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下表是果蝇翅型与基因型、幼虫培养温度的关系。该现象是温度通过影响果蝇体内关键酶活性实现的,而不是温度影响了基因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型
幼虫培养温度
成虫翅型
AA、Aa
25℃
长翅
35℃
残翅
aa
25℃或35℃
残翅
A、基因A相对于基因a完全显性 B、等位基因A/a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C、温度影响果蝇翅型的上述现象不属于表观遗传 D、基因型为Aa的幼虫35℃下培养,A基因突变成a -
2、药用植物当归常用根入药,体内活性赤霉素(GA4)含量明显升高时,抽薹开花,根开始木质化,药用价值下降。研究人员利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培育了D1、D2两个品种,培育流程如图。D1在种植第二年春季高表达M酶基因,并抽薹开花;D2在种植第二年春季高表达N酶基因,继续营养生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当归快速繁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1一般需要对幼芽消毒 B、过程2一般需要给予光照 C、与过程2相比,过程3的培养基浓度较高 D、与过程3相比,过程4的环境湿度较低(2)、当归体内有多种赤霉素,其中GA4具有生物活性。促进GA4合成的酶、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分别是( )A、N酶、D1 B、N酶、D2 C、M酶、D1 D、M酶、D2
-
3、人体内血浆中的铁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巨噬细胞能吞噬、降解衰老的红细胞,并将铁通过质膜上的铁输出蛋白(FPN)转运到细胞外。肝脏分泌的铁调素(Hepc)是一种小分子多肽激素,与FPN结合后促进FPN内吞并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铁浓度过低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B、血浆铁浓度过低时肝脏分泌Hepc量增加 C、血浆Hepc浓度较高时巨噬细胞储铁量增加 D、成年女性较男性需要通过食物补充更多铁
-
4、犬肾上皮连续细胞系(MDCK细胞)可用于制备流感疫苗。传统的培养过程采用添加胎牛血清贴壁培养,研究人员尝试使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培养MDCK单克隆细胞株,并获得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血清培养液中只需添加碳源和氮源 B、卡氏瓶在培养过程中需严格密封 C、悬浮培养技术可提高培养空间的利用率 D、单克隆细胞株培养过程中需诱导细胞发生分化
-
5、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三支试管中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土豆片和H2O2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试管1和试管3产生气泡的速率相同,则最适pH为7 B、试管2中氧气产生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酶活性下降 C、放入的土豆片数量越多,三支试管间实验现象差异越明显 D、将土豆片切成土豆丝进行实验,三支试管反应时间的缩短量不同
-
6、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妻,因染色体畸变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红绿色盲的男孩。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畸变的非整倍体变异 B、该变异未导致基因的结构、数目发生变化 C、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D、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
-
7、胃黏膜上皮细胞膜上存在NHE蛋白,其合成、转运过程和功能如图所示,其中的Na+–K+泵逆浓度梯度转运Na+和K+。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NHE蛋白合成和转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产生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多肽的加工场所在细胞溶胶,加工完成后进入囊泡储存 C、囊泡在细胞内的移动与细胞骨架有关 D、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2)、下列关于NHE蛋白和Na+-K+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A、H+通过NHE蛋白转运的过程属于易化扩散 B、当胞内pH下降时,NHE蛋白会被激活 C、Na+-K+泵具有物质转运功能和催化功能 D、Na+-K+泵失活将导致细胞内pH下降
-
8、STR是DNA分子上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的重复序列,几乎存在于每条染色体上。可用分析STR的方法进行亲子鉴定,原因不合理的是( )A、STR不易发生变异 B、STR具有多样性 C、STR具有种间特异性 D、STR能从亲代传递到子代
-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黑藻的胞质环流前,将黑藻在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能使现象更明显 B、提取与分离光合色素实验中,使用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和提取光合色素 C、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使染色效果更好 D、在模拟细胞大小与扩散关系实验中,使用酚酞的目的是促进琼脂块吸收NaOH
-
10、浙江某地的农业循环系统——“桑叶喂蚕,蚕粪饲羊,羊粪沃土,土育桑林、蔬菜”,续写生态循环新篇章。养蚕后多余的桑叶用作羊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农业循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桑、蔬菜、蚕、羊组成了该地的生物群落 B、蚕粪饲羊不影响该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碳元素在桑、羊、蔬菜间实现了封闭循环 D、桑与蔬菜生态位不同,间种可提高资源利用率(2)、下列关于蚕粪用作羊饲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蚕粪的能量一部分被羊同化,其余经羊呼吸散失 B、蚕粪中能被羊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C、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有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
11、细胞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结合水比例增加时,细胞抗逆性增强 B、细胞中各种无机盐离子浓度都大于细胞外 C、细胞中的油脂能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 D、细胞中的核酸都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
12、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伦理问题。下列生物技术中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是( )A、试管婴儿技术辅助生育 B、生殖性克隆人 C、基因编辑人类胚胎 D、对健康胎儿进行性别选择
-
13、P 蛋白由核内P 基因编码,经翻译后转移并定位于叶绿体中,参与捕光复合体Ⅱ的损伤修复。 M 蛋白可降低P 蛋白的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从而削弱P 蛋白对捕光复合体Ⅱ的修复功能, 进而降低叶绿体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导致棉花的抗病性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 P 蛋白的翻译受到抑制,则可能会导致棉花的抗病性下降 B、M蛋白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叶绿体产生活性氧的能力相对较高 C、捕光复合体Ⅱ损伤后,光反应为C3还原提供的NADPH、ATP会减少 D、P蛋白的2-羟基异丁酰化修饰,不利于P 蛋白对捕光复合体Ⅱ的修复
-
14、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2为纯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杂合子
-
15、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是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分析最能反映该病遗传特点的是( )A、家系中每一代都有血友病患者 B、男性患者的父亲或子女都正常 C、I代女性患者的儿子都患血友病 D、该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
16、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动物心脏收缩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且安静状态下心脏的搏动主要受迷走神经的控制。为验证心脏收缩的神经支配情况,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实验蛙、心博测定仪、任氏液、刺激电极、麻醉剂、阿托品、手术剪等。
(要求与说明: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迷走交感神经干是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混合而成的神经干,刺激神经干迷走神经的作用效应强于交感神经;答题时对实验蛙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
(1)、完善实验思路:①麻醉和固定实验蛙,分离其颈部迷走交感神经干,暴露心脏,心脏的心室插入蛙心套管(供灌流用),并与心搏检测仪连接,测定心博活动,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湿润神经。
②用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交感神经干,测定心博活动,并记录。
③用蘸有的脱脂棉球包裹蛙心,5min后。
④。
⑤数据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步骤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在图中补充步骤②、③、④实验结果,并标上处理方式)________。(3)、分析和讨论①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心肌细胞产生兴奋是否需要刺激(填“需要”或“不需要”或“无法确定”)
②神经是由很多被结缔组织包裹起来的结构。
③上述实验说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的效应是。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应都是这种关系,其意义是。
-
17、生物某种性状缺失的原因有多种,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DNA甲基化等。为确定某易感锈病小麦的易感性状是否为基因突变导致的,对该易感锈病小麦的DNA进行了相关检测。回答下列问题:(1)、DNA鉴定时,先利用技术扩增DNA,再经后电泳分离,根据电泳条带情况判断是否为基因突变引发。更精确的方法是对易感锈病小麦进行DNA , 并将结果与基因数据库中小麦基因组序列进行 , 判断是否发生突变以及突变的。(2)、提取DNA时,需对样本进行冷冻研磨。研磨前进行冷冻的目的是 , 研磨时加入的研磨液中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其中EDTA的作用是。(3)、PCR时,向离心管中加入PCR扩增缓冲液、模板DNA、F1-R1、F2-R2和F3-R3三对引物、无菌水,还有 , 离心后进行PCR,PCR条件程序为预变性10min→循环(变性1min→退火1min→延伸1min)35轮→延伸10min,其中预变性10min的目的主要是。(4)、电泳时,将样品加到靠近电源的加样孔内,电泳缓冲液中含有少许溴酚蓝,溴酚蓝在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比DNA , 因此可根据溴酚蓝的所在位置确定时间。凝胶中含有荧光染料,便于在光下观察DNA条带位置。
-
18、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2n=24)开两性花。育种专家期望通过人工育种技术获得抗除草剂的香味水稻。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以纯合的无香味非抗性水稻(甲)为材料,经过辐射诱变处理获得无香味抗除草剂水稻个体(乙)和香味非抗性水稻个体(丙)。由于基因突变具有这三个特点,因此辐射诱变时,需要处理大量水稻种子。进一步研究表明香味水稻是由于A基因突变为a导致的,据此分析水稻香味性状的出现是因为 , 导致香味物质分解途径障碍,香味物质在水稻种子中大量累积的结果。从基因突变对表型影响的角度看,产生香味水稻的突变属于。该事例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2)、现已确定水稻的有香味和无香味由等位基因A/a控制,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
P
F1
F2
I
甲×乙
无香味非抗性
无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3:1
Ⅱ
甲×丙
无香味非抗性
无香味非抗性:有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有香味抗性=21:7:3:1
Ⅲ
乙×丙
无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1:1
无香味非抗性:有香味非抗性:无香味抗性:有香味抗性=9:3:15:5
注:F2是F1所有个体自交的后代。
①根据杂交结果分析,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 , 杂交组合Ⅱ的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②若让杂交组合Ⅱ的F1与杂交组合Ⅲ的F1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抗性香味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③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组合I的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
-
19、岩藻黄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降糖、抗癌、神经保护等作用。海洋微藻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工厂,可合成色素、多糖等多种代谢产物。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不同光周期对湛江等鞭金藻细胞生长和岩藻黄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以期提高湛江等鞭金藻中的岩藻黄素含量。回答下列问题:(1)、查阅资料获取微藻培养和代谢的相关信息。
Ⅰ.岩藻黄素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图中信息:①;②。
三碳糖除图示途径外,还可被运输之叶绿体外,转化为进入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被利用。
Ⅱ.岩藻黄素与叶绿素a/c和某些蛋白质结合形成捕捉光的天线色素复合体,由此推测,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c分布在上,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中的化学能,推动碳反应的进行。
Ⅲ.培养中改变光周期是微藻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的常用策略。
(2)、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①湛江等鞭金藻的培养与处理参照海洋微藻培养技术,使用经的海水进行培养,以防止其他海洋藻类等微生物的影响;随机分组,将各组的光周期分别调为OL:24D、6L:18D、12L:12D、18L:6D、24L:0D。
注:L代表光照,D代表黑暗,数字代表小时长。
②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曲线测定取生长至对数期的藻液30mL,在4℃下以5000转/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用海水培养液进行 ,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细胞密度,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OL:24D处理下,湛江等鞭金藻无法生长,而18L:6D是湛江等鞭金藻的细胞生长的最适光周期。判断依据是。
③湛江等鞭金藻岩藻黄素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取第6天每组3mL藻液,离心后向沉淀中加入3mL混匀,在60℃下避光浸提2h,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岩藻黄素和叶绿素的含量和产量,结果如图2所示。
结果表明,随着光周期中光照时间的延长,岩藻黄素的含量和产量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但岩藻黄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综合图1和图2分析,说明不同光周期和光照时间是通过改变等鞭金藻的 , 改变岩藻黄素产量的。
-
20、稻田综合种养是利用生物间的协同增效效应,将水产(禽类)养殖与水稻生产结合起来的稻田养殖复合生态系统,如:“稻鱼鸡”复合种养模式。稻田生态种养既能培育健康的水稻作物,又能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发展,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又有效解决了传统单一水稻种植的弊端。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农业生产中,因有的输出须通过施肥保证土壤的养分。传统农业耕作中,长期过度施用化肥会引起等环境问题,除草剂、杀虫剂等会导致生物减少。(2)、设计复合种养生态系统时,选择鱼和鸡作为向系统投放的共养动物是根据鱼、鸡的来确定的,确定投放量是根据它们来确定的。(3)、系统中的鸡和鱼在田间的取食和活动,一方面抑制了杂草和藻类的生长,为水稻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另一方面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对的吸收,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实现水稻增产。鸡和鱼取食稻飞虱等害虫,使害虫的有机物转化为鸡和鱼的生物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4)、“稻鱼鸡”复合种养等生态综合新模式有利于促成________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