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学联谊会”上,四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是(   )
    A、我的家乡群山环绕,是“天府之国” B、我的家乡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C、我们用青稞酒和精耙招待远方的客人 D、我们这里风景如画,梯田遍布
  • 2、浦东因位于黄浦江的东岸而得名,以前这里阡陌纵横,如今高楼林立,发生这一变化最直接的原因是(   )
    A、1980年将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B、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C、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 D、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3、上海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从地理位置来看,主要是因为(   )
    A、濒临东海,以长江三角洲为依托 B、地势坦荡低平,气候温和湿润 C、河湖众多,自然条件优越 D、地处黄海之滨,扼长江入海口
  • 4、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上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该地区所濒临的海域是(   )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 5、下面是七年级某同学整理的四张地理知识卡片,其中卡片正确的有(   )

    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 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窑洞、信天游、腰鼓等是它独 具特色的文化。

    ②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热 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素有“天府之国”的 美誉。

    ③北京城内的胡同,记录了 北京历史的变迁,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极具老北京 的生活气息。

    ④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保留着“过三桥” 的习俗和摇快船等娱乐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下列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
    A、位于华北平原上 B、是众多国家机关的所在地 C、有明、清两朝的皇宫 D、有国家体育场等现代化设施
  • 7、下列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的有(   )

    ①安塞腰鼓   ②黄梅戏   ③信天游   ④京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土质疏松,地形复杂 D、窑洞众多,围湖造田
  • 9、小兴安岭能成为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其有利条件有(   )

    ①林区的交通极为便利   ②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③森林的破坏相当严重   ④冬季漫长而寒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道路决定命运,抉择决定方向。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中国共产党人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这时的革命力量远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只要在首都夺取了政权,就是全国革命的胜利,否则,就是失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材料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对工农革命军,毛泽东要求担负起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广大贫困农民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在军事上,共产国际远东局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验和从苏联军事学校学来的条条硬搬到中国来,反对游击战,硬打阵地战,同强大的敌人死拼。……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前后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革命与十月革命在道路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现实意义。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致使红军初期被动挨打、后期处处主动的主要因素。
    (4)、结合上述资料,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 11、“历史总是一步一步地前进的,跨出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辛亥革命也有明显的弱点。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提不出一个足以广泛动员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参加革命运动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响应,所以比辛亥革命更深刻。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觉悟……在“五四”以后一个月,全国罢工、罢课、罢市。那时的罢工还是无产阶级自发的运动。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三】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采取出版报刊、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利用学校讲坛等多种形式,建立并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与此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对工人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出版工人刊物,如北京的《劳动者》、上海的《劳动界》和广州的《劳动者》等。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四】在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之前,还有一个准备阶段。1921至1924年是大革命的直接准备,可以和1925年开始的大革命合成一个阶段。……说到革命的准备,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与“辛亥革命的成功”相关的史实。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更深刻”。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任务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阐释“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 12、“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中共成立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 13、战士们高喊“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奋勇杀敌,不到半年,革命的火焰就从珠江流域蔓延到长江流域。材料中“革命”是指(   )
    A、十月革命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 14、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明了上海(   )
    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经济发展,物质丰富 C、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D、全盘西化,倡导自由
  • 15、民国初年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他”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陈独秀 D、孙中山
  • 16、孙中山先生把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作为至高无上的使命为之奋斗一生。下列不属于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是(   )
    A、创建兴中会 B、建立同盟会 C、创立黄埔军校 D、领导五四运动
  • 17、托尔斯泰对甘地说:您所研究的“消极反抗”问题,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这说明托尔斯泰和甘地都反对(   )
    A、暴力革命 B、工业革命成果 C、美国殖民统治 D、民主自由
  • 18、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的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
  • 19、“……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 20、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伦敦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而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发展。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包括(   )

    ①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②彻底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③战后美日国际地位提升   ④各国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651 652 653 654 6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