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在地图中,比例尺可以省略

    ②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③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出地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图幅相同)浙江省政区图的比例尺比温州市政区图的比例尺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高温多雨区 B、寒冷多雪区 C、炎热干燥区 D、温暖湿润区
  • 3、小李所在的社区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在社区开展“家庭美食大比拼”“优良家风征集”“防疫知识竞赛”等线上活动,为居民送上抗疫“精神食粮”。这体现了社区的(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 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小题。

    材料:古今中外,运河一直发挥着连接各地交通、运输各类货品的重要作用。从运河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自1759年申请修建到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运河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运河的兴盛与英国正在经历的一场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量上升和市场扩大对运河发展极为有利。但好景不长,19世纪50年代以后,同样受这场变革的影响,英国运河逐渐在效率、成本等方面落入下风,英国运河进入了衰落期。

    ——改编自时义滨《影响英国运河兴衰的要素分析》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运河的兴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运河发展迎来兴盛期和衰落期的主要原因。
  • 5、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1)—(4)小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实现现代化。
    ——选自《世界现代史历程》

    材料二:如果人类想永远有幸拥有全世界的和平、文明和商业的话,不通过对政体的革命是不可能完成的。……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

    ——托马斯《论美国革命》

    材料三:1789年,法国人以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民从未尝试过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历史分为两段,用一道鸿沟将过去与将来隔离开来。……他们为自己制订了种种新限制,力求塑造一个与父辈截然不同的自己,他们竭尽全力想要使自己焕然一新。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新的制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颁布的为本国“新的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的文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这一观点
    (3)、材料三中1789年,法国爆发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同年法国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请概括这部法律文件的主要主张。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上述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本国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 6、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1)—(3)小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提到的“四大世袭种姓”从高到低依次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 7、《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表现在(   )
    A、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B、里昂工人起义爆发 C、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D、英国宪章运动展开
  •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这场革命”和“新学说”指(   )
    A、法国大革命人民主权 B、美国独立战争三权分立 C、“光荣革命”人民主权 D、法国大革命三权分立
  • 9、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合适的是(   )
    A、“带着血泪的进步” B、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 10、从14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深刻变革。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标志着世界成为“地球村”
  • 11、有历史学者提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种观点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古代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12、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欧(   )
    A、自由自治促进经济繁荣 B、城市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C、教育彻底摆脱教会控制 D、大学兴起促进城市发展
  • 13、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的(   )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特权受到限制
  • 14、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选举办法,使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这一措施(   )
    A、导致了雅典衰落 B、废除了奴隶制度 C、扩大了公民权利 D、确立了贵族统治
  • 15、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 16、某学习小组开展“古代中外文物鉴赏”项目学习。以下文物为古希腊时期的是(   )
    A、 B、 C、 D、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齐世荣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马克思《资本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方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3)、在材料三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贸易”给欧洲和非洲分别带来的影响。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我们不难在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甚至在罗马——埃及时代的木乃伊棺椁上都出现了具有罗马写实风格的墓主人画像。罗马人将文化传播给高卢人,不列颠人以及日耳曼人,“罗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融合成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摘编自袁波《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的阿拉伯商人,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传到西方。因此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西方的欧洲人还在野蛮的深渊里挣扎的时候,阿拉伯人的文化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罗马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阿拉伯人能“点燃文明之火”的理由。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3世纪,希腊在军事上占据优势,从而为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和各种专业人员成群地涌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许多城市铺平了道路。这些城市……都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在1100—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1)、材料一“希腊在军事上占据优势”是指什么?这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欧洲早期大学兴起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有哪些?
  • 20、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上一页 653 654 655 656 6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