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链接亚洲、欧洲、非洲的古代商业贸易线路。学完丝绸之路后,701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探讨。 

     材料一 

     

     材料二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_①_传》 

     材料三   踏看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看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四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沿线国家和大洲通过无数的节点联结起来,这些节点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间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狄伯杰《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请写出①处应填写的人名。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4)、鉴古知今,说说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畅通和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们对外交往有何启示? 
  • 2、政治制度创新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他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请回答:

    (1)、材料一“封建领主制”是指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打扫除”指什么? 
    (2)、材料二所示制度的首创者是谁?秦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材料三中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结果如何? 
    (4)、以上三则材料的政治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 3、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 4、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 
    A、张仲景 B、王祯 C、华佗 D、蔡伦
  • 5、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B、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 6、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腑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外戚势力膨胀 D、豪强地主横行
  • 7、下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 8、《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 9、廉政和反腐败是政权维护自身生存的基本手段。我国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央专门设置的具有廉政作用的监察官职是(   ) 
    A、丞相 B、剌史 C、御史大夫 D、太尉
  • 10、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白渠
  • 11、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约法三章    ②巨鹿之战     ③垓下之围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2、如图是战国七雄位置示意图,其中①②④⑥所示位置分别是(   ) 

     

    A、齐、楚、秦、燕 B、齐、秦、楚、韩 C、燕、齐、秦、魏 D、齐、楚、赵、韩
  • 13、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单位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之中。早在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孙武 D、韩非子
  • 1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句话里的“天下为家”是指(  ) 
    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确立了分封制 D、王位按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 15、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华民族主体由炎黄部落融合发展而来 B、炎黄生活地区是中华文明唯一发源地 C、全体中国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繁衍的后代 D、炎黄时期中华大地出现了最早的农耕文明
  • 16、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到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17、某同学画了一幅北京人日常生活想象图(如图), 并配了文字说明,其文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北京人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C、北京人会人工取火促进了身体发展 D、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过着群居生活
  • 1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实施哪一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什么作用?(3分) 
    (2)、请问,秦始皇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秦政法”中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制度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指出西汉疆域在西北方向增加了哪一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如何实现的?   
    (4)、 思考:当时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19、2019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上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正式颁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万众瞩目中走上了领奖台,激发了某校七年级同学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思考。请你参加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产生文明的摇篮)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文明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改进生产工具)  

     材料二: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调整统治策略) 

     材料四: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益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1)、黄河和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改革事件?其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境况。汉初统治者釆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境况。由此出现了什么统治局面?  
  • 20、《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可以从该书中了解到(  ) 

     ①焚书坑儒       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③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上一页 693 694 695 696 6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