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材料一: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材料二:黄花岗起义之后,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已成。”临终前,他又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1)、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被孙中山先生概括为什么?(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大革命已成”?而后又说“革命尚未成功”?(3)、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如今盛世,如他所愿。请你结合史实,说说孙中山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不屈的斗争】
材料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过:“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三:1861年,奕䜣上奏《通筹夷物全局的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反映中国人“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这场运动的性质。(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并列举两家为“求富”而创办的企业。(4)、“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根据材料,概括该运动存在何种局限性? -
3、读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1)、根据图1概括我国地势的特点。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2)、图2中B、C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请写出B、C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3)、写出图2中A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浙江夏季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
4、近代以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的道路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他们的选择都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现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
5、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见他( )A、主张白话写作 B、主张尊孔复古 C、尊崇西方自然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
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③
1919年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地点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黄海海战 ②三元里抗英 ③金田起义 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
8、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A、都提出了科学的政治纲领 B、都曾控制了京津地区 C、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
9、八(3)班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定了一个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
10、纪录片《百年中国》中提到的,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意指中国( )
①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④革命有了先进政党领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1、“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①毛泽东当选中央局书记
②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③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④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12、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是( )
①十月革命一声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②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④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3、“胜利的原因不仅仅是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参与其中,也不是由于活动爆发的地点有多么的要害,而是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
1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五四运动的中心由上海转移到了北京 B、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15、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领袖宋教仁,此案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之争 B、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革命党与袁世凯的权力之争
-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
17、1925年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包括( )
①武昌起义 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③接受“二十一条” ④北洋军阀混战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
18、“我中国预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中“革命”对象主要指( )A、腐朽的清政府 B、独裁的国民党 C、贪婪的外国列强 D、愚昧的封建文人
-
19、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材料说明黄花岗起义( )A、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20、我们若穿越时空,来到1903年的北京,会看到( )A、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义和团正与列强激烈战斗 C、“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D、东交民巷住着许多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