中的“微公益”是一种什么行为。(2)、 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网络是把双刃剑”的认识。(3)、 上述三则材料对我们合理利用网络有哪些启示? -
17、为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某校八年级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活动内容
项目名称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项目简述
本项目引导我们在活动中探究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几大重要历史事件,从而深入思考中国近代化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驱动性问题
中国如何进入近代化?
过程性探究
任务一: 中国进入近代历史是必然还是偶然?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情况表
材料二: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 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 无历史背景的, 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 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也有学者指出, 鸦片战争是“偶然事件中的必然事件”。
工业项目
煤炭产量
生产能力
占世界产量的2/3
蒸汽机产生的能量
占欧洲一半以上
生铁产量
已超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任务二: 中国近代化的特征是“被动反应”还是“主动奋斗”?
材料三 ……英法联军……同治年间开始了自强运动……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附设译书局。
——摘编自蒋延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甲午战争……1896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这份报刊第一篇文章是《变法通议》 , 它以史实为依据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 反复论述变法救国的必要性。
——摘编自陈秋萌《论近代报刊<时务报>在维新变法中的历史角色
材料五:武昌首义打响的这一枪, 引发的不是一场无限革命, 而是一场有限革命。……辛亥革命是有限的, 它没有触动整个社会的结构, 没有把社会翻一个底朝天, 它是相对有节制的。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就结束呢?……这个目标是有限的……
——摘编自傅国涌《谈出来的民国: 回望1911 年辛亥革命》
(1)、请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2)、 分析辛亥革命达到的“有限目标”和未完成的“无限革命”目标分别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中国近代化探索是“被动反应”还是“主动奋斗”的项目驱动性问题的成果报告。(要求: 结合你所选的观点,论从史出, 逻辑严谨) -
18、 以觉醒之光,奏响时代强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文摘:
文摘一: 盖改造青年之思想, 辅导青年之修养, 为本志之职。批评时政, 乃枝节问题, 不足论。
——摘自1915年《敬告青年》
文摘二: 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 不议时政……
呀呀! 这些话都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 乃是
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
——摘自1919年《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二:它(五四运动)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中华文化史》
(1)、 比较两段文摘,陈独秀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2)、 资料二中“思想活力”指的是什么? 从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角度,分析资料二比资料一中的革命新在哪里。(3)、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
19、中共一大在党纲中明确了党的中心工作。下列哪一史事践行了这一“中心工作”( )A、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罢工 B、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C、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D、湖南成立农民协会组织
-
20、图3反映了晚清时期翻译各类西方书籍的比例状况,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