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托咪酯是一种麻醉诱导剂。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大鼠的离体神经组织为材料,检测依托咪酯对谷氨酸(兴奋性神经递质)和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甲组仅进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乙组同时进行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均存在钙依赖型和非钙依赖型两种释放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A1

    A2

    A3

    B1

    B2

    B3

    依托咪酯浓度(μmol/L)

    0

    0.4

    4

    0

    0.4

    4

    神经递质释放速率(nmol/mg·min)

    谷氨酸

    0.26

    0.28

    0.29

    1.31

    1.22

    1.12

    γ-氨基丁酸

    0.23

    0.24

    0.24

    0.63

    0.63

    0.6

    A、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并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C、依托咪酯能抑制非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对钙依赖型神经递质释放几乎无影响 D、在钙依赖型的递质释放途径中,依托咪酯对谷氨酸释放的抑制强于对γ-氨基丁酸
  • 2、人类Y基因启动子上游的调控序列中含有BC111A蛋白结合位点,该位点结合BCL11A蛋白后,r基因的表达被抑制。通过改变该结合位点的序列,解除对基因表达的抑制,可对某种地中海贫血症进行基因治疗。科研人员扩增了r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的片段(Fn与R),将这些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中进行转化和荧光检测,以确定BCL11A蛋结合位点的具体位置。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将扩增后的产物定向插入载体,指导荧光蛋白基因表达,需用Munl和Xhol处理载体 B、从产物扩增到载体构建完成的整个过程需构建7种载体 C、将构建的载体导入去除BCL11A基因的受细胞,可能出现含F1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无荧光,而含F2-F7与R扩增产物的受体细胞有荧光 D、向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雌激素,可导致部分受体细胞不再有荧光
  • 3、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受精卵快速地分裂成多个细胞,形成球状的胚泡。紧接着下一个发育阶段主要发生:
    A、胚泡扩张,通过细胞分裂体积加倍 B、神经沟在脊索上方开始形成,此过程称为神经胚形成 C、背腹轴形成,器官发生开始 D、胚胎细胞重组成三个胚层
  • 4、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产生8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只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至少占1/2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不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 5、科研人员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乙光合速率的影响(图 1),以及番茄品种甲的叶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图 2)。(注:光补偿点指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和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强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含水量对甲、乙两种番茄光合速率的影响基本相同 B、气孔导度的变化与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C、番茄在土壤含水量为 90%的条件下,比含水量在 50%条件下的光补偿点高 D、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 CO2 浓度逐渐升高,可能是因为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结构破坏
  • 6、斑马鱼雌雄异体,无性染色体。Ⅰ基因决定胰岛素的合成,i个体因血糖调节紊乱在幼年期便会死亡;N基因与雌性的生殖有关,雌性nn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因缺乏某种物质,导致受精后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此外,科学家还获得了含单个G基因的转基因斑马鱼品系。G基因表达产物为绿色荧光蛋白,含有G基因的斑马鱼个体可呈现出绿色荧光。若上述基因均独立遗传,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表明斑马鱼受精卵中的mRNA均来自雌配子细胞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3h前合成的蛋白质均来自这些mRNA,3h后胚胎自身的基因才开始转录。据此推测基因型为Nn的雌鱼与nnG的雄鱼交配,一半子代最早能在3h后检测到绿色荧光,一半子代始终检测不到绿色荧光 B、基因型为IiNn的雌鱼与基因型为Iinn的雄鱼交配,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子二代成体雌鱼中能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占5/8 C、基因型为NnG的斑马鱼自由交配,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子二代成体中基因型为nn的比例是1/6 D、基因型为IiNn的斑马鱼自由交配,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子二代受精卵中一定无法正常发育为成体的比例为1/3
  • 7、从小尾寒羊提取肌联蛋白,研究肌联蛋白的磷酸化和钙离子浓度是否影响肌联蛋白的降解。肌联蛋白T1是未降解的蛋白,小于该分子量的蛋白条带是降解后的蛋白,实验结果如图。已知蛋白激酶A促进肌联蛋白发生磷酸化,碱性磷酸酶可以促进磷酸化的肌联蛋白发生去磷酸。实验结果说明:钙离子会促进肌联蛋白的降解,相同钙离子浓度下,去磷酸化促进肌联蛋白的降解。与A图比较,B图只做了一个改变。B组实验提高了(       )

    A、反应体系的反应温度 B、肌联蛋白的浓度 C、反应体系钙离子浓度 D、碱性磷酸酶浓度
  • 8、对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

    在基本培养基中涂布A和B的混合物,出现少数菌落,这些菌落的菌株属于以下哪一项(       )

    A、Met , bio , thr , leu B、Met+ , bio+ , thr , leu C、Met , bio , thr+ , leu+ D、Met+ , bio+ , thr+ , leu+
  • 9、lacZ、lacY、lacA是大肠杆菌体内与乳糖代谢有关的三个结构基因(lacY编码β-半乳糖苷透性酶,可将乳糖运入细胞)。上游的操纵基因(O)对结构基因起着“开关”的作用,直接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图1表示环境中无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关闭”的调节机制;图2表示环境中有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打开”的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③④过程先后发生于不同部位 B、β-半乳糖苷透性酶可能位于细胞膜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P为启动子,RNA聚合酶以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其结合 D、lacZ、lacY、lacA转录的模板链为β链,转录产生的mRNA上有多个起始密码子
  • 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威廉·凯林等三位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并揭示了细胞感知氧气的分子机制。HIF由两种不同的结合蛋白(HIF-1α和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HIF-1α,而ARNT基因不受氧调节且稳定表达,即HIF-1α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HIF-1α会逐步被降解;在缺氧的条件下,HIF-1α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如图),使多种基因被激活,这些基因产物可以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或者促进血管增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以适应低氧环境。

    (1)、下列关于HIF-1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合成HIF-1α的细胞器成分与HIV病毒相似 B、HIF-1α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 C、HIF-1α被蛋白酶彻底水解的产物能够在细胞内重复利用 D、人体细胞核内HIF-1α的含量可能在高原地区较平原地区高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氧气浓度升高,细胞核内的ARNT含量相对稳定 B、EPO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 C、缺氧条件下HIF-1α会使EPO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D、干扰HIF-1α的降解可能为治疗贫血提供创新疗法
  • 12、植物细胞质膜外有细胞壁,它的存在使植物细胞以致整个植物体与动物有许多不同,如形态发生、渗透调节、物质运输、细胞间通讯、防御机制等。细胞壁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还有木质素等酚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和矿物质。各类物质对植物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哪些物质存在于细胞壁且与植物体防御直接相关(       )
    A、酚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胼胝质、凝集素 B、几丁质、木质素、角质、栓质 C、干扰素、生物碱、类黄酮、氢氰酸 D、纤维素、果胶多糖、蛋白质、草酸钙结晶
  • 13、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 , 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生殖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
  • 14、绿萝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几乎不开花。研究发现绿萝细胞中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无法合成赤霉素,致使其开花受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可在植物的幼根、幼芽和未成熟的种子及某些微生物中合成 B、基因控制赤霉素合成,赤霉素作为信息分子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该研究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绿萝无法开花产生种子,但其种群的基因频率依然可以发生变化
  • 15、从自然界中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菌种的一般步骤为:采集样品→富集培养(使菌体数量增多)→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如图a、b是采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纯化培养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B、为获得纯种的目的菌种,需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灭菌 C、获得图a所示结果的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灼烧灭菌3次 D、利用图b计算出样品中菌体浓度为5.85×108个/mL,则接种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7
  • 16、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靠近,共同形成突触。如图,利用微电极测得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分别用PSP1和PSP2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a的前膜释放的递质使后膜通透性变大,突触b的前膜释放的递质使后膜通透性降低 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 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变化幅度增大、PSP2变化幅度减小
  • 17、干旱是抑制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干旱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了两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陕单902)进行盆栽控水实验,每个品种分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LS)、中度干旱(MS)和重度干旱(SS)4个处理,持续7天培养后,取第三片展叶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的反应之一是内源(激素)含量升高,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促使气孔关闭,还可以提高蔗糖转化酶的活性,进而促进蔗糖水解,有利于调节细胞内的 , 有助于植物细胞吸水。
    (3)、干旱胁迫下,影响玉米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分为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气孔因素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影响表现为;非气孔因素对净光合速率的影明表现可能是: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导致自由基积累,破坏了 , 进而影响光反应。
    (4)、分析图2和图3的数据可知,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时,影响陕单902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分别是(气孔因素/非气孔因素),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 18、“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CO、H2PO等离子有关 C、无氧呼吸时,丙酮酸在内环境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
  • 19、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生于池塘淤泥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莲花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 B、池塘中的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 C、池塘之中的淤泥也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莲和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 20、如图是一种多肽化合物的结构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是四肽,含有3个肽键 B、形成一分子该化合物时,脱去了3分子水 C、该化合物水解彻底后,可形成4种氨基酸 D、一分子该化合物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和1个游离的氨基
上一页 330 331 332 333 3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