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北宋时期,士人一般尊崇蜀汉,而靖康之变后,帝蜀伪魏论盛行。《四库全书》的编修官认为“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可见影响历史评价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文化的传承 B、主流思想的演变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现实的政治环境
-
2、后世发现大量汉魏晋南北朝和隋的碑志,其中部分碑志中的人物(既有胡人又有汉人),都认为自己是五帝的后代。数量统计如下,这反映出( )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禹
少昊
炎帝
总数
胡
汉
胡
汉
胡
汉
胡
汉
胡
汉
胡
汉
胡
汉
胡
汉
汉魏南朝
4
1
6
2
5
5
1
1
2
27
北朝
41
18
3
12
4
1
2
1
2
5
3
4
10
106
隋
4
2
2
2
2
3
1
2
1
19
总数
45
24
6
20
8
1
10
2
9
5
1
4
4
13
152
69
26
8
11
11
6
4
17
A、华夏认同观念影响深远 B、南北政权争夺正统地位 C、民族矛盾引发认知混乱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3、下表是部分朝代寒门子弟入仕人数所占的比例。下表反映出( )
朝代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15%
4%
17.2%
24.5%
46.1%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C、社会阶层日益固化 D、察举制推动了民族交融 -
4、在西汉王朝创建过程中,军功阶层起了至关重要作用,得到朝廷的重用。如图为汉高帝到汉武帝120年中军功阶层担任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的比例。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王国问题得到缓解 B、君主集权体制得到强化 C、外戚宦官势力扩张 D、通过尊儒抑制武将权力 -
5、《史记》记载了汉初蜀地卓氏致富之路,“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其他被迁徙的人求迁近处。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后来其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富至僮千人”。秦的此项举措( )A、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B、引发了汉初抑商政策出台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6、战国时期,以赵国为代表的布币使用区域、楚国为代表的传统蚁鼻钱使用区域,均出现了齐国刀币的大量流通。东方各国相继出现仿铸秦国圆钱现象。魏国迁都大梁后,也铸造了以楚国“哥”为单位的布币。这种现象( )A、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整合 B、是经济政策服务战争的体现 C、蕴含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7、祝官是由上古巫教神灵信仰中的神职人员发展而来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西周时期“太祝”属于天子的“天官”系统,具有较高的地位。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于“执技以事上”末吏。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B、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政治与文化趋向理性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该公司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掠取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政府依靠它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后来,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很多商人都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与衰的时代背景。 -
10、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四指出每一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何种政治制度,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
11、清代在广州等口岸城市,有一大批运用西方画技进行模仿或创作的中国民间画家,被称为所谓外销画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通草水彩画广州博物馆藏
材料二: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代外销画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
12、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的控制力 B、确保了文官群体的优良素质 C、规范了政府官员的选用程序 D、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稳定开展
-
13、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A、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 B、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 D、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
14、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这本书提到,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8500年,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的。这里所说的“各地”主要指( )A、东亚、南非、大洋洲 B、南非、西亚、中美洲 C、西亚、东亚、中美洲 D、东亚、大洋洲、南美洲
-
15、如图可以推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
A、兼具轻轨与快轨的综合特性 B、助力公交与地铁的有效互补 C、利用地上与地下的位置空间 D、减缓运量与运能的交通矛盾 -
16、民国北洋政府前后16年间虽然举办两届四次文官考试,总计录取1479人,但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据此推断,文官考试( )A、旨在维护政府的专制统治 B、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 C、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D、完全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
17、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这反映出( )A、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
18、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 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 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
19、史载,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 )A、体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 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 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
20、如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洪武年间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乾隆年间)
10亿亩
4.1亿
A、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 B、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D、摊丁入亩使百姓不再隐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