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如图表示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CO—NH—” B、若该图为一段核酸链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五碳糖,3为碱基 C、若该图表示多糖结构模式图,则1、2、3连接形成的化合物是单糖 D、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多糖结构模式图,则该物质主要分布在肌肉和肝脏中 -
2、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3、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能作用于自身所有的细胞 B、胰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C、垂体合成的生长激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D、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
4、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先少量开放,出现Na+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Na+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迅速大量内流而形成动作电位。这个足以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就是阈强度。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阈上刺激和阈刺激引起的峰电位相同 B、图中②阶段属于去极化,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 C、图中④阶段,Na+通道和K+通道均开放,导致膜电位迅速变为-50 D、任何刺激只要能使膜从静息电位形成阈电位,便能触发动作电位 -
5、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受体所在的突触后膜通常是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末梢膜 -
6、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但细胞外液渗透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说明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会减少 C、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D、图中A是由垂体合成并且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 -
7、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B、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生理范围,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 C、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D、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
-
8、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大脑纹状体内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PD),其致病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 B、图中乙酰胆碱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多巴胺不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 C、图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完后会被降解或回收 D、可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或抑制胆碱能神经元的分泌活动来治疗PD -
9、百岁兰是一种沙漠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百岁兰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百岁兰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C、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百岁兰高度木质化的两片叶子能适应干旱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0、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说明细胞膜能够进行信息传递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由结构①提供能量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 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中pH、温度等影响
-
12、在稻田中引入河蟹是一种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下表为某稻田中主要生物的消化道中的食物残渣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稻螟
稻飞虱
蜘蛛
河蟹
胃中食物
水稻、杂草
水稻、杂草
稻螟、稻飞虱
杂草、稻螟、稻飞虱、饵料
A、水稻参与形成4条食物链,蜘蛛属于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 B、流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水稻、杂草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该生产模式可实现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而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D、引入河蟹能使稻田结构复杂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
13、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 , e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的含量不同。正常情况下,图中b、c、d、e中CO2浓度最高的是(填图中字母)。(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填图中字母),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导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这些酒精至少需要穿过(填结构名称)。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中最主要的是。
(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的进行,内环境的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调节机制是。但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发生中暑,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说明。 -
14、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发生了如图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流信号是无关刺激 B、声音信号是非条件刺激 C、气流信号不再引起眨眼反射 D、经过训练,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
15、为探究肝匀浆是否能维持pH稳定,某同学选择清水、磷酸盐缓冲液和肝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清水组,实验组是肝匀浆组和缓冲液组 B、实验开始时无须对清水、缓冲液、肝匀浆的pH进行检测 C、清水组数据不合理,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 D、肝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说明肝匀浆中含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磷酸盐缓冲物质 -
16、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又有促胰液素的受体 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以不通过神经中枢传到胰腺 C、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D、促胰液素可以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促进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
-
17、浙大一院李明定和马云龙首次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探讨吸烟如何导致癌症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证明了吸烟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而导致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吸烟可能会使细胞内DNA甲基化水平升高 B、DNA甲基化后相关基因的转录可能被抑制 C、DNA甲基化改变了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DNA甲基化引起表型改变可能遗传给后代
-
18、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颤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噬菌体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 ⑥SARS病毒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
19、细胞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下列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转运方式或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与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B、通道蛋白跨膜运输物质时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 C、能破坏膜蛋白的毒素不影响物质的被动运输 D、转运蛋白的数量可能限制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
20、红豆杉细胞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催化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进而促进紫杉醇的合成。低温条件下提取 PAL 酶液,测定 PAL 的活性,测定过程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处理
试管1
试管2
①
苯丙氨酸
1.0mL
1.0mL
②
HCL溶液(6mol/L)
——
0.2mL
③
PAL酶液
1.0mL
1.0mL
④
试管1加0.2mLH2O,2支试管置30℃水浴1小时
⑤
HCL溶液(6mol/L)
0.2mL
——
⑥
试管2加0.2mLH2O,测定2支试管中的产物量
A、低温提取以避免PAL 失活 B、30℃水浴1小时使苯丙氨酸完全消耗 C、④加H2O补齐反应体系体积 D、⑤加入HCl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