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获能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释放多种酶

    ②获能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释放的酶可溶解透明带、卵细胞膜

    ③卵子与精子结合前已完成减数分裂Ⅱ

    ④精子和卵子的细胞核经过相关生理过程,分别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

    ⑤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透明带迅速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 2、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D、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或2个DNA分子
  • 3、下图甲表示某种菊花细胞中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其中①表示相关的酶,②为转录mRNA的模板,图乙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为酶,若图甲中合成的③用于构成乙图中D结构,则将会被转运至进行组装。
    (2)、乙中A表示 , B所携带氨基酸的密码子为
    (3)、该种菊花的重瓣为突变性状。科研人员发现有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重瓣性状出现有关。野生型与突变型菊花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及相应蛋白质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I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差异

    分子结构无差异

    氨基酸的差异数(?)

    长度有明显变化

    据上表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上表Ⅱ中(?)内可能是(填编号)。

    A.0个   B.1个   C.很多

  • 4、本地曾发生农田中害虫泛滥成灾,造成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大量减产。开始时,农民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
    (1)、在害虫种群中,本身就存在着不抗药的、抗药性差的、抗药性强的个体,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的,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的结果。
    (2)、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个体。
    (3)、下图中能反映害虫种群的变化曲线的是。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填“前”、“中”或“后”)。

  • 5、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在刑侦、医疗等方面用来鉴定个人身份、亲子关系。如图表示某亲子鉴定的结果,其中A、B之一为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回答下列问题:

    (1)、DNA指纹技术能用来确认不同人的身份,是因为 , 这种特性是由决定的。据图1分析,孩子的生物学父亲是(填字母)。
    (2)、如图为真核生物DNA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2、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DNA复制的模板是 , DNA的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是(答出1点即可)。

    ②图2中的酶1是 , 完成图2还需要的条件有(至少答出2点)。完成复制后,甲、乙在(填细胞分裂时期)分开。

    ③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DNA分子展开可达2m之长,预测复制完成至少需要8h,而实际上只需约6h。根据图3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6、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

  • 7、下图1为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种群乙在被河流分割后某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中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中P点后的下一年中,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55% B、图1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 C、b过程会定向改变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最终使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 D、图2中RT段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T之后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
  • 8、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主要种植粳稻、南方温暖地区主要种植籼稻。粳稻的bZIP73基因与籼稻的bZIP73基因有一个核苷酸不同,使这两种水稻表达的抗冻蛋白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差异,从而导致这两种水稻抗寒性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两种水稻的bZIP7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来控制抗寒性 B、这两种水稻bZIP73基因的差异一定是由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的 C、两种水稻抗冻蛋白的氨基酸出现差异是bZIP73基因中的密码子不同造成的 D、推测粳稻bZIP73基因表达的抗冻蛋白活性比籼稻的高
  • 9、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生殖器官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乙细胞可能为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D、乙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 10、下列有关基因和表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型与基因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表型还受环境影响 B、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C、DNA分子的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 D、DNA的甲基化本质上是碱基序列的改变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导致表型变化
  • 11、如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图片,其中图1的碱基序列已经解读,其顺序是:GGTTATGCGT。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1,可推知图2的碱基序列为GATGCGTAAG B、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C、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是因为每个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真核生物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 12、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白眼基因w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基因cn和v可能发生互换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 13、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1)、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2)以及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3)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不能得出R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的结论 B、实验2的任意一组实验的培养基上都有R型细菌 C、实验3的35S标记的实验组搅拌不充分不会影响放射性的分布 D、实验2和实验3均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14、两株纯合植株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F1自交后代只有两种表型,即可判断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若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且A、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F1为雌株 C、若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 =4:4:1:1,则其自交后代纯合子的比例为17/50 D、若该植物AB雌配子致死,让F1接受aabb植株的花粉,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3种,且比例为1:1:1
  • 15、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产生雌配子时,A基因能杀死3/5不含该基因的雌配子,但在产生雄配子时不存在此现象。该植株自交,子一代自由传粉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7:2 C、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F1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14
  • 16、图中表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E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B、EF段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l:0:1,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 C、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 D、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图中DE段所对应的时间
  • 17、下列关于联会和四分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B、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一个四分体 C、联会时期的染色体是不含染色单体的 D、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 18、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19、几种常见的限制酶及切割位点如表所示。在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与模板链的结合往往使第一轮循环得到的产物DNA两条链不等长.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I

    EcoRI

    NcoI

    NheI

    识别序列

    5´-G↓GATCC-3´

    5´-G↓AATTC-3´

    5´-C↓CATGG-3´

    5´-G↓CTATGC-3´

    (1)、引物的作用是 , PCR的每次循环包括三个步骤,其中使引物和模板链结合的步骤是
    (2)、图中的引物甲和引物乙对应的表中的限制酶分别是 , 其中限制酶BamHI识别的DNA序列(填“能”或“不能”)被限制酶NcoI识别。
    (3)、图中PCR中,至少经过次循环可以获得两条链等长的DNA。理论上,经过4次循环后,两条链等长的DNA在所有DNA中所占的比例为
  • 20、农业科技人员用等量的同种复合肥(N:P=4:1)分别处理不同生长期的水稻,测定实验组水稻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增产量,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增产量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回答下列问题:

     

    叶绿素含量(mg·g-1

    胞间CO2浓度

    (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呼吸速率

    (μmol·m-2·s-1

    增产量

    (kg/亩)

    分蘖期

    1.27

    36.7

    6.51

    0.83

    243.7

    抽穗期

    1.69

    12.5

    10.35

    1.22

    221.5

    灌浆期

    1.36

    20.4

    8.46

    1.24

    155.0

    成熟期

    0.78

    42.1

    6.62

    1.05

    41.2

    (1)、上述实验至少需要将同种水稻分成组进行实验。实验组水稻不同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水稻相应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最可能的原因是
    (2)、分蘖期水稻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较低,从早春气温较低的角度分析,是因为。当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分蘖期水稻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有(答两点)。
    (3)、影响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等量的复合肥在期施用最有效,判断的依据是
    (4)、在此实验基础上,若要进一步研究复合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请你拟定一个实验名称,该实验名称为
    (5)、下图是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水稻,测得其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变化。

       

    ①从图中可知,气孔开放度与胞间CO2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 赤霉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②强光下,激发态叶绿素会与氧分子反应形成单线态氧会损伤叶绿体,而类胡萝卜素可快速淬灭激发态叶绿素,起保护叶绿体的作用。缺乏类胡萝卜素的突变体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上一页 303 304 305 306 3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