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生产力提高——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亚历山大东征——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C、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建立 D、三角贸易——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 2、“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3、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民主制度
  • 4、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读图,完成问题。

    (1)、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传统民居是(    )
    A、吊脚楼 B、四合院 C、蒙古包 D、窑洞
    (2)、地窨子大部分位于地下,有利于(    )
    A、防寒 B、采光 C、通风 D、取水
  • 5、国共两党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 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摘编自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抗战老照片选登

    冀中回民支队    平型关伏击日军   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    台儿庄保卫战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表,说明内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 6、近代,从世界看中国,从屈辱到平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战争有关?
    (2)、材料二中“自强”运动指什么事件?并指出该运动的根本目的。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 7、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地区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大湾区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动作频频。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浙江省政府更是提出要将环杭州湾大湾区建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1)、读图,描述两大湾区内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
    (2)、从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比较两大湾区的差异。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两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优势条件。
  • 8、下表中学校和学生数据变化的总体趋势表明(  )

    1912-1923年全国各级学校及学生数量简表

    时间

    1913.7

    1914.7

    1915.7

    1916.7

    1923.7

    学校

    87272

    108448

    122286

    119739

    178981

    学生

    290万

    360万

    400万

    430万

    680万

    A、科举制度发扬光大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近代教育快速发展 D、全国人口不断增长
  • 9、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并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
    A、张之洞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
  •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1、周恩来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这反映了(  )
    A、工农武装的割据,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B、北伐的胜利进军,促进了工农革命的蓬勃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2、某公告写到:“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份文告最可能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这句话反映的是这场运动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 14、据载,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批复新政建议的上谕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新政上谕经常找借口,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C、受到了封建旧势力的阻挠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15、下面的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16、导致右图1843年英国制造品输华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

    A、割占土地    B、开设工厂    C、五口通商       D、巨额赔款
  • 17、我国在阿里地区建设北半球首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天文观测站。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山脉①是(  )
    A、长白山脉 B、阿尔泰山脉        C、昆仑山脉 D、秦岭
    (2)、阿里观测站位于(  )
    A、青藏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 18、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2月4号神州十四的航天员完成任务,返回东风着陆场。读图完成问题。

    (1)、东风着陆场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
    A、 B、 C、内蒙古 D、
    (2)、图中卫星发射中心年平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酒泉、文昌、西昌、太原    B、酒泉、太原、文昌、西昌 C、文昌、太原、西昌、酒泉    D、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3)、选择酒泉发射场发射,从地理角度分析,是因为(  )

    ①地广人稀              ②地势平坦 

    ③热带气候,气温适宜      ④晴天多,能见度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悲壮歌声之中。它在另一种条件下继续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这种包含着成功的失败,同辛亥革命的结局非常相似。                    

    材料二:

    材料三:场景一、场景二是对解放战争中两场重大战役的描述。

    场景一:此战役调动了华东、中原、华北各解放区,动员一线和二线民工计150万人,出动手推车88万余架,担架20.6万副,运到前线的粮食4.3亿斤,9300头牲畜,弹药3268吨,军用物资33万吨,还转运伤员6万余人。此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场景二: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从4月20日夜起至21日,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长江战线上,强渡长江,一举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4月23日,成功占领南京,5月27日解放上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并举一实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请你选择其中一幅予以印证。
    (3)、根据材料三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场景一、二战役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捻军: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勤远略: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如是说

    “中国欲自强,那么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那么莫如觅制器之器……那么或专设一科取士,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如是说

    材料二: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200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10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国民以为……建设之事,更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职责相属。……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编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1)、材料一中“欲学习外国利器,那么莫如觅制器之器”指的是什么意思?曾国藩等人“剿发捻”、“勤远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10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这段话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写出这场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上一页 561 562 563 564 5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