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先天性白内障(C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多为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遗传。研究人员对某家系的先天性白内障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系谱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家系的CC最有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阐述你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本家系中患病个体的基因型是(基因用A、a表示)。
    (2)、TSR1基因在小鼠和人的晶状体组织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参与了白内障表型的形成。研究发现TSRI基因表达产物与核糖体蛋白有直接相互作用,表明发生先天性白内障可能的原因是
    (3)、针对CC这类遗传病,通过体细胞基因组编辑等技术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是否也可以通过对人类生殖细胞或胚胎进行基因组编辑来防治遗传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2、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也有表达。小脑浦肯野细胞作为皮层内唯一传出神经元,释放γ﹣氨基丁酸(GABA),从而控制小脑的信息传出。在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中,GABA发挥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科研人员研究了促胰液素与浦肯野细胞之间的关系:

    (1)、促胰液素是由分泌的物质,调节浦肯野细胞从而控制小脑的信息传出,体现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是
    (2)、实验结果显示,促胰液素使小脑浦肯野细胞突触eIPSC幅度值
    (3)、eIPSC是依赖于突触前膜动作电位的GABA释放引发的,这种突触传递的增强可能有两种原因:原因①是突触前膜释放 , 通过对图2的分析,促胰液素对浦肯野细胞突触的作用可能与这一原因(填“有关”或“无关”);原因②可能是的敏感性及数量增加导致的。
  • 3、AtCPS基因是野生型拟南芥(Col-0)中赤霉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为确定新单基因突变体gal-168是否是AtCPS基因突变,研究人员构建了AtCPS基因突变体gal-t,以及将AtCPS基因导入gal-168的互补株系comgal-168,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最不合理的是(       )

    组别

    Col-0

    comgal-168

    Col-0×ga1-168的F1

    gal-t×gal-168的F1

    gal-168

    gal-t

    主根长度(cm)

    3.30

    3.32

    3.40

    2.73

    2.75

    2.10

    A、新突变体gal-168中突变后的赤霉素相关基因是隐性基因 B、comgal-168的性状为gal-168是AtCPS基因突变提供依据 C、gal-t×gal-168的结果能够说明gal-168是AtCPS基因突变 D、对比gal-t的性状能够说明gal-168不是AtCPS基因突变
  • 4、家鼠对人类有很大危害,运用种群数量变化原理可以对家鼠等有害动物进行有效控制。下列措施中,不是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的是(       )
    A、采取药物防治和器械捕杀 B、将家鼠食物储藏在安全处 C、减少家鼠挖造巢穴的场所 D、养殖或释放家鼠天敌生物
  • 5、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病,下列物质或者试剂常用来治疗该病的是(       )
    A、抗体 B、细胞因子 C、疫苗 D、免疫抑制剂
  • 6、线粒体置换技术是将线粒体异常的卵子的纺锤体移植到去除纺锤体的正常卵子中获得线粒体置换的重构卵子。纺锤体移植实质上移入正常细胞的是(       )
    A、线粒体 B、纺锤体 C、染色体 D、中心体
  • 7、研究者从酵母菌中获取控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的某一段肽合成的DNA片段,将其与小鼠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基因融合。重组基因在酵母菌表达后,在线粒体中发现了二氢叶酸还原酶。该研究的目的是(       )
    A、获得融合蛋白 B、研究该段肽的作用 C、引导二氢叶酸还原酶进入线粒体 D、研究重组基因的功能
  • 8、茶氨酸在人体保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从茶叶中提取成本高,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法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的γ-谷氨酰转肽酶可以将谷氨酰胺催化合成茶氨酸。科学家将谷氨酰转肽酶基因(GGT)插入质粒pET中,除了图中标注外,还应含有(答1点)。构建pET-GGT时,用到的限制酶是

    (2)、在将pET-GGT导入大肠杆菌E⋅coliBL21时,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
    (3)、含有pET-GGT的大肠杆菌就是需要的工程菌。培养基中需加入以便筛选该工程菌,得到的菌落是否含有目的基因GGT,可以利用技术检测。
    (4)、基因工程菌的质粒不稳定现象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它会导致基因工程菌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无抗生素Amp选择压力下对该基因工程菌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考察其质粒的分裂稳定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培养过程中避免杂菌污染的措施主要包括 , 培养基采用技术。

    ②通过曲线分析,在利用工程菌发酵生产茶氨酸时,需要注意

  • 9、某家系中甲病(A/a)与乙病(B/b)遗传独立,不涉及Y染色体。图1为其系谱图,甲病致病基因经特定限制酶切割后片段长度异于正常基因,图2为家庭成员甲病基因检测结果。乙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低,为1/1600。通过对此家系的研究揭示了遗传病的复杂性与独立性,通过现代基因检测技术能精确识别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与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可以判断甲病为(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图2中,1440kb的条带代表(填“正常基因”或“致病基因”)被特定限制酶切割后的产物。
    (3)、人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 , 人群中BB基因型频率为(用分数表示)。假设个体Ⅱ-1与人群中一位正常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的女儿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的概率是(用分数表示)。
    (4)、若个体Ⅲ-1的电泳结果仅显示1207kb和233kb两条带,则无法直接判断其性别,因为
  • 1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某荔枝园提出一种全新的农业模式一果、药、网“多元一体”立体农业模式:在荔枝树干上绑铁皮石斛,在园面梯埂处种植中药材砂仁等,梯梗内侧根据不同季节种植金线莲或绞股蓝等一年生草本药材,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并结合网络电商平台、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社会实践等,推动“线上+线下”载体融合建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绑在荔枝树干上的铁皮石斛属于;各种植物存在生态位重叠,表现为植物间存在关系。该群落中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结果。
    (2)、该荔枝园设置鸟巢,防治害虫,如存在一条食物链:荔枝树→昆虫甲→食虫鸟乙。荔枝树和昆虫甲这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单位:×103kJ)如下:

    荔枝树

    昆虫甲

    同化量

    423

    a

    呼吸作用消耗能量

    90

    20.5

    分解者利用能量

    11

    1.5

    未被利用能量

    242

    25.4

    若只考虑该条食物链情况下,昆虫甲的同化量a=kJ。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目的是

    (3)、该立体农业模式不仅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还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形成了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原理,除此之外,生态工程还应遵循等(答2点)生态学基本原理。
    (4)、依据题意分析,“多元一体”立体农业模式的优势有(答2点)。
  • 11、蚊子叮人时会向人体注入唾液,蚊子唾液中含有蚁酸、抗凝血剂等成分,这些成分会引起人体产生痒觉。研究发现,薄荷中的薄荷醇具有止痒的作用,蚊子叮咬后引起痒觉的机制及薄荷醇止痒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蚊子叮咬释放的致痒物与(神经元的类型)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过程中涉及的信号有 , 但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的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2)、蚊子叮咬后人会产生抓挠反射,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 据图分析,薄荷醇具有止痒作用的机理是。痒有很多种类型,有被蚊虫叮咬后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化学性痒,也有羽毛轻抚脚底接触带来的机械性痒。薄荷醇能缓解化学性痒但不能缓解机械性痒,原因是。一些战士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即使有蚊子叮咬产生痒的感觉,也能不抓挠,由此体现出
    (3)、研究人员在传递感觉信息的脊髓背角中发现了一个专门控制痒觉但不参与痛觉的受体———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他们给一组实验小鼠脊髓中注射胃泌素释放肽后,小鼠会自发的产生抓挠动作,但另一实验组小鼠在注射胃泌素释放肽后,没有发生抓挠动作,推断可能的原因是 , 该组实验小鼠对致痛刺激的反应是
  • 12、云杉人工林的蓄积量居针叶林之首,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水碳循环中有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用不同透光度遮阴处理2种云杉并检测其光合参数。实验所用苗木均为2年生青海云杉和紫果云杉,设计30%透光度遮阴(1组)、60%透光度遮阴(2组)、90%透光度遮阴(3组)和对照组4个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种云杉不同透光度遮阴处理下的光合参数的方差分析

    指标

    处理

    净光合速率Pn/(μmol·m-2·s-1

    蒸腾速率E(mmol·m-2·s-1

    气孔导度C/(μmol·m-1·s-1

    胞间CO2浓度Ci/(μmol·m-2·s-1

    青海云杉

    1

    4.69

    2.38

    187.80

    211.65

    2

    4.75

    2.41

    159.17

    248.32

    3

    5.14

    2.98

    154.06

    264.69

    CK1

    4.55

    3.04

    136.69

    288.92

    紫果云杉

    4

    5.22

    3.46

    201.89

    221.02

    5

    5.25

    3.49

    178.09

    258.65

    6

    7.22

    3.84

    159.48

    271.04

    CK2

    4.85

    4.26

    147.64

    295.18

    (1)、云杉人工林的蓄积量居针叶林之首,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水碳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云杉植株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一般需要氧化型辅酶的协助,它们分别是;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从本质上看它们的作用是
    (3)、CK1条件下,青海云杉叶肉细胞中可发生的能量转变过程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据表推测,与实验组相比,CK组的气孔导度小,而胞间CO2浓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答2点)。30%透光度光照条件下,实验中检测到的O2释放速率比光合作用O2产生速率 , 这是因为
    (5)、研究人员提出遮阴会影响云杉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含量。以实验中材料,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加以验证:
  • 13、研究人员以耳朵皮肤成纤维、胎儿皮肤成纤维和卵丘三种细胞分别作为供核细胞进行核移植,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供核细胞

    重构胚数(枚)

    卵裂率(%)

    囊胚率(%)

    孵化率(%)

    耳朵皮肤成纤维

    39

    78.0

    19.7

    50.0

    胎儿皮肤成纤维

    33

    79.4

    35.6

    63.9

    卵丘

    50

    85.7

    38.0

    72.2

    A、诱导多只雌性动物超数排卵所饲喂的激素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B、卵丘细胞和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更适合用作核移植的供核细胞 C、核移植时,所用的卵母细胞应发育至减数分裂Ⅰ中期再去核 D、激活重构胚时,需要电刺激或PEG诱导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和发育
  • 14、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发的以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接近100%,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主要采用4针甚至5针法免疫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和犬、猫“亲密接触”的朋友必须在第一时间(接触当天)、足量、足疗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才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避免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灭活RABV疫苗,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RABV B、人体接种的灭活RABV疫苗属于抗原,接种后机体只发生特异性免疫 C、感染RABV的机体内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D、第4次接种的灭活RABV疫苗可以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 1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由于1条第9号和1条第22号染色体之间发生相互易位造成的,过程如图所示。由此形成了一种融合基因,称为BCR-ABL。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后形成一种称为P210的蛋白,其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此种激酶控制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当酶活性过强时,会导致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最终发展成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发生相互易位会导致异常的两条染色体上产生等位基因 B、易位患者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均为异常染色体,可通过显微镜进行检测 C、BCR-ABL融合基因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导致基因发生了突变 D、推测抑制患者体内P210蛋白的活性,可有效控制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
  • 16、某雌雄异株植物可产生氰化物,表现出抗逆性,但氰化物会导致植株矮小。该植物体内氰化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已知酶1的合成受基因B/b控制,酶2的合成受基因H/h控制。现有两对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下(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杂交实验:P:抗逆矮株♀×不抗逆♀→F1全为抗逆正常,F1随机交配→F2中抗逆正常♀:抗逆矮株♀:抗逆正常♂:抗逆矮株♂:不抗逆♂=6:2:3: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抗逆正常株的基因型共有4种 B、F2中抗逆正常雌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 C、F2中基因H的频率是基因h的频率的2倍 D、F2抗逆正常雌雄株随机受粉,后代中抗逆矮株占7/72
  • 17、为筛选耐盐、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厨余垃圾和无菌水制备厨余垃圾浸出液,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前的处理主要是指对厨余垃圾浸出液进行灭菌并稀释 B、X培养基中淀粉应是唯一碳源,且含有较高浓度的NaCl C、上述两次接种前后均需要对接种器具进行灼烧灭菌处理 D、从培养的结果可以推测出菌落⑤降解淀粉的能力最强
  • 18、“海洋牧场”构想是精心布局人工培育的经济海洋生物群落。在某海洋牧场示范区,科学家通过详尽调查,绘制出了如下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只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浮游动物 B、蟹类处于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虾类和蟹类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 D、台风引起水环境的变化是影响虾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 19、下列有关群落及其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增加 B、某海洋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照有关 C、退耕还林的群落在恢复过程中营养级的增多取决于植物种类的增加 D、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入侵物种可能会对当地地雀的生存产生影响
  • 20、群聚有利于种群增长和存活,群聚的程度随种类和条件而变化,过疏和过密都可能会限制种群发展,这就是群聚的阿利氏规律。如图是某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出生率,曲线Ⅱ表示死亡率 B、据图分析,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左右 C、当该种群数量小于20时,自然状态下种群可能会逐渐消亡 D、依据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种群增长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