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近代中国,在探索中前行。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请补充材料一思维导图①②部分,并根据导图概况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③。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并说说辛亥革命与事件②的联系。
  • 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国家形象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战争中国门洞开】材料一:下图

    【屈辱中逐渐觉醒】

    材料二:西方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分请别写出图一、图二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图A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B中列强在1901年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有哪些?
  • 3、行为判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要求在判断时写“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判断:      理由:_

    (2)、袁世凯1915年复辟帝制,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判断:__     理由:

    (3)、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判断:_     理由:

  • 4、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战胜强大的敌人( )
    A、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向农村 B、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C、必须坚持掌握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D、单靠工人斗争无法战胜敌人
  • 5、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船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这一节日的确定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6、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同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都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B、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C、都经过长期的准备 D、都是工人阶级担任领导
  • 7、下列口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

    ②“还我青岛,抵制日货”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 8、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见他(   )
    A、主张尊孔复古 B、主张白话写作 C、尊崇西方自然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 9、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在天安门南门的前门上要悬挂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下列与孙中山直接相关的事件有(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指挥武昌起义

    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④在兴中会发表演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历史学习要做到论从史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依据是(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列强可以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哪个议论符合事实?( )
    A、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丢了 B、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C、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山海关了 D、法国:我们可以到中国传教了
  • 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从根本上要变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 13、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领袖是洪秀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B、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北伐、西征使得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胜时期 D、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 14、“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增益、补益)。”下列活动最符合此设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创办《万国公报》 D、开办大生纱厂
  • 15、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 16、下图是近代列强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表示开放的通商口岸),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17、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中的风向判断,该图反映的是(填“冬”或“夏”)季风,图1中处(填“①”“②”“③”或“④”)基本不受该季风影响,图2中A城市在该季风影响下,气候呈现怎样的特点?
    (2)、图2的A B C三个城市中,位于图1中③位置附近的城市是;年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A B C三座城市在气候上有哪些共同点? (注: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水系示意图和宁夏地理简图(如下图)。

    材料二: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 , ②
    (2)、写出材料一中③区域的地形区名称,并分析其成为“塞上江南”的原因。
    (3)、材料二的景观位于黄河(填“上游”“中游”或“下游”),此段成为举世闻名的“_”,为减缓河床抬高的速度,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议:
  • 19、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A、B所处的地形区名称,C处属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区域?D区域代表性的农作物是什么?

    (2)、写出图2中①②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已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西起A点所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至B点所在的哪一城市?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给我国东西部地区带来哪些好处?
  • 20、下图为长江流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发源于高原,该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长江注入海。
    (2)、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3)、图中A处有著名的峡谷;B处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
上一页 671 672 673 674 6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