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起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大体上从11世纪城市兴起到15世纪。第二阶段,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兴起,通常称之为商业资本主义时代,是为产业革命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产业革命,工业社会最终形成。关键性的是15~18世纪这个阶段。资本主义是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但达到这一定水平相对说来是比较容易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即为明证。但难的是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发展体制,出现一个开放世界市场及能支撑这个世界市场的体制。不可能设想零星的资本主义萌芽能自行开辟世界市场,也不可能设想没有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西欧中世纪后期某种原始形式的发展机制开始出现,地理大发现是这一体制初步形成的基本表现。
——摘编自王加丰《对资本主义起源的一些看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安抚向位之初议,归一处于永顺,归四处于酉阳,岂无故而为此。因此议出而永顺始有反唇。何以一 立盟书称各照古界管业而遂贴然无譁[哗]乎?此四处之古界者若以归酉而帖然,则永顺何以反唇?若以归永 而帖然,则酉阳岂甘尽弃。总之,土司田地,其本来得于何处,惟土司各自知之,必不尽吐于汉官也。若 必以汉法绳之,则反激而多事。故明剖之不服,而模稜[棱]于古界二字,反为心服。非真模稜已也。古界 二字汉官视为模稜,而在土司之自为根底,则不啻若苍素。但仍其古界之无言,即以夷治夷之道也。
以不分明之地而各称古界,是即夷人之所谓分明者耳。夷人以自私自利为恒情,但于自私自利之中而 各有均得,则私而反以为公,此所以终为夷俗,而终不可以汉法绳之者也。此古界之言,向位所以解两家 之结者,岂非必夷官乃能调夷俗者乎?
——摘自《处理永顺酉阳土司争地仇杀案残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制度,并概括其特点。(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明清政府管理民族事务的措施,并进行评价。 -
3、起初,罗马帝国统治使大多数地方制度保留下来。但跨越旧管辖边界的商业区更加重要,管理这种事务的新法律制度便应运而生。罗马行政官员还带头使这些法律原则精细化,以便这些法律原则能够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材料所述变化( )A、推动了罗马公民法的完善 B、说明自然法理念已普及 C、使罗马司法程序有所调整 D、根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4、下面近现代著名版画家李少言所作的两幅木刻画,形象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扫荡”遭到惨败的场景。这两幅木刻画( )
A、突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威力 B、体现了井冈山道路的正确性 C、凸显了敌后战场的巨大作用 D、彰显了民主革命转型的成果 -
5、晚清爱国诗人张维屏有诗论及魏源:“气壮群推魏无忌,心孤谁识贾长沙?……太息绕朝谋不用,为君一读一长嗟!”张维屏将魏源比作贾谊,慨叹其谋略不为朝廷所用。晚清士人汪士铎称赞魏源:“《海国》问俗,《圣武》谈兵。苗徭在目,滇黔是程。郁此时栋,所受难盈。”这主要是由于当时魏源(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 B、抨击了清政府的倒行逆施 C、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予以回应 D、尚未摆脱封建纲常的束缚
-
6、宋代,时人曾说:“彼市百物者,皆非不饥之人,固将粮食费以取百物之直,则百物亦不得不甚贵。今欲百物贱,则当平谷直,谷直平,则民费省矣。”这说明宋代( )A、注重稳定市场粮食价格 B、农村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C、农业产量得到迅速提高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
-
7、唐代传奇《枕中记》中,描绘了主角卢生通过五种不同的形式走上仕途:通过科举及第登上仕途;通过到边塞建立军功扬名立万,获得显赫政治地位;通过与贵族显达联姻而走进封建统治集团;通过诗文干谒权贵得以被举荐;通过隐逸生活,以退为进,以求受征诏为朝廷所用。这折射出唐代( )A、文学创作深受宗教观念影响 B、主流文学体裁发生变化 C、读书人追求入仕的价值理念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
8、下图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洪楼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拜谒宾宴图》,这是一幅祠堂画像石刻,其中有人禀告、有人陈说、有人请求等,主人以酒宴待客。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
A、阶层之间流动的情形 B、社会的礼仪风尚状况 C、贵族等级分化的场景 D、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
9、某学者认为,甲骨卜辞所见商代诸侯,大部分是对“斥候”之类外派官员独立一方的既成事实予以承认的结果。而西周时期的大分封,则基于一种长远的战略规划,是为控制新征服的广大地区而采取的一项战略部署。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周时期的大分封( )A、降低了诸侯的政治地位 B、使中央集权得以完善 C、缓和了贵族内部的矛盾 D、有利于强化地方治理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组的观念得到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华夏认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1、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对植物进行驯化时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农作物,这些作物随着各地人们的交流而传播,地理大发现后农作物出现了全球传播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考古发现和农业遗址考察来看,最早的花生考古发现来自秘鲁。16世纪伊始,葡萄牙人从新大陆的巴西把花生引入非洲的甘比亚和塞内加尔。尔后,随着殖民地和贸易口岸的建立,1522年传播到非洲东海岸。北美洲栽种的花生被认为是从非洲引入,英法争夺北美洲殖民地时期从非洲引种花生,当时花生仅作为黑人奴隶的粮食。16世纪初花生传入欧洲,首先在西班牙种植,再传播到其他地方。亚洲的花生由西班牙、葡萄牙人引入。至18世纪末花生在东南亚广泛种植,在当地栽培作物中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是农民食用、灯用等主要油料,花生饼是种植甘蔗的主要肥料。
——陈明《一花一落一世界:花生何时“落”入中国?》
材料二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出现饮茶之风的国家。到了17世纪中期,饮茶在荷兰已经比较流行了。17世纪中期,茶叶已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英国……1657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的招牌说中国茶叶“有益健康,老少咸宜”,并且列出了茶叶的10多项功效,包括提神明目,健肝养胃,益肾利尿,增强记忆,促进消化,治疗头痛,预防疟疾,等等。18世纪前期,茶叶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饮茶成了英国人的日常习惯,英国因此而成为“饮茶王国”。
——周莉萍《茶叶的全球传播》
(1)根据材料,任选一种作物在地图上绘制其传播的路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全球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作物全球传播的影响。
-
1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取得巨大成就。
材料一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其派驻中国南方代表的指令》部分内容如下:
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组织,它保持着辛亥革命的性质并努力创建一个独立的中华民国。
三、为完成这些任务,共产党人应该在国民党内和工会内把拥护共产党的人组织成一些小组。靠这些小组形成一支大军去宣传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思想,建立中华民国和组织反对中外剥削者的阶级斗争的思想。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习近平《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哪些史实可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13、农耕经济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曾经发展出高度成熟的农业文明,并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同后来的历代王朝一样,不满于税收的减少,因此力图保持独立的小农的数量.政府提倡兴修水利,提高产量,限制豪强的土地占有面积。当收成不好时,政府不仅减税,也提供救济。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
年代
城市人口
(千人)
总人口
(千人)
城市人口比重
汉公元2
唐745
南宋1200左右
清1820
10430
10900
15900
24200
59600
52900
71000
353000
17.5%
20.8%
22.4%
6.9%
——赵冈、陈中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城市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试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 -
14、以下两图分别为1940年与1975年的非洲地图,这一变化( )


注:无划线区域为独立国家
A、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造成局部战争与地区动荡 D、削弱了美国对非洲的控制 -
15、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工业革命曾被视为一个英国本土化的故事,研究者多关注经济增长的宏观层面,伴随着计量史学、人类史学、社会史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工业化被视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研究者对这一过程中的社会流动、生活消费等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据可知,对工业革命的研究( )A、更加强调英国的历史作用 B、加强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 C、微观研究已取代宏观研究 D、视角拓展使认识更加全面
-
16、法国1848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无须向议会负责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无权弹劾总统;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则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向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议会有权弹劾总统。这一变化意在( )A、完善分权制衡体制 B、强化总统政治权力 C、防止君主派的复辟 D、建立责任内阁制度
-
17、如表为欧洲近代某一时期出版印刷年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欧洲某一历史时期出版印刷年表
1466年,德意志地区开始出版和使用由约翰内斯·芒特兰翻译的德语《圣经》
1471年,尼科洛·马勒尼在威尼斯印刷了第一本意大利语的《圣经》
1487年,让·德莱里将德穆兰的法语《圣经》交付印刷
1526年,威廉·廷代完成了英语版《圣经》的翻译,并在沃尔姆斯出版
1613年,一位女子首次用英语创作出剧本《玛丽亚姆的悲剧》并出版。
A、天主教会垄断出版印刷 B、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C、宗教改革推动信仰自由 D、新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 -
18、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西欧城市理念与城市管理模式,对下述材料解释合理的是( )
城市理念
城市管理模式
分布区域
代表城市
城市是天主教信徒的共同体,使命是模仿和实现“上帝之城”
城市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堂区,教堂神甫肩负管理责任
在法国中部和南部比较多
昂热
城市是多个行会联合而成的大行会,市民身份和行会成员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
行会是城市治理的中介,行会理事肩负基层治理责任
多分布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法国东北部、比利时地区和英格兰部分城市
特鲁瓦、里尔
城市是自治和自卫的共同体,存在的意义是保护市民的安全不受军队的掠夺、流民的袭扰和领主的侵犯
市政街区是城市主要基层组织
法国中部、南部均有分布
巴黎、图卢兹
A、西欧城市主要分布于法国中南部 B、近代城市源于对封建制度的反抗 C、城市管理模式受城市理念的影响 D、专制王权加强导致自治城市兴起 -
19、1987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到:“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这反映了当时( )A、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D、工业结构得到调整
-
20、某一时期,潮汕华侨曾哲坤寄给母亲的批信中说,“奉上金圆券伍仟元,至时捡收家用大人该款收后,速即购买米谷至要。因现在金圆(券)日见缩小,不可久延。是所至盼。”材料反映了( )A、美国商品倾销加剧了通货膨胀 B、“三光政策”导致物价上涨 C、国统区经济状况逐渐走向恶化 D、国民政府法币改革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