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钓鱼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位于(   )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
  • 2、下列一组邮票,反映了四个民族的艺术风格,其中主要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是( )
    A、 B、 C、 D、
  • 3、玲玲对本班同学作了一项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汉族,有少数同学是回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等。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B、大聚居、小杂居、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D、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 4、下面四个民族的小朋友说的话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傣族:丰收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B、壮族:少数民族中我们人口最多 C、蒙古族:那达慕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D、藏族:我们常举行马术表演、赛牦牛等活动
  • 5、有一名外国人要到我国各民族自治区去考察,他应该去图中所示阴影标注区的是( )
    A、 B、 C、 D、
  • 6、“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典型写照。我国南北方地理景观、民居、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据此回答小题。
    (1)、以下为我国南北方的差别,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房子窗户小,注重防寒;南方房子窗户大,注重通风 B、北方人们喜吃米饭,南方人们喜吃面食 C、北方河流比南方河流数量少,流量小 D、北方交通以陆路为主,南方交通水陆并举
    (2)、南北方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自然景观
  • 7、“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福建地区的这一谚语反映了季风气候具有的特征有( )
    A、雨热同期 B、不稳定性 C、复杂多样 D、温差较大
  • 8、以下关于宝岛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有“蝴蝶王国”和“东方糖库”之称

    ②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是黎族

    ③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其中南部

    ④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9、下图为“黄河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过度开发加剧了上游河段的荒漠化

    ②中游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③下游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④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是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杭温高铁一期工程于2021年建成,温州至杭州实现1小时交通圈。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处是该省区所临海域黄海 B、图中“B”处是该省区西北邻省江苏 C、图中“C”处是该省区西南邻省福建 D、图中“D”处是杭州的母亲河新安江
    (3)、下列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温州位于杭州的西北方

    ②杭州一月均温高于温州

    ③总体地势东北低西南高

    ④途经平原、丘陵和山地

    A、①② B、②3 C、14 D、34
  • 11、根据表格,完成问题。
    地区
    1月均温(℃) -3 2.5
    7月均温(℃) 26 29
    年降水量(毫米) 510 825
    (1)、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
    A、小兴安岭 B、秦岭 C、长白山脉 D、天山山脉
    (2)、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
    A、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 B、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C、甲地比乙地纬度低,冬季气温低 D、乙地比甲地纬度低,冬季气温高
  • 12、读“我国北纬30°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图中①地和②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比②地的年平均气温低 B、①地比②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 C、①地处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D、②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2)、导致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拔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
  • 13、中国珠江流域与西亚地区相比,纬度大体相当,自然景观却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 B、海拔 C、纬度 D、气温
  • 14、关于下列各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省面积最大,与俄罗斯和蒙古两国相邻 B、②省简称鲁,行政中心是济南 C、③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它同缅甸、老挝、菲律宾、越南四个国家接壤 D、④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有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
  • 15、某同学在学了我国《国土与人民》一课后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长夏无冬海南岛。下联∶冬长夏短黑龙江。下列给这副对联所拟的横批最恰当的是(   )
    A、历史悠久 B、幅员辽阔 C、四季如春 D、源远流长
  • 16、读中国各省人口密度图,回答问题。

    (1)、不列组合位于沿海且人口密度>500人/km2的是(   )
    A、台鲁苏浙 B、粤桂鲁闽 C、京津冀苏 D、豫鲁沪浙
    (2)、有关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族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B、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 C、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南方地区 D、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 17、学完《辽阔的疆域》之后,小明同学自编了“亚欧大陆东,东临甲:陆地面积广,世界排名第三;海域面积阔,岛屿数千个;十四加上六,邻国共二十;西达帕米尔,东抵乌苏里江……”的顺口溜用于记忆。据此回答问题。
    (1)、顺口溜中的“甲”处应该填(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世界排第三”是指中国的陆地面积仅次于(   )
    A、俄罗斯美国 B、巴西—美国 C、俄罗斯加拿大 D、巴西—加拿大
    (3)、“邻国共二十”其中位于中国东面的陆上邻国是(   )
    A、蒙古 B、朝鲜 C、日本 D、韩国
  • 18、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活动,同学们采取下列几种方式来搜集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时政学史】

    材料一:“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会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方式二:图片学史】

    【方式三:歌谣学史】

    材料二: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变为公天下。

    【方法四:史料学史】

    材料三: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全球通史》

    (1)、“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请分别写出他们居住的房屋结构的名称。

    夏桀成为亡国君,商(人名)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二(地名),纣死商亡西周立。

    (3)、请将歌谣A和B处补充完整。
    (4)、根据材料二,你能从夏商周的更替中总结出什么历史经验?
    (5)、材料三反映出东周时期的什么社会现状?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谈谈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 19、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注:钱财物力)为己,大人(注:天子、诸侯等贵族)世及(注:世代承袭)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裁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周平王即位后,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史记》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分别反映了远古时期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下,诸侯有什么义务?
    (3)、根据材料三,说说该制度在“平王东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中“诸侯以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 20、读《世界轮廓图》,回答问题。

    (1)、写出相应地理事物的名称:①和②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③洋,④运河,字母A处的远洋货轮要想抵达字母B处,可以经过亚洲重要的“咽喉”海峡来缩短通航里程。
    (2)、字母A处为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字母B国家气候显著,属于人种,其所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国家。
    (3)、②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教,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湖。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洋是洋。
上一页 672 673 674 675 6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