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加点词与“昼夜勤作息”中“作息”用法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勤心养公姥 , 好自相扶将 B、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我有亲父兄 , 性行暴如雷
-
2、阅读下面诗句,完成后面题目。
“著我绣夹群,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再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排比和铺陈 D、比喻和起兴(2)、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出双”这点。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但还是禁不住有些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通”。(3)、作者这样详细描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
3、微写作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描写焦仲卿与刘兰芝分别的诗句,请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展开想象,描写焦仲卿与刘兰芝分别时的场景。要求:①符合原诗诗意,想象符合情理;②运用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③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④200字左右。
-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的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
5、下列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孔雀东南飞》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
6、《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你结合有关诗句分析。
-
7、反复研读《孔雀东南飞》,思考:你如何看待焦刘悲剧的?
-
8、中国的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也有一些侧重叙事的诗作,如《氓》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诗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民歌。请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作的异同。
-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徒留无所施 用 ②莫令事不举 开始 B、①大人故嫌迟 故意 ②君既若见录 表示被动关系 C、①渠会永无缘 水渠 ②谢家来贵门 辞别 D、①逆以煎我怀 料想 ②会不相从许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
10、下列各句中的“见”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犯乃死
A、君既若见录 B、府吏见丁宁 C、渐见愁煎迫 D、黄泉下相见 -
11、下列各句中的“相”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嬉戏莫相忘 ②蹑履相逢迎 ③相见常日稀 B、①誓天不相负 ②会不相从许 ③久久莫相忘 C、①登即相许和 ②誓不相隔卿 ③枝枝相覆盖 D、①及时相遣归 ②还必相迎取 ③儿已薄禄相
-
1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奇:适宜,好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刚刚 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否:坏运气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告诉、告知
-
1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阁”,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 B、“城郭”,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再”,第二次;“拜”,见面时的礼节。 D、“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人定”,夜深人静的时候,指21点至23点。
-
1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是妇女们结伴嬉游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表示月建的地支与表示日辰的地支相合。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 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禀告 B、君既若见录 见:看见 C、汝岂得自由 自由:自作主张 D、感君区区怀 区区:情谊真挚
-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意为男女结为夫妇。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和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伏惟启阿母”,“伏惟”是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谦虚的习惯用语。 D、“初七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下九也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作者是南朝陈的徐陵。 D、《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刘兰芝美丽的句子是“ , ”。(2)、《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表现出刘兰芝辞别婆婆前内心杂乱情绪的句子是“ , ”。(3)、《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用对比兼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诉说自己忠于爱情、绝不背叛的诗句是“ , , , ”。(4)、《诗经•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所写婚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 , ”所写的做法相似。(5)、《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 ”等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结发为夫妻①
无名氏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③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④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坐“远路”。⑤液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⑥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 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 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2)、本诗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都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各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主题的?请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③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①我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③吾今且赴府,誓天不相负。 D、①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②兰芝初还时,府君见丁宁。/③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①我有亲父母②逼迫兼弟兄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①还必相迎取②否泰如天地③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C、①我有亲父兄②昼夜勤作息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其日牛马嘶②便可白公姥③兄弟不知,咥其笑矣(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的源头。《孔雀东南飞》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 B、《孔雀东南飞》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孔雀飞向不同方向喻夫妻失偶,以五里一徘徊喻夫妻恩爱情深。结尾化为鸳鸯的浪漫结局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C、五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半夜是三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19:00~21:00)为一更,亥时(21:00~23:00)为二更,子时(23:00~1:00)为三更,丑时(1:00~3:00)为四更,寅时(3:00~5:00)为五更。 D、黍离之悲:故国残破的悲思。《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这首诗被传唱至今,人们由此把发自心底的对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称作“黍离之悲”。千岩老人以为《扬州慢》有黍离之悲。(4)、下列各项对《孔雀东南飞》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以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②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