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经的世界历史和如今的国际形势都告诫我们必须重视海洋的开发和管理。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三:这次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摔倒以后迅速爬起,寻觅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努力。
(1)、材料一中提到的海防建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李鸿章的这句话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哪一次战役?战役失败后清政府签割让了哪些领土?“藩尽撤”说明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3)、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战争后中华民族“迅速爬起,寻觅新的道路“指的是什么事件?(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建设海洋强国”。 -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一个个历史片段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记录着那段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战争成为一个历史的转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时,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一处遗迹埋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一纸条约掀起一场瓜分的狂潮】
材料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四:(20世纪初)外国列强大兴土木,新建了大量建筑,一改过去的传统形式,多以二层、三层的楼房为主,其主要代表就是东交民巷。
——摘编自《北京晚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被什么事件打破的?马克思所说的“新鲜空气”指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如图所示遗址是哪个事件的见证?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3)、材料三中的“岛国”是指哪一国家?清政府与“岛国”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内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迟来的美国为了实现“利益均沾”提出了什么政策?(4)、材料四中列强可以“在东交民巷大兴土木”依据哪个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落天奔入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千百年来留下荡气回肠的诗篇,孕育着古老而伟大的文明。让我们走进黄河的前世今生,完成她的档案库吧。
【基本信息】
材料一:黄河水系图

【前世之困】
材料二:自1919年黄河有水文记录以来,黄河实测最高含沙量达每立方米911公斤,年度最大输沙量达39.1亿吨。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对下游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生之策】
材料三: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近期,《瞭望》杂志报道自2000年以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上游,人们依托龙羊峡、小浪底等骨干水库联合调度,合理调度水资源,着力维护水土涵养功能;中游,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草、退耕还牧,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旱作梯田;下游,强化河口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规范黄河流路,改善入海口生态环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从呼和浩特到郑州,黄河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属于中国第长河,结合材料,可知这“天上”(A山脉)是 , 奔流注入的“海”(B海)是。(2)、其中,黄河中游与下游分界线为C(城市名)。中游流经(地形区),携带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形成“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3)、请结合所学知识,将黄河问题表现与危害一一对应。a-; b-; c-; d-;
(4)、近年来,我国对黄河的生态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治理,黄河水逐渐变清。请结合材料分析黄河产生变化的人为原因? -
4、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该行为导致了(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成都进一步加深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5、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其中,中华民国十五年指的是哪一年?( )A、1925年 B、1926年 C、1927年 D、1928年
-
6、有学者说:“《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促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A、推动辛亥革命的发生 B、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C、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D、使中国社会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
7、《申报》时评栏目曾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8、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救亡图存,中国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近代化探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B、戊戌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运动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义和团运动带有迷信色彩,对历史发展没有积极影响
-
9、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李鸿章开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梁启超创办《国闻报》——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C、甲午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 D、宋教仁遇刺身亡——发动“二次革命”
-
10、“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1、“那是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变法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开办京师大学堂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
12、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不遗余力。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林则徐——收复新疆 B、左宝贵——虎门销烟 C、曾国藩——戊戌变法 D、邓世昌——黄海海战
-
13、“……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4、“以为吾中国……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15、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三民主义广泛传播 D、变法图强得到传播
-
16、1860年,一首歌谣兴起,“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歌谣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7、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战后赔款 D、协定关税
-
18、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观,能反映出我国西北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19、“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B、“引汉济渭”工程缓解了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
20、《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有关长江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你从雪山走来”——发源于地势高峻的唐古拉山脉主峰 B、“九曲回肠”——中游河道特别弯曲 C、“水能宝库”——水能丰富,集中在下游 D、“黄金水道”——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