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 欲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以及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Ⅱ.实验流程
步骤
A组
B组 ①分组编号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1号
试管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②
?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
血浆
?
等量缓
冲溶液
等量
血浆
③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④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
结果
?
?
结论
?
?
(1)、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2)、步骤③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3)、预测结果A组:。
B组:。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跑比赛时,运动员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肾小球肾炎会使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引起组织水肿 C、长期吃酸性或碱性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浆中红细胞会失水皱缩
-
3、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 C、图甲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
-
4、 科学家研究发现,节食减肥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的现象;过度节食还能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 B、钾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血钾过低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C、Na+、Cl-等离子的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尿量增多 D、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
5、 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下列有关该网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在该网络中具有调节快速、范围小的特点 B、体液调节是该网络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C、免疫调节能保证机体内环境一定不受病原体的影响 D、该网络保证了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恒定的状态
-
6、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环境中,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饥饿状态下,机体的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 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感染HIV后,机体辅助性T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减少
-
7、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②、⑥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
8、 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成分/
(mol·L-1)
Na+
K+
Ca2+
Mg2+
Cl-
HCO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00
5.00
25.00
1.50
103.00
27.00
6.00
16.00
③
147.00
4.00
1.25
1.00
114.00
30.00
7.50
1.00
④
10.00
143.00
2.50
10.45
25.00
11.00
-
47.00
A、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 -
9、 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均属于细胞外液,三者的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B、乙的两个去向为b和c,b的量小于c C、甲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图中甲、乙、丙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明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10、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B、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常发生在内环境中 C、人体内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反应发生于外界环境中 D、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于内环境中
-
11、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
-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
13、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量出汗丢失Na+ ,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14、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失衡便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 B、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C、发生过敏时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 D、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
-
15、严重中暑又称“热射病”,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
-
16、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如果此时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会下降,此时对组织细胞造成的影响是。
-
17、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
-
18、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水
-
19、 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①④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D、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
20、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相接触,而是浸浴于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如图是人体四种体内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丙、丁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 B、若乙表示肝细胞的细胞内液,则丙为血浆 C、若乙中存在大量血红蛋白,则丁为淋巴液 D、若丙为淋巴液,图中缺少一个由甲指向丁的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