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郊祀
材料一:郊祀,是中国古代由统治者祭祀天地日月、名山大川、四时百神、鬼魂祖先等各种神灵的国家祭祀。君王祭祀天地神灵的礼仪,在黄帝时代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传统,而且历代沿袭不辍。周代郊祀诗《周颂•我将》记载:“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材料二:针对原王国地区礼俗各异、神祇众多的情况,汉武帝通过修郊祀、建封禅等一系列的礼制改革来统一管理民众的风俗信仰。建元元年(前140)五月,武帝下诏修整因战乱而被废弃的山川祭祀,改由各地祠官统一管理。元鼎初年(116年),以太一神为中心,在全国修建泰时。泰时坛不仅祭祀太一,还祭祀黄帝、阴阳使者等东方神灵。
材料三:在孝文帝之前,北朝的郊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民族宗教有密切关系,对天及自然神的崇拜具有突出的地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在洛阳近郊举行郊祀,废除了在西郊进行北族式的祭天礼仪。王夫之评价为:“弘(孝文帝)始亲政,作明堂,正祀典,……修舜禹周礼之祀……。”
(1)、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西周和西汉郊祀制度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郊祀制度形成的原因。(2)、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对孝文帝修改郊祀制度进行简要说明。 -
2、信息技术
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标志
史料证据
第一次
语言的使用
语言起源有多种假说
第二次
文字的创造
仓颉造字传说,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毕昇活字印刷术
第四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贝尔试用电话成功,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第五次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1969年互联网诞生,电子商务兴起
从第二次至第五次中任选一次信息革命,以“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为主题,拟定研究提纲。
要求:研究提纲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1)、 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2)、 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 -
4、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下列有关隋唐盛世局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吏治相对清明,选贤任能
②儒学和乐府诗成为文化主流
③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交融
④科技成果突出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如图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主题
内容
A
早期国家的制度建设
禅让制、井田制、郡县制
B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郑国渠
C
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
编户制度、租调制、两税法
D
不断完善的监察体系
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科举制
A、A B、B C、C D、D -
6、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①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②选拔了大量人才
③促进商业飞速发展
④有利于国家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7、敦煌莫高窟中有一幅隋代壁画《天宫伎乐飞天》,其中的飞天伎乐在形象上一改前期粗犷的西域式风格,具有“秀骨清像”的文化特征,其造型衣饰具有多样化,有的束双誉,有的披架裳,有的着中原大袍。伎乐飞天形象反映了( )A、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外来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文化彼此交融 D、中原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
8、《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是( )
①承认土地私有
②打击旧的贵族
③增强军队战斗力
④强化社会控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9、如图为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家。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积石冢以祭坛为中心,规模宏大,当为部族共同祭祀天地神和祖先的地方。该遗址能反映当时( )

①社会等级分化
②国家已经形成
③部落联盟加强
④神权统治出现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10、2022年2月,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中轴线申遗正在按照《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界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对北京中轴线应(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 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大力维修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
11、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有( )
①国际人才的流动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战争和地区冲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2、如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赫梯人( )
①扩大了铁的用途
②改进了冶炼技术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
④作战时轻松获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3、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其中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社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外国语、法学通论、中外政治史等。以下对该高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课程: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 C、地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意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
14、如图,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
导致美国的移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B
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和殖民遗留问题
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C
20世纪70、80年代,中东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大量中国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D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亚洲、非洲的劳动力大量进入东欧地区
A、A B、B C、C D、D -
15、如图,阅读表格内容,概括世界文明发展的特点是( )
国家
汉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
政治制度
皇帝制
度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罗马帝国政治独特 B、政治制度出现相似性 C、文明之间交流频繁 D、文化丰富多样且并存 -
16、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
17、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禁奢法令,规定了社会各等级、各阶层饮食与服饰消费标准;但到1604年英国废除了所有现存的禁著法。禁奢法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潮对消费观念的冲击 B、议会与国王长期政治斗争的影响 C、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D、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传统观念
-
18、1500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巴西时,他们将印第安人的形象描述为“单纯懵懂的原始人”;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眼中印第安人“食人族”野蛮形象开始占据主位;后来,又将印第安人描述为“懒惰者”、须由黑人取代。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印第安人的形象变化 C、巴西社会结构逐步转变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
19、15世纪以前的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发达而强盛,而西欧人却一直被称为“蛮族”,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在15世纪之后,一个历史的发展契机却使西欧人一跃而起,并拨转了世界文明的航向。这一历史契机主要是指( )A、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C、理性主义的高扬和科学革命 D、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
-
20、英王爱德华三世通过颁发《1327年特许状》,向伦敦让渡了多项权力。同时,伦敦为爱德华三世提供的贷款常达到王室所获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伦敦的富商与自治市官吏在这时期成为了王室的财政官员。这说明( )A、特许状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理念 B、城市自治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城市成为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 D、市民阶层的壮大催生君主立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