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阿拉伯征服了拜占庭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北部的领土之后,立即向西进攻拜占庭帝国辖有的埃及和突尼斯。征服过程中的伊斯兰化也极为成功,这些地区的语言和文字完全阿拉伯化;绝大多数的人口都信奉了伊斯兰教。以上材料体现的阿拉伯帝国特点是(   )
    A、政教分离 B、政教合一 C、教权至上 D、王权至上
  • 2、庄园是个独立王国,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领主通过设置庄园法庭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庄园的公共秩序。材料主要表明(   )
    A、庄园法庭确保领主利益 B、领主凌驾于国王之上   C、庄园是西欧社会的基础 D、领主具有一定权威
  • 3、柯勒曾说:“大学的出现是十二三世纪心智活动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早期中世纪大学为适应社会需要,以职业教育为主,在课程目标上注重专门和实用,因此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这说明(   )
    A、大学有较大自治权 B、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C、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D、突破教会对文化的绝对控制
  • 4、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克洛维和查理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是日耳曼人   ②都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   ③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④都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把如图所示图片归纳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宗教信仰的一脉相承 B、古罗马文化兼收并蓄 C、建筑艺术的传承发展 D、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 6、罗马帝国是世界古代著名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关于罗马帝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屋大维创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B、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C、罗马帝国的“内湖”是地中海 D、罗马帝国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7、如表是公元前431年雅典人口统计表。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至多不超过(   )

    全部人口

    自由民

    外邦人

    奴隶

    40万(含妇女、儿童)

    16.8万(成年男性公民4.5万)

    3.2万

    20万

    A、4.5万 B、7.7万 C、20万 D、16.8万
  • 8、面对诸侯争霸、社会矛盾尖锐的现实,孔子提出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政在人的思想主张。与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先哲则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争权夺利、弱肉强食的混乱社会,他主张人心向善、慈悲为怀、以法超渡、以身布施,实质则是诱导世人放弃追求、逃脱现实,以缓和矛盾。这位“先哲”生活在(   )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古代埃及 D、古代印度
  • 9、一个贵族使一个奴隶的眼睛受损,依照该国法律,这个贵族被判无罪,且不受任何处罚,而当一个奴隶损坏贵族的眼睛,则要往奴隶的耳内灌铅。这反映出该国法律(   )
    A、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野蛮落后 D、阻碍社会发展
  • 10、埃及最早的金字塔出现于第三王朝时期,第四王朝时期的金字塔规模非常宏大,但到第六王朝以后,金字塔越建越小,并逐渐走向了衰落。导致金字塔越建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族的频繁入侵 B、王权的逐渐衰落 C、石料的逐渐缺乏 D、法老审美的变化
  •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红船精神】

    材料二:中共一大的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长征精神】

    材料三:“(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材料二中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体现是什么?
    (3)、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4)、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你是如何理解的?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仪式马关条约签订仪式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材料三: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1)、在图一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危害?
    (2)、在图二条约中,日本提出了什么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美国的侵华政策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一个鲜明的主题。
  • 13、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刊登“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消息。下列有关这一事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最终用和平的方式得到解决 B、中共方面派毛泽东到西安调停 C、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D、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4、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来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
  • 15、下列是小东同学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单元作业,其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红军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八一南昌起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16、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君主立宪 D、变法图强
  • 17、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18、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 19、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军侵华 D、东北易帜
  • 20、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深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上一页 636 637 638 639 6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