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制度是文明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王权的枷锁:《大宪章》 图 2 英国《权利法案》纪念币
材料二:
美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为总统,不但享有行政大权,而且还有对于国会立法的否决权。法律 只要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即可生效,参议院有弹劾总统及审判总统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 命,但必须得到参议院的同意,最高法院还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如果它认为某些法律 或条约违反宪法精神时,可以宣布其无效。
——摘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阅读材料一,图 1 和图 2 中政治文献的共同诉求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它们对英国政治制 度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
2、图见文明,图证历史。阅读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图 1

图 2
(1)、读图 1,列举一项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文明成就。并根据上图指出人类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2)、写出图 2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它对全球文明交往和交流的影响。 -
3、“自诞生之日起,它就被各代革命人物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 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终究为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孕育了火种。上述评论中的“它”是指( )A、巴黎公社 B、里昂工人起义 C、宪章运动 D、北美独立战争
-
4、“反事实推理”是西方史学的一种研究思维,探讨假设不发生该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历史的发 展趋势。据此推知,下表研究 的历史事件是( )
事实上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
反事实下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推测%
1700 年— 1760 年
0.44
1700 年— 1760 年
0.015
1760 年— 1800 年
0.52
1760 年— 1800 年
0.045
1800 年— 1830 年
1.61
1800 年— 1830 年
0.15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科学革命 D、工业革命 -
5、右图是世界近代某贸易路线示意图。这些贸易活动( )A、是美洲为主导的洲际贸易 B、促使白银大量地流入中国 C、促进了非洲经济快速发展 D、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
6、“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下列选项中两个事件的关系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农耕文明发展与文明区域扩大 B、启蒙运动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全球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7、“帝国建立后,消灭了中亚和西亚几乎全部国家,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持久稳固的直接联系 渠道,帝国因此成为东西方世界交流的可靠‘中间人’ 。 ”这里的“帝国”是指(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8、大化五年 (649 年) , 日本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并建立“置八 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 (国、郡、里) 。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是( )A、编订律令法典,奠定治国基础 B、形成庄园经济,发展农业生产 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D、壮大武士集团,促进社会发展
-
9、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古时期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其中,最大的巴黎大学是后来 牛津、剑桥、布拉格、维也纳等诸大学效法的榜样。中古后期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教会文化教育垄断被打破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复苏 C、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不断传播
-
10、在中世纪的欧洲,领主附庸关系是依附和被依附关系,同时又表现为相互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如果一方违背其义务并由此给另一方造成严重损害,那么另一方就有权通过一种称之为“撤 回忠诚”的庄严的蔑视性表示解除相互关系。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A、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B、体现了一定的契约意义 C、保障了附庸与领主平等 D、保证了领主的经济利益
-
11、居住在古代雅典的外邦人“名义上是市民,却有着奴隶的嘴,是没有自由的”,即使是已在 雅典世代居住的“移民”家庭也不例外。这说明古代雅典( )A、城邦公民没有言论自由 B、奉行民主抽签的原则 C、外邦人可参与民主政治 D、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
12、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 )A、种姓制度 B、禅让制度 C、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
13、根据下图所示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解答下列问题。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 1488年 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1787年 美国制定《1787宪法》 16—17世纪 早期殖民掠夺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通过《人权宣言》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 1689年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世纪 法国启蒙运动 1871年 巴黎公社 (1)、“人文主义思潮与多才多艺的巨人时代”是指上述材料中哪一历史事件,试举一例予以说明。
(2)、“从彼此隔绝……直接的交往,1500年是历史重要转折点,此后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问1500年左右发生什么大事?结合所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选择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自拟一个观点或自选一个参考观点,对观点加以阐述说明。【参考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民主法治是社会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
14、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交相辉映。九(1)班同学收集资料,开展项目化学习。
【文明之光】

A.胡夫金字塔 B.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C.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D.麦加大清真寺【文明传播】
【文明交流】
同学们收集以下资料发现: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日本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材料二 :“唐代百姓受田的数额与隋代相同,18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80亩,永田20亩……废疾受口分田40亩;寡妻妾受口分田30亩”。
——唐朝武德田令
(1)、如果想要了解欧洲文明,同学们应选择图中哪些史料?(填序号)(2)、请从疆域、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两方面,归纳两个帝国的共同点。(3)、日本田令是哪次重要改革时期颁布的?与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
15、作为我国人口、农业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沿海地区工业转移,向工业大省迈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读图一,描述河南省的地势特征(2)、据图比较信阳、开封两地的气候差异,并从所处地理区域角度说明原因。(3)、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分析河南省承接工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
16、下图是某校学生学习时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
A、加强了中国对外交往 B、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
17、某班学习小组准备编撰不同时期《革命英烈小传》分册,其中一组搜集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相关资料。该组英雄出现的时期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
18、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其中与“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相关的事件是( )A、
B、
C、
D、
-
19、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0、抓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取代”、“暴力手段”、“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罗马民法大全》 C、《共产党宣言》 D、《拿破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