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可知,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A、三国同盟形成 B、三国协约建立 C、凡尔登战役 D、萨拉热窝事件
-
2、读下图,回答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简图 东北地区气候图
(1)、东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南部濒临我国的海域。(2)、白山水电站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 , 这主要是因为。(3)、五常市是我国优质大米的重要产区,据图分析当地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的开始】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索的曲折】
材料二: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1)、结合所有知识,说说英国将“炮口”指向中国的根本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3)、根据材料二、三说说中国的探索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方向一致,但方式却很不一样,结合所学和时代背景,分析促使孙中山主张革命的原因。(4)、有人说:“中国近代史的探索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请综合材料二、三、四,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
4、观察形势图, 该战争形势图所示的是(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
5、河北省档案馆珍藏一幅《诸国钦差驻扎中国全权大臣之布告》,《布告》中要求“清政府惩治拳匪祸首、使馆驻军、拆除大沽炮台”等。该《布告》发布的时代背景是( )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B、戊戌政变维新失败 C、黄海战败甲午国耻 D、英国炮舰打开国门
-
6、“我之廉价工人, 彼亦得而使用; 我之丰富原料, 彼亦得而购买, 就地制造, 就地卖出, 运费既省, 关税无多, 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 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 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
7、这场起义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特点,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这场起义指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黄花岗起义
-
8、2020年5月26日,港澳知名企业家何鸿槃逝世。何鸿染曾出资拍下遗失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马首铜像”,并将其捐赠给国家。“十二兽首”流失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
-
9、右侧为黄河下游某处的河床剖面图。造成如此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高原,水流缓慢 B、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南水北调,人为改造 D、黄河上游含沙量大 -
1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干旱 B、高寒 C、炎热 D、冷湿(2)、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
11、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出现,社会变革剧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图3 图4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都江堰修建后,居住在成都平原的蜀人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秦国在蜀郡获得了继关中平原后又一个大粮仓。
——摘编自李彬彬《李冰对中国统一事业的贡献》
【材料四】
孟子到处劝说诸侯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结果,同孔子一样,始终未被重用。而法家却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1)、图1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结合图2,指出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2)、依据图3,概括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说明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与图4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之间的关联。(3)、结合材料,分析秦国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原因。(4)、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说明为什么儒家在秦国会受到排斥,而法家会受到重视。 -
12、阅读材料,完成判断。
历史文化遗址
简介
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了6件较为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还有数10万件石器及大量用火灰烬。
②山顶洞人遗址
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
③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
④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内的房屋形制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2种,房子之间有储藏东西的窖穴。
⑤良渚遗址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很多制作精美的玉器。
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能够从材料中得出的,在括号内划“√”;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在括号内划“×”。
①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得知北京人已经掌握人工取火。( )
②从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得知山顶洞人已经掌握挖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
③从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得知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
④从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得知当时的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更为温暖湿润。( )
⑤从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得知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
-
1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将字母填在相应地形部位的括号内。山峰() 山谷() 山脊() 鞍部()
(2)、从上图可以看出D处溪流的流向是;B 处位于鸡冠山的方向。(3)、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登鸡冠山活动,现有图示甲、乙两条登山线路,出于安全考虑,应该选择哪条?请说明理由。 -
14、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15、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注重兴修水利 D、兼并战争不断
-
16、“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打制石器 B、猪纹陶钵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商鞅方升
-
17、下列是我国早期国家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西周 B、商——夏——西周 C、夏——西周——商 D、西周——商——夏
-
18、他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材料中“他”是( )A、尧 B、舜 C、禹 D、李冰
-
19、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主要是依据相关的( )A、遗迹遗物 B、远古传说 C、历史想象 D、文字记载
-
20、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通过以下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可以判断北京人( )
A、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B、是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C、会建造宫室和纺织缫丝 D、共同劳动并结成群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