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标靶、准星、人眼。    (    )
  • 2、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缅方最新统计,截至当地时间4月7日晚,缅甸强震已造成3600人遇难、5017人受伤,另有160人被报失踪。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准确预测地震 C、地震是因为地下某种物质爆炸引起的地面震动
  • 3、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下列地形与形成原因不符合的是 ( )。
    A、敦煌的雅丹地貌——水的作用 B、弯曲的岩石层——地震 C、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
  • 4、黄河第一湾乾坤湾仿佛一幅美丽天然的太极图,是黄河古道秦晋峡谷上一大天然景观。它的形成主要是 ( )。

    A、风的作用 B、水的作用 C、地震的作用
  • 5、当我们看见鱼缸里有两条金鱼时,实际上鱼缸中 ( )。
    A、只有一条金鱼 B、有两条金鱼 C、可能只有一条,也可能有两条
  • 6、如果小明想研究关于地球内部运动的问题,选择( )最合适。
    A、地球结构模型 B、海陆分布模型 C、自转模型
  • 7、如图所示,这种造型的岩石形成最可能与( )有关。
    A、风的作用 B、水的作用 C、火山喷发
  • 8、长江入海口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东端长江口处的冲积岛屿。这座岛屿的形成原因是 ( )。
    A、地球内部的运动促成的 B、风化作用形成的 C、长江水流中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 9、关于地球表面的样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海洋被陆地分开并没有连成一片 B、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 C、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 10、如图,小明把一根筷子斜插入水中研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他会看到的现象是 ( )。
    A、 B、 C、
  • 11、成语科学:“凿壁偷光”说的是文学家匡衡凿穿墙壁,引邻居家烛光读书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涉及的科学知识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会反射 C、光会折射
  • 12、降落在月球表面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有影子,它的光源是(    )。
    A、地球 B、火星 C、太阳
  • 13、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核,( )。
    A、温度越低,压力越小 B、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 14、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小卓进行研究时,把点燃的线香放进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 15、关于我国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图上用绿色仅表示森林 B、我国的地势是多种多样的 C、西部地势低,东部地势高
  • 16、明明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 )时,仍然可以看清物体下方书本上的文字。
    A、一张保鲜膜 B、一个硬币 C、一块硬纸板
  • 17、实验探究题。

    科学课上可可和小亮在尝试做接乒乓球的实验,从实验过程中感受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小亮扔乒乓球,可可想办法用纸杯接住。反复练习三次,每组投十次,并记录接球成功的次数。之后逐渐增加两人之间的距离,与之前接球成功的次数做对比。

    实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近距离

    成功3次

    成功5次

    成功8次

    远距离

    成功1次

    成功3次

    成功6次

    (1)、通过上表数据可知,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接球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填“多”或“少”),当逐渐增加两人之间的距离时,成功的次数会(填“增加”或“减少”)。
    (2)、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先是眼睛将信号通过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信号并发出接球指令,由传递给我们的手臂,手臂完成接球动作。
    (3)、在“接乒乓球”训练中,为了提高命中率,下列做法中,最科学的是( )。
    A、每时每刻都在练习 B、相信自己,临场发挥 C、摸索接球技巧并适当练习
    (4)、接住“乒乓球”这个动作( )。
    A、仅由运动系统单独完成 B、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C、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5)、经常玩接乒乓球的游戏,可以 ( )。
    A、使我们的反应变快 B、强健体魄 C、使睡眠变好
  • 18、晓宇听到上课铃声响后,马上回到教室,整个过程正确的是( )。
    A、听到铃声→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回到教室 B、听到铃声→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回到教室 C、听到铃声→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回到教室
  • 19、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神经系统的是 ( )。
    A、 B、 C、
  • 20、成语“望梅止渴”指的是想象梅林,流出口水而止渴。在这一过程中,做出指令的部位是( )。
    A、神经中枢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