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关于亚非文明的史实与推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
促进了埃及手工业的发展
B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推动了古印度文化的发展
C
种姓制度的存在
古希腊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
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禅让制的终结
A、A B、B C、C D、D -
2、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一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
3、建设“海绵城市”,共享美好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下图为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

材料二:宁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①市政府制定通过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②慈城一姚江片区作为试点区域,政府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并投入资金
60.42亿元
③通过专家讲座、媒体等方式加强“海绵城市”宣传
④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凝土材料助推“海绵城市”建设
(1)、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哪一资源问题?体现哪些国策和战略?(2)、结合示意图分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3)、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宁波有哪些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经验? -
4、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2年,国家林业局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设计,建立河北塞罕坝林场,组织数百名务林人开始种植树木。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努力,运用覆膜保水、人工林大径级材培育等方式,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森林覆盖率从12%提高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一“地球卫士奖”。
材料二:中央徐洪泛湿地曾因优质的砂石资源引来众多采砂厂,导致湿地被破坏,连鱼虾都带有柴油味。为还湿地原貌,政府对湿地进行专项整治,关停采砂场,引导村民走一条与旅游、影视产业相关的发展道路。不少村民在政府号召和帮助下,开超市、办农家乐、提供各种出租服务,在家门口赚起了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塞罕坝创造绿色奇迹的原因,完成下面图示内容。
(2)、塞罕坝创造绿色奇迹对我们实现“新目标”有哪些启示?并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3)、中央徐洪泛湿地在发展过程中破解了哪些难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政府的举措有哪些积极意义。 -
5、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A、资源分布地区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 C、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D、资源科学利用不足的问题
-
6、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也有人质疑,建议把“博”改为“薄”。提出这种质疑的原因可能是( )A、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大 B、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C、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D、中国自然资源质量不高
-
7、在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居民的住房、教育、就业形势严峻。在日本,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老龄人口增多,因劳动力逐渐减少而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A、人口过多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B、人口过少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人口数量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合理的人口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
8、联合国规定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这有利于( )A、推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B、提高人口素质 C、引起各国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D、推动各国的环保政策
-
9、目前,我国已经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河长制,切实加强河湖管理,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③是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有益探索
④是完善水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创建“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
11、一段“重庆5层大楼江上漂”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原视频中的“5层楼房”实为一艘餐饮船,搬迁是因为配合长江流域餐饮船舶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以下观点与材料不符合的是( )A、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的智慧选择 B、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C、大气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 D、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12、下大雨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走大量的雨水;干旱时,再把雨水“吐”出来。福建省福州市正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这样做( )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②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③有利于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④表明创新正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同学们学了PRED问题后,对四者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 )
①小红:四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
②小华:四者关系是统一整体③小丽:优先保护环境,再发展经济
④小龙:要实现PRED相协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浙江省各地打响了全民参与的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各级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实行“河长制”、实施《水环境保护条例》、采用水质检测仪等。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实行河长责任制,人人参与 B、应发挥科技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须把水环境治理纳入法制轨道 D、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彻底测灭劣V类水
-
15、浙江省龙游县姜席堰被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充分利用“S”形河湾、江心沙洲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引水、排洪、通航等功能。这一创举充分体现的理念是( )A、可持续发展 B、因地制宜 C、优势互补 D、绿色发展
-
16、《新京报》记者在两会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出:“怎么样才能让持续的蓝天不再是奢侈品呢?”李总理回答道:“雾霾要治理,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这说明( )
①我国仍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大气污染严重
②今后我国应把环境治理作为工作中心
③雾霾作为一种生态环境问题是可以治理的
④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17、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将中国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并作为全球首个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评估。这表明( )A、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目标基本实现 B、我国生态环境局部在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C、人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不和谐之音 D、我们应该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
18、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一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光盘行动”正在我们身边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耕地资源情况。

注:近年来,我国雪灾、旱灾、洪灾等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材料二: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1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货”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许多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公款吃喝之风盛行,铺张浪货大行其道。
(1)、有一些同学看了上述数据后不屑一顾,认为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还搞“光盘行动”,太小题大做了。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联系我国的资源状况,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向政府与公民个人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放鞭炮是我国春节除旧迎新的传统习俗。监测数据显示:某市春节期间,在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时段,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据专家介绍,烟花爆竹在燃放
时空气中除了会增加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的PM2.5外,烟雾中还有镁、铜、绝、得等金属颗物,人体吸入会导数各种残病。市民王先生虽然也知道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但由于对这种习俗有难以割舍的情结,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戴着口罩放鞭炮。
材料二:甲、乙两个同学就如何过传统节日产生了分歧。甲认为,庆祝传统节日就应该热闹、隆重、大操大办,乙认为,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在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还是应该勤俭节的,反对铺张浪货,
(1)、有人认为,市民王先生戴着口罩放鞭炮是环保意识强的表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简述理由.(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个同学的观点?简述理由。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下图),是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地带。

材料二:浙江努力为长江经济带“点晴”,进一步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契机,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优势,协同发展,加强杭州全国电子商务中心与区域性金融中心、义乌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区、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宁波航运交易所、宁波和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等建设。
(1)、结合材料说说“长江经济带”是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经济地带的原因。(2)、浙江是怎样为长江经济带“点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