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的时间轴上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的历程
  • 2、下列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图片,下列口号与与这组图片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A、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3、太平天国运动中产生了两个纲领性文件:一个深得民心,但却难以实现;另一个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却难以深入民心。前者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 4、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勒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南京大屠杀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 D、火烧圆明园
  • 5、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国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一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6、小明同学对我国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十分感兴趣,为了进一步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小明把拍摄的照片做成了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片一                                 名片二

                     名片三                                 名片四

    (1)、名片一中的两幅图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处;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名片二中的图片名称是什么?它是哪流域哪一居民的生活用具?
    (3)、名片三中的图片是什么谷物?它的大量出现说明了什么?
    (4)、小明在制作名片四时犯了一个小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5)、从上图可以看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什么?
    (6)、请根据照片一描述北京人的头部特征。
    (7)、图片二为北京人使用火的场景想象图。根据图片二,你能说出当时火的用途有哪些吗?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左图中甲的地形部位是 , 丁的地形部位是 , 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2)、判断图中a、b两处哪一处可能发育小溪,请说明判断的理由。该小溪的流向是怎样的?
    (3)、判断图中c、d表示的两条上山路线中哪条更省力?请说明判断理由。
    (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图____是沿图中L线所作的剖面图。 
    A、 B、 C、 D、
    (5)、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三要素中的。如果将上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越
  • 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聚落,三处聚落的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3)、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 9、读“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问题。

    图A    比例尺1: 4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图B    比例尺1:80000000

    (1)、图A中有种比例尺,请写出具体的表示方法。
    (2)、图A中景宁到丽水的图上距离大约是2.5厘米,根据比例尺可以算出景宁到丽水的实地距离约是千米。
    (3)、丽水在杭州的方向,判断方法是定向法。
    (4)、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地图比例尺小;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较大;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更粗略。
  • 10、仔细观察下图,下列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先民遗址有(   )

    ①半坡遗址    ②河姆渡遗址    ③马家浜遗址    ④马家窑遗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11、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 1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 13、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 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15、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其进步表现在(   )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掌握了人工取火

    ③会用骨针缝衣服 

    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6、《韩非子》载:“上古之世, 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17、“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 18、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
    A、化石 B、遗址 C、传说 D、文字
  • 19、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   )
    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
  • 20、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丽水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平安巡防队”,在社区内展开巡逻,这是社区在实行(    )
    A、管理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上一页 691 692 693 694 6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