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汴梁城郊外到城内街面,有行商、坐贾与摊贩,店铺与宅院交相毗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沿街闹市,通晓不绝。”据此可知,当时宋代(   )
    A、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B、连通全国的商业网已经形成 C、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 D、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地点限制
  • 2、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货币展的布置。下图所示货币按其发行先后顺序呈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 3、民族交融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②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西夏文字

    ③北朝后期内迁各族与汉人在生产、生活方式上互相学习、接受

    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营。这种部署意在(   )
    A、强化中央集权 B、削弱武将兵权 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
  • 5、某史料中有“谷熟后还官、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秦国的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清初的开荒政策
  • 6、如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吏事精详”中的“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各级官员

    景德(1004-1007年)

    元祐(1084—1094年)

    大夫(景德为诸曹郎中)

    39人

    230人

    朝奉郎以上(景德为员外郎)

    165人

    695人

    副使

    63人

    1111人

    供奉官

    193人

    1322人

    侍禁

    316人

    2177人

    ……

    ……

    ……

    总计

    1138人

    6767人

    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 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 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 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
  • 7、宋朝时,“士常出于农民之秀者,后世之所谓耕读传家,统治阶级不断自农村中来”,如政治改革家王禹偁“世为农家,本人是一个‘磨家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 B、奖励军功制度 C、重文轻武政策 D、科举取士制度
  • 8、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此采取的举措中与“制其钱谷”相符的是(   )
    A、设置枢密院 B、设立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设立市舶司
  • 9、“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治它,于是有些就变成了病上加病。”选项符合“病上加病”的是(   )
    A、西周分封制造成地方的势力过大,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解决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C、魏晋南北朝以门第为标准选拔官员,隋朝创科举制 D、革除唐末武将专横跋扈,宋朝文臣统兵,统调分离
  • 10、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 11、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朝廷在广州、泉州等大商港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
  • 12、岳飞和文天祥都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   )
  • 13、“澶渊之盟”使宋金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
  • 14、小历同学以“二战后的世界变化”为主题,制作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复习,请你一起参与。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1945一1991年)知识结构图
    大致经过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同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同年,德国分裂。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请从下表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入知识结构图中的①和②两处。

    俄国农奴制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印度民族大起义

    “非洲年”

    (2)、根据图中冷战兴起的“大致经过”,绘制冷战兴起进程时间轴。
    (3)、结合知识结构图及所学知识,协助小历同学,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等角度概述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 15、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如图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C、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传记:《曼德拉传》 D、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 16、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曾经长期被美国控制。古巴人民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述材料反映了古巴人民的斗争(   )
    A、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B、具有正义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C、揭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D、导致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 17、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 1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结论符合这原则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

    日本崛起并成为政治大国

    B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C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东欧经济出现严重滑坡

    D

    赫鲁晓夫在经济上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A、A B、B C、C D、D
  • 19、对“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造成分裂对抗 B、柏林危机引发热战 C、北约华约冷战对峙 D、西欧走向联合自强
  • 20、下图为欧洲联合进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欧洲从此各方面步调一致

    ②欧洲联合从政治领域开始

    ③欧洲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

    ④欧盟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