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练习(期中)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1、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上海,西至荷兰鹿特丹。( )
-
2、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干旱缺水。( )
-
3、文明的传播、传承和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造纸术西传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 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欧洲人)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1798 年,法国人发明了近代第一台造纸机,大大减少生产的工时与成本。至19 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纸的大机器生产,实现了造纸生产的近代化过程。1882 年,上海一些商人购置了英国的造纸机、切纸机等,建立机器造纸厂,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手工造纸的局面。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造纸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造纸术传播的特点。(2)、有学者认为“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请根据材料二,以造纸技术的发展为例加以论证。 -
4、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丝绸与中华文明】
材料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如图)发现于古代西域精绝国遗址。精绝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接受汉朝西域都护统辖。“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面积不大,但色彩极为丰富,代表了当时丝织技术的高超水平,反映了以精绝国为代表的西域民众对中央王朝的认同。
——摘编自郑茜《何以中华》等
材料二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桑、蚕、帛以及偏旁从丝的100多个与丝有关的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受到制丝过程中产生的丝绒沉淀物与凸版印花技术的启发。汉代以来,丝织物不断西传,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诸国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产品,丝绸延绵数千年,至今依旧光耀神州,已成为国家文化的名片,将中国货通世界、与世交好的愿景传递。
——摘编自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考古发现蕴含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3)、学校准备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历史研学活动,请你从丝绸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角度拟定一个活动主题。 -
5、下列我国的文化遗产中,明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
B、
C、
D、
-
6、《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说明历史研究应( )A、形式创新 B、贯通古今 C、秉笔直书 D、彰显个性
-
7、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8、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拉开,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表中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
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交流
D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A、A B、B C、C D、D -
9、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
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
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到:“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
11、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下列文物有助于研究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而导致社会动乱的是( )
①“汉并天下”瓦当 ②陶院落 ③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④坑儒谷 A、① B、② C、③ D、④ -
12、王莽篡汉引发光武帝刘秀的担忧,为此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该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防止外戚权力过大 B、杜绝宦官专权现象 C、避免后妃干预政治 D、维护东汉的大一统
-
13、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4、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并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
-
15、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
-
16、黄巢领导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
-
17、以下是对宋代经济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疆域,较之全宋时仅及其半,而其国用赋入,乃超出于全宋之最高额。
——《国史大纲》
材料二
亡宋南渡,全籍苏、湖郡所产,以为国计。
——《浙西水利议答录》
材料三 宋朝时,湖州是天下的粮仓。
——《话说湖州》
材料四
材料五
材料六 两宋时期,政府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工程,州县官大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致使“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联系所学知识,提供支持材料三观点的证据。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该观点,你还可以怎么做?(3)、根据材料四、五、六,分析当时中国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 -
18、小王同学在学习宋元时期的历史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你一同完成。
历史脉络
知识摘要
②
金朝设立了译经所,把《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翻译成女真文字。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
③
观点阐述
④
小王同学摘录的课本资料
资料一:“澶渊之盟”之后的很长时间,两地保持着和平局面,当时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
资料二: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灵童转世,根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定,皇帝特别颁发两个金瓶,将转世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由驻藏大臣掣签决定。
资料三: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民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来自波斯的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互相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小王绘制了宋元时期朝代更迭的历史脉络,请帮他完成①处。(2)、以上资料中,应填入②处的是(填资料序号),应填入③处的是(填资料序号)。(3)、根据表中的“知识摘要”,完成④处。(要求:拟定一个观点,选择史实加以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
19、某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史料,摘录如表。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为( )
内容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
“(南方)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经济重心南移 B、城市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
20、变式:《梦粱录》有关“铺席”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房、酒肆、果子、香烛、油酱、食米等铺。这些现象,说明宋代( )A、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 B、商业繁荣的程度 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 D、新的商业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