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报刊能够传播先进思想。《时务报》《国闻报》宣传的主要内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法、维新、图强 C、还我青岛 D、三民主义
  • 2、“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近代出现这一现象始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3、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时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但据史料记载,彼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 B、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C、李鸿章实行避战保船政策 D、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力
  •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这幅沉痛的挽联是人们哀悼黄海海战中的哪位爱国英雄撰写的?(   )
    A、陈化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左宗棠
  • 5、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天京陷落 B、北伐西征 C、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
  • 6、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英军攻陷广州 C、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D、沙俄侵占雅克萨
  • 7、“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   )
    A、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B、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通新的通商口岸 D、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8、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B、台湾有着“水果之乡”的美称   C、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D、台湾东临大西洋,南临南海,北临东海
  • 9、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我国身居亚洲腹地,与世界各国联系不便  

    ②我国大部分处在热带,热量条件较好

    ③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④我国跨经度近50°,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读我国黄河水系及部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为解决黄河的地上河问题,最应该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的地区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丁山脉描述正确的有(   ) ①南北方的分界线   ②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③东面为东北平原   ④西面为黄土高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1、成语“得陇望蜀”中蕴含着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他们分别是(   )
    A、陕西省、山西省 B、贵州省、四川省 C、甘肃省、陕西省 D、甘肃省、四川省
  • 12、小夏在课上介绍自己来自中国的某一省份,那里有非常多的少数民族,那么小夏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贵州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 13、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超工艺的精品】

    材料一:如左图

    【中华文明的载体】

    材料二:考古学家们发据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如图甲骨片中所示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巧夺天工的工程】

    材料三: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主要用于分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影响深远的思想】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上图这件绝世青铜精品。请你说出这件青铜器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3)、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根据材料三的相关说明,回答修建这项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这种“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有何影响?写出儒家一位代表人物及主张。
    (5)、通过以上问题,请谈谈当代中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立木为信”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请再列举一条变法的内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 15、鄞州区某中学决定到衢州三衢山研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研学前同学们找到图 1,发现三衢山位于兰溪的方向;你判断的依据是
    (2)、在三衢山景区门口,同学们在图 2 中发现有甲、乙两条线路,他们想轻松一点去登山,在甲、 乙两条登山路线中应选择;因为
    (3)、在图 2 中,他们来到处(填字母),看到悬崖百丈;来到处(填字母),看到两座山峰耸立在自己两侧;还看到了一条小河,它的流向是
    (4)、图 3 这一带是典型的聚落,当地人大多从事
  • 16、周朝时齐鲁两个诸侯国大致都在今山东境内,而山东简称“鲁”与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关系最密切?(   )
    A、齐桓公“尊王攘夷”损害了周王的威信 B、齐国综合实力远远弱于鲁国 C、老子及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 D、孔子及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 17、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 18、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 19、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20、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上一页 662 663 664 665 6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