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可能会收获意想之外的结果,就如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起初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首创了自交、正反交、测交等方法并获得了成功 B、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结果的产生需保证各种配子成活率相同 C、若孟德尔一开始把生物的许多性状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可能就不会有两大遗传规律的问世 D、真核生物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都能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进行解释
  • 2、下列关于使用洋葱(2N=16)根尖细胞进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用伸长区和分生区细胞都可以观察到洋葱细胞旺盛的分裂过程 B、视野中大部分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解离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进行充分漂洗便于甲紫溶液与染色体牢固结合 D、若视野中某细胞的染色体分布在两极,则该细胞的核DNA含量为32
  • 3、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H2O该种生物不可能是乳酸菌 B、若该生物为人,则肌肉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若该种生物为绿色植物,用18O标记C6H12O6则短时间内在产生的水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D、若该生物为酵母菌且在图示过程中释放12molCO2则该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②为12mol
  • 4、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能成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因为水是非极性分子 B、洋葱根尖细胞中能合成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等 C、细胞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只能依靠水来完成运输 D、结合水主要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无流动性和溶解性
  • 5、喜旱莲子草是一种原产于南美的多年生杂草,上世纪曾作为家畜饲料引种,后来在某些地区泛滥成灾,严重威胁了当地的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科研人员想通过引进喜旱莲子草的原产地专一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以下简称跳甲)对其进行防治。研究结果发现,跳甲不仅对当地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基本没有控制作用,反而抑制了本土莲子草的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喜旱莲子草会在某些地区泛滥成灾的原因(写2点),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的降低。
    (2)、研究人员提出跳甲对喜早莲子草的入侵控制效果不佳、反而抑制本土莲子草的原因可能是:喜旱莲子草被跳甲成虫取食后,其根际微生物对两种莲子草的影响不同。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将下列研究过程的字母进行排序。所得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
    A.从不存在这两种莲子草的废弃农田中采集土壤
    B.将植物培养至大约50%的叶面积被取食,移走跳甲和笼子,取出土壤
    C.将土壤分为四组,两组进行灭菌处理,另外两组不进行灭菌处理
    D.在土壤中种植喜旱莲子草,放入带有跳甲成虫的笼子里
    E.在土壤中种植本土莲子草或喜旱莲子草,在没有跳甲的环境中培养
    F.剪取植物的芽,干燥、称重
    (3)、图1的结果证实了被跳甲成虫取食的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对本土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喜旱莲子草没有抑制作用,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

       

    (4)、研究发现,跳甲在化蛹阶段最为脆弱,跳甲幼虫的存活情况直接影响其对两种莲子草的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探明被跳甲取食的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对跳甲幼虫的影响,研究人员继续用图1中各组的莲子草叶片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将若干新孵化的跳甲幼虫接种到叶片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这些植物上的跳甲幼虫的生物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结果分析,被跳甲取食的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喜旱莲子草的抗虫水平,本土莲子草的抗虫水平(本小题2空均选填“提高”或“降低”或“基本不影响”)。
    (5)、根据上述研究,在对植物进行生物防治时需考虑的共同影响。
  • 6、EB病毒(EBV)可引发鼻咽癌等癌症。我国科研人员制备有效阻断EB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为治疗鼻咽癌和研发疫苗提供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EBV表面的糖蛋白gHgL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如E2等)结合后,导致gB的发生变化,启动病毒包膜和上皮细胞膜融合。膜融合过程体现了膜具有性。gHgL可作为制备有效阻断EB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的

       

    (2)、为了获得可以特异性结合gHgL的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员首先将荧光标记的gHgL探针加入EBV感染恢复期的外周血中,筛选分离出有荧光标记的细胞;然后提取该细胞中的gHgL抗体mRNA,通过获得相应的cDNA,再扩增出gHgL抗体基因,最后转入细胞成功表达出单克隆抗体。
    (3)、科研人员已筛选出可以特异性结合gHgL的单抗D8,与已报道的单抗A1相比,两者都能显著抑制EBV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将gHgL与D8或A1混合接触后,检测gHgL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E2的结合能力,结果如图2。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D8与A1作用的区别是;由此可见,制备单抗A1时所用的特定抗原(填“是”或“不是”)gHgL。

    (4)、为了更好地阻断EBV感染,研究人员提出采用单抗D8和单抗A1联合用药,结合上述研究,判断D8、A1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并说明理由
  • 7、红豆杉的次生产物紫杉醇(由核基因控制合成)是一种高效抗癌药物,但红豆杉具有生长缓慢、自然繁殖率低的特点。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是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细胞的部分染色质,与未经射线照射的受体细胞融合,所得融合细胞含受体全部遗传物质及供体部分染色质。研究人员尝试运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红豆杉(供体)与柴胡(受体)进行融合,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X射线处理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细胞不再持续分裂;碘乙酰胺处理使细胞质中的某些酶失活,抑制细胞分裂。

    A、图中②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 B、图中I、Ⅱ处理分别为碘乙酰胺、X射线 C、只有异源融合的原生质体才会进行持续分裂 D、④过程筛选到的杂种植株能快速高效产生紫杉醇
  • 8、2024年4月30日,上海长征医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干细胞领域的重要成果,即国际上首次利用自体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人,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患者外周血细胞诱导产生iPS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脱分化 B、iPS细胞可以分化为胰岛等多种组织但不属于全能干细胞 C、ENS细胞形成胰岛组织的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D、该成果对解决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 9、当捕捞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人们往往会希望通过增加收获努力以获得相同的收获量。但为了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在渔业捕捞时往往需要努力限制。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某大黄鱼种群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大黄鱼的净补充量(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值)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种群密度为N时,大黄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 B、要想获得MSY,捕捞后大黄鱼的种群密度应处于Nm C、与低努力水平相比,高努力水平有利于持续得到更多收获 D、收获努力水平是影响大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 10、研究人员对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产者固定

    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

    初级消费者摄入

    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

    能量[105J/(m2·a)]

    90

    42

    84

    13.5

    3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 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也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 11、如图是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之前,需对卵子继续培养、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B、②过程通常将胚胎培养到囊胚或原肠胚再进行分割 C、③过程中可从滋养层取样,进行DNA分析鉴定性别 D、⑤过程在移植前需要用相关激素对受体进行发情处理
  •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曲白酒的酒香纯正,以大米、大麦等为原料,以小曲为发酵剂酿造而成。小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好氧型微生物霉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细菌。酿酒的原理主要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关于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摊晾可防止温度过高杀死小曲中的微生物 B、撒曲糖化可将原料中的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C、原料加入小曲后应立即装坛密封进行发酵 D、发酵坛密封不严,可能令酿出的酒有酸味
    (2)、为了提高白酒的品质和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调整小曲和原料的合理配比来提高品质 B、可采用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对菌种进行改良 C、发酵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控发酵温度和通气状况 D、发酵结束后,对菌体进行破碎处理可增加白酒产量
  • 13、我国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率先利用去甲基化酶(Kd4d)的mRNA,经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一批灵长类动物——食蟹猴,流程如图所示,①~⑥表示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培养液需要加入动物血清 B、Kd4d可以促进融合细胞表现全能性 C、⑤过程需在桑葚胚或囊胚期进行移植 D、⑥过程诞生的食蟹猴之间性状差异大
  • 14、气候变暖使某地的欧洲白头翁花提早开花,而为其传粉的蜜蜂并未提前孵化,且成年蜜蜂也未开始采蜜,造成该植物主要传粉途径受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内,欧洲白头翁花和蜜蜂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 B、气候变暖也会导致为欧洲白头翁花传粉的蜜蜂的种群数量下降 C、气候变暖阻碍欧洲白头翁花传粉,说明信息传递可影响种群繁衍 D、气候变暖可通过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 15、某地渔业实行“复合混养模式”,将以水草为食的草鱼、以碎屑为食的鲫鱼和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为食的花鲢进行混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草、草鱼、鲫鱼、花鲢和浮游动植物构成群落 B、鲫鱼和花鲢生活在同一水层所以它们的生态位相同 C、“复合混养模式”能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复合混养模式”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 16、某科研团队在广东潮安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物种——潮州越橘。该物种仅在保护区内一处小区域发现1个种群,调查其数量少于30株,为极小濒危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采用样方法对潮州越橘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可以通过建立濒危植物繁殖中心保护潮州越橘 C、保护潮州越橘的意义主要在于其基因的潜在价值 D、以发现地命名能提升当地民众对该物种的保护意识
  • 17、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

    A、受寒潮侵袭 B、遭杀虫剂消杀 C、被天敌捕杀 D、被性外激素诱杀
  • 18、一种名叫“中地雀”的鸟主要以吃种子为生,它用喙把种子咬啐。生态学家曾对某个岛上中地雀种群的进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种子多度(种子的数量)会随着植物的枯萎和死亡而猛然下降。剩下的种子通常是最硬的,很难咬碎的,在种子产量高的时期,中地雀都不去吃它,然而在种子匮乏时,中地雀没有了选择余地,只能尝试着把坚硬的种子咬碎。中地雀的数量从1975年的大约1400只减少到了1977年的大约200只。据图分析,引起这段时间中地雀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2)、种子的平均硬度随着干旱程度和软种子的消耗而增加,喙较大的中地雀因具有较大的咬力能咬碎更大的种子,因而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这是中地雀与为其提供食物的植物之间的结果。在1976和1978年间,存活的中地雀喙的平均大小(填“增加”“降低”或“不变”),推测该类中地雀后代数量比例(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从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假设控制中地雀喙大小的基因用R、r表示,R控制大喙,r控制小喙,从种群遗传水平分析,在1976~1978年间,中地雀种群中R、r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4)、研究表明,到1983年气候极湿润时,小种子的产量丰富,而喙较小的中地雀取食小种子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生存,产生的后代也比喙较大的中地雀多。由此推测,这种条件下,中地雀种群的喙平均大小的变化趋势是
  • 19、下图甲表示某DNA 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b、c表示生理过程,①~⑥表示物质或结构。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甲中a过程称为 , 所需的酶为;图乙一个分子⑥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的生物学意义是
    (2)、图甲中c过程需要的RNA有rRNA,还有(填序号)。图中决定⑤上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3)、若图甲中多肽③由4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①中至少含有个碱基。
    (4)、IGF-2 是小鼠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时小鼠个体矮小。小鼠细胞中 A 基因控制 IGF-2的合成,若突变为a基因则表达失效。有研究发现,小鼠卵细胞形成时,若A 基因特定区域发生如下图的甲基化,会阻断该基因的转录,精子形成时则无此现象。

    A 基因的甲基化(填“能”或“不能”)遗传。在上述卵细胞中(填“能”或“不能”)检测到A 基因的mRNA。某基因型为 Aa的小鼠表现为个体矮小,请解释原因:

  • 20、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著名的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紧接着艾弗里团队在体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由图1的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图2中实验运用了(填“加法”或“减法”)原理,其中①④组对照说明了
    (3)、赫尔希和蔡斯进一步证明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其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 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会由于 , 导致沉淀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