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细胞学说作为生物学大厦的基石,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B、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C、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2、科学发现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前赴后继,以下关于科学家的工作和结论表述错误的是(       )
    A、恩格尔曼设计了巧妙的水绵实验,显微镜下需氧细菌的分布在叶绿体受光部位 B、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氧化剂,光、暗条件下都能释放出氧气 C、丹尼利和戴维森发现细胞表面张力低于油一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结合其他发现推测细胞膜中可能附有蛋白质 D、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的三层结构,推测细胞膜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构成
  •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总是。

    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材料1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2)、材料2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请说明理由。
    (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你认识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合理即可)。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

  • 4、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

    ①用适当浓度的的生长素溶液(不会引起遗传物质改变)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

    ②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试问:

    (1)、番茄的无子性状能否遗传?
    (2)、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是42条、现有一高秆抗锈病(DdTt)的小麦品系,若以此培养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ddTT),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方法c属于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方法c获取的F1小麦植株基因型有9种,符合育种要求的占

    ②方法b属于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所占比例是。方法b和c比较,b的突出特点是

  • 5、下图为一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

    1. 该病属于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 Ⅱ5的基因型是

    3. Ⅲ9的可能基因型为

    4. Ⅲ9如果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生出病孩的几率为

  • 6、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源染色体是
    (2)、非同源染色体是
    (3)、遵循分离定律的染色体是
    (4)、按自由组合定律的染色体是
    (5)、不能进入同一配子的基因是
    (6)、此图除了表示卵原细胞外,还可以表示
  •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入淋巴是为了减少渗回血浆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 8、下列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的是(       )
    A、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变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高 C、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决定作用 D、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 9、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条)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其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问四倍体青蒿产生的花粉培育成的植株是(       )倍体,和二倍体青蒿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是(       )条.
    A、二       18 B、单       27 C、二       27 D、单       36
  • 10、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了鸟类在繁殖过程中占区、筑巢等行为。鸟类繁衍过程中能遗传的基因突变最常发生在(       )
    A、减数分裂Ⅱ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 D、有丝分裂中期
  • 12、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C、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D、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 1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沉淀、上清液、沉淀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14、下列细胞处于同一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B、 C、 D、
  • 15、下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可能为23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D、该曲线不能用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
  • 16、下表表示分析豌豆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Y对y显性,R对r为显性)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F1雄配子

    1/4YR

    1/4yR

    1/4Yr

    1/4yr

    F1

    1/4YR

    YYRr

    YyRr

    1/4yR

    yyRR

    yyRr

    1/4Yr

    YYRr

    YyRr

    YYrr

    Yyrr

    1/4yr

    YyRr

    yyRr

    Yyrr

    yyrr

    A、基因Y、y、R、r都属于核基因 B、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各不相同,但表型相同 C、理论上,F2中基因Y决定的表型与基因y决定的表型的比例是3:1 D、F2中出现表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8或5/8
  • 17、下列哪项能稳定遗传(   )
    A、F1性状表现一致的个体 B、测交后代所有个体 C、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 D、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
  • 18、显色反应常被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下列有关检测实验错误的是(       )
    A、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水浴加热后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B、斐林试剂的乙液经稀释后可作为双缩脲试剂的B液使用 C、淀粉遇碘变蓝色,可利用该现象检测组织样液中的淀粉 D、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时,可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
  • 19、研究表明动物的定位和导航能力与大脑中“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 20、如图所示为人体对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①~⑧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⑧均能识别抗原,③与抗原接触后就能活化 B、细胞②和细胞③均在免疫器官骨髓中生成和发育成熟 C、a为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D、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⑤可以迅速识别抗原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一页 489 490 491 492 4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