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能支配骨骼肌的收缩运动,同时也能通过闰绍细胞对自身的活动进行调控,调节过程见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甘氨酸,“▄”为士的宁。
(1)、在引发骨骼肌收缩的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末梢与其支配的骨骼肌共同组成。释放的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结合,改变了膜的通透性,使骨骼肌产生兴奋,此时兴奋处膜的电位表现为。(2)、分析图可知,闰绍细胞释放的甘氨酸为(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闰绍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具有(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效应,其原因是。(3)、士的宁是一种有剧毒的植物性生物碱,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结合甘氨酸受体,但不影响高级运动神经元中心。士的宁中毒后,通常表现为肌肉。 -
2、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为雌性,产卵后出现性反转现象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长期
体长/cm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比例/%
尾数
比例/%
I龄
≤30.0
656
633
96.5
6
1.2
Ⅱ龄
30.1~50.0
612
327
63.9
116
22.7
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龄
≥55.1
4
0
0
4
100.0
A、Ⅰ、Ⅱ和Ⅲ龄的黄鳝个体为幼年个体 B、可根据平均体长对黄鳝进行性别鉴定 C、黄鳝种群中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有利于提高出生率 D、黄鳝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
3、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和盐酸均能促进动物胰导管细胞同时分泌HCO3-、和H+ , 过程如图胰导管细胞是一种外分泌细胞,分泌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是效应器 B、分泌的胰蛋白酶进入内环境后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C、食物和脚步声刺激HCO3-分泌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D、盐酸调节胰导管细胞分泌HCO3-与ACh和促胰液素有关
-
4、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选用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已知实验小鼠体内不存在甲~丁这四种抗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初次注射抗原后,A组和B组小鼠产生的特定抗体不同 B、初次注射抗原后,C组和D组小鼠产生的记忆细胞不同 C、再次注射抗原后,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是B组和D组小鼠 D、再次注射抗原后,将两种抗原注入C组小鼠体内,抗原可被抗体结合 -
5、下列关于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B、狭长的地块适合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C、样本数量较少时,可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D、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难以辨别株数,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
-
6、下列选项叙述的内容,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2021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女性人口占48.8% B、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 C、祁连山地区监测面积1.58万平方公里,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D、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
-
7、某同学用拟南芥幼苗进行向光性的研究,对拟南芥幼苗的分组、处理及相应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拟南芥幼苗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A、拟南芥幼苗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结构Ⅰ、Ⅱ B、单侧光使结构Ⅱ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背光侧的 C、切断②或切断③导致生长素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D、生长素合成量的大小关系可能为结构Ⅰ>结构Ⅱ>结构Ⅲ -
8、下丘脑的PO/AH区域存在的体温调定点,能使正常机体的核心温度维持在37℃左右。病毒入侵后,机体释放的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PO/AH区域,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体温调定点维持稳定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体温调定点升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可能收缩以减少散热 C、持续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防御反应,对机体生长发育有利 D、PO/AH区域细胞的同一受体可与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结合
-
9、①作用于细胞a表面的受体,促进细胞a分泌②,如图。下列选项中的物质与细胞的对应关系,与图示模型相符合的是( )
选项
①
细胞a
②
A
神经递质
肾上腺髓质细胞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C
白细胞介素
神经元
乙酰胆碱
D
胰岛素
骨骼肌细胞
葡萄糖
A、A B、B C、C D、D -
10、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引发过敏反应的机制如图所示。抗组胺药物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能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 B、再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可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主要与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有关 D、抗组胺药物可能通过竞争性地阻断组胺受体来发挥作用
-
11、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RFV的抗原蛋白会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B、ORFV反复感染与体内的抗体水平无相关性 C、靶细胞裂解释放的ORFV被细胞毒性工细胞清除 D、注射ORFV灭活疫苗能提高羊防御ORFV的能力
-
12、刺激神经纤维后,可检测到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如图。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神经纤维主要开放不同的离子通道,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a~c:Na+通道、c~e:Na+通道 B、a~c:Na+通道、c~e:K+通道 C、a~c:K+通道、c~e:Na+通道 D、a~c:K+通道、c~e:K+通道
-
13、芸苔素内酯(BI)是一种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浓度的BL溶液处理芹菜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芹菜幼苗的株高,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施用适量的BL能提高芹菜地上部分的产量 B、BL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为0.3mg·L-1 C、0.3~0.5mg·L-1的BL对芹菜茎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D、BL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发挥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
-
14、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此时( )A、瞳孔扩张 B、小肠蠕动加快 C、支气管收缩 D、血管舒张
-
15、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细胞外液中的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分别表示组织液和淋巴液 B、在这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c C、a是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中也存在淋巴细胞 D、饥饿时,胰岛B细胞分泌到b中的胰高血糖素增多
-
16、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导致许多疾病,如过敏、哮喘或类风湿关节炎。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TP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炎症状态下还可进入细胞内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 B、如图推测抗体可能是被蛋白酶处理为氨基酸后,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 C、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和抗体 D、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ATP争夺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
-
17、利用转基因母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蛛丝蛋白,获得转基因母牛的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雌牛的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期才能进行体外受精,体外受精前,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当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后会激发卵子发生反应,如和等。(2)、在过程①中,蛛丝蛋白基因应与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在过程④前,需对囊胚的进行切割并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再选用雌性胚胎进行移植。(3)、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技术获得同卵多胎,该技术的关键是。(4)、从生理学基础角度看,胚胎移植能成功的原因有(任意两点即可)。
-
18、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英文简称,是一种激素样物质,可促进体内新红细胞生成。人类已可通过基因工程合成EPO基因,并采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来获取产物,其过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体组织中提取EPO的mRNA,通过逆转录得到 , 再通过获得大量EPO基因。(2)、供体母鼠通常情况下每次排卵8~12枚,为使其超数排卵,需注射激素以排出更多的卵子,培养到期与获能的精子相遇时,精子穿越透明带,完成体外受精。(3)、①过程构成了基因表达载体,内部包括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能驱动基因的转录。(4)、采用技术,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培养液成分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等物质。【(5)、当胚胎发育至时期,向受体移植,为获得更多个转基因胚胎,要将囊胚阶段的胚胎的均等切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此外,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6)、若想检验转基因仓鼠是否成功表达EPO,可以采用技术对血液来进行检测。 -
19、斑马鱼和人类基因有着87%的相似性,每条雌鱼每次排卵300枚左右,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同步性好,胚体透明且发育速度快,是科研上常用的模式脊椎动物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胶原蛋白酶处理斑马鱼胚胎的滋养层,可获得大量胚胎干细胞 B、利用斑马鱼进行实验获得的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类 C、斑马鱼的透明胚胎有利于观察药物对其体内器官发育的影响 D、胚胎数量多、体外发育都是斑马鱼作为模式脊椎动物的优点
-
20、下列对细胞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都可以在桑葚胚阶段进行 B、胚胎分割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都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 C、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是对供细胞核的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 D、胚胎分割技术获得的后代遗传物质相同,胚胎移植获得的后代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