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合成都需要Mg2+和光照 B、H2O在光下分解为NADP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 2、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现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株类型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野生型

    1 235

    519

    419

    4.19

    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

    突变体2

    115

    20

    379

    0.35

    A、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 C、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 D、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
  • 3、下列有关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绿叶中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可对色素进行分离 B、分离色素时,蓝绿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 4、研究表明,光照会影响韭菜叶绿素的合成,但不会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请利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以暗处生长的韭菜幼苗作为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

  • 5、下图是验证叶绿体功能实验中恩格尔曼所做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

    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

    恩格尔曼第二个实验的示意图

    (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的巧妙之处是
    (2)、恩格尔曼实验要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
    (3)、在第二个实验中,大量的需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为什么?
  • 6、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 7、红光照射时,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a。
  • 8、提取光合色素的实验中,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 9、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 10、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
  • 11、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气候箱,以某品种草莓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定期对叶片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草莓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需要用到的试剂为 , 层析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为的是叶绿素a,该色素分布的部位进行光合作用相关反应时需要暗反应提供的原料是
    (2)、由图1、2可知,相对于低温处理,在低温弱光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下降得更明显,主要是因为。12-18d之间,对照组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内部因素为
    (3)、如图3所示,在植物体内,制造并输出有机物的组织器官被称为“源”,接纳有机物用于生长或贮藏的组织器官被称为“库”。若要验证“源”、“库”之间存在上述物质代谢关系,可以使用14CO2饲喂草莓叶片,检测

       

    (4)、光合产物从“源”向“库”主要以形式运输,若该过程受阻会导致叶绿体中的淀粉积累,进一步会导致膜结构被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的进行。
  • 12、谚语讲“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如冬小麦)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春化作用体现了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B、实验室夏季种植冬小麦时,可合理使用冷库,诱导小麦开花 C、“淀粉—平衡石假说”可以解释春化作用的机理 D、冬小麦对低温逆境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13、一位30岁男性患者,2天前因不洁饮食出现腹痛、腹泻,入院后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理指标

    测定值

    正常值

    腋下体温/ ℃

    38.9

    36.0~37.4

    白细胞计数/L

    13.5×109

    (4~10)×109

    血钠浓度/ (mmol·L1)

    180

    140~160

    A、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发病期间患者会因为腹泻出现脱水,因此血钠浓度升高 C、发病期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
  • 14、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 C、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 15、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多样,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是脑卒中的主要死因。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的诱因之一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重要原因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
  • 16、2021 年 12月9日 15时 40 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
  • 17、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 18、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分别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C、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产生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已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 19、如图1中a、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c是构成a的一种元素,甲、乙、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已知HIV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人体细胞内,a的名称是 , 一分子a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1分子组成的。
    (2)、若图2是乙的基本单位,则m可代表腺嘌呤、胞嘧啶、。(填中文名称)
  • 20、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鉴别细胞内外侧的有效依据是[](填序号)。
    (2)、构成②的基本单位是。若②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由120个氨基酸参与肽链合成,共形成个肽键。
    (3)、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 ,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上一页 278 279 280 281 2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