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B、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越多 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既是第三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 D、一只狼捕获了一只兔,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能量的10%-20%
  • 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IV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B淋巴细胞,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B、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 3、如图是血糖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器官,a、b代表相应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①②过程降低血糖 B、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是机体内唯一可升高血糖的激素 C、激素a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抑制激素b 的分泌,属于正反馈调节 D、甲、乙分别为胰腺和肝脏,两者均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 4、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稳态即系统内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B、人体内环境pH值、渗透压等保持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稳态都有赖于反馈调节
  • 5、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肌肉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者精细胞 D、丁细胞不会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6、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根尖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B、解离后漂洗主要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C、制片时先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轻按使细胞分散开 D、看到一个前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进入中、后、末期的全过程
  • 7、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细胞中含某种细胞器的数量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D、生物膜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 8、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些固醇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参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酶、激素和胆固醇的合成都与核糖体有关 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多糖、蛋白质和核苷酸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 9、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病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2)、Ⅱ7的致病基因来自 , 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3)、若Ⅲ13和Ⅲ10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 , 生育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10、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中常作为 , 杂交得到的子代可获得杂种优势。
    (2)、雄性不育系常存在着不育性状不稳定、基因污染等问,我国科研工作者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

    ①研究发现Z基因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研究者首先利用法将Z基因导入玉米细胞,最终获得转基因杂合玉米品系Z580El2 , 然后将其花粉分别授予母本Z58和Z580E12,对花粉管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母本

    花粉管长度正常

    花粉管长度缩短

    比例

    Z58

    46

    54

    1:1.17

    Z580El2

    47

    53

    1:1.13

    表1花粉管发育情况统计结果

    ②结果表明,上述花粉管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由于Z基因的表达会从而可以导致玉米雄性不育。

    (3)、IPEI是玉米正常形成花粉所必需的基因,研究者获得了其纯合突变品系ipel雄性不育系。为解决其无法通过自交留种的问题,研究者将一个“基因盒子”导入该品系(图1),得到了4个转基因杂合株系P1~P4,然后分别将其花粉授予野生品系wc,结果见表2。

       

    杂交组合

    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

    种子无荧光:有荧光

    ♀wc×♂P1

    1:0

    1.05:1

    ♀wc×♂P2

    1:0

    1.02:1

    ♀wc×♂P3

    1:1.11

    1:0

    ♀wc×♂P4

    1:1.08

    1:0

    表2花粉管发育和结种情况统计结果

    ①由于转入了基因,四个株系均可以正常产生花粉。

    ②以上结果显示为成功构建的株系。

    ③选取构建成功的株系中某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中ipel雄性不育系所占比例为

    (4)、玉米的籽粒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C/c、P/p决定,其中C控制色素的形成,而P控制色素的类型。只有当C和P同时存在时玉米籽粒才表现为紫色,其他组合都表现为非紫色。现有纯合紫色玉米甲(CCPP)、纯合非紫色玉米乙(ccpp)、纯合ipel雄性不育系紫色玉米丙(CCPP)、纯合ipel雄性不育系非紫色玉米丁(ccpp)四种玉米品系。

    选取甲和乙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后代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若向丙和丁中与籽粒颜色有关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各导入一个“基因盒子”(不破坏相关基因),以构建成功的丙为母本、丁为父本杂交得到F1 , 再让F1自交得F2 , 则F2中粒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11、镰状细胞贫血(S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等位基因R、r控制。SCD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下降。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 SCD病因, 图中的“? ”所指的序列为(  )
    A、GUA B、GTA C、CAT D、CUU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基因序列发生了碱基的替换 B、②、③过程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 C、②、③过程需要的酶不同 D、③过程不需要其他类型的RNA 参与
    (3)、图为SCD家系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Ⅲ-2的基因型为(  )   
    A、RR 或Rr B、RR C、rr D、Rr或rr
    (4)、推测Ⅱ-1和Ⅱ-2 第三个子女患 SCD的概率为(  )
    A、1/2 B、1/4 C、1/8 D、1/16
    (5)、SCD 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疟疾具有较强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CD 属于表观遗传疾病 B、DNA 复制发生差错可能导致遗传疾病 C、基因突变对生物是否有利与环境有关 D、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比例较高
  • 1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B、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但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基因重组 C、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
  • 13、某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第12年时的K值与第6年时的相同 B、乙种群在第4年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12年种群数量不变 C、乙种群在第6年后数量变化类似于“S”形增长 D、在第6~8年间,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 14、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几丁质和肽聚糖的元素不只包含C、H、O B、核糖体和细胞膜中都存在含P元素的有机物 C、正常人体内的各种脂质中,性激素含量最少 D、活细胞内合成新的生物大分子时都需要模板
  • 15、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
    A、淋巴和组织液 B、淋巴和血浆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液和组织液
  • 16、“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根冠中存在一种平衡细胞,该细胞内含有能感受重力刺激的淀粉体。当根横放时,受重力影响淀粉体会下沉到细胞底部,并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根向地生长的信号有重力、Ca2+和生长素等 B、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会直接激活生长素泵 C、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促进该侧生长的效果更明显 D、若Ca2+的释放过程受阻,则根的向地生长更明显
  • 17、在洗涤剂中添加碱性纤维素酶可大大提高对衣物的洗涤效果。研究人员从某芽孢杆菌菌株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碱性纤维素酶,探究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和温度,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在 50℃左右 B、不同温度下,该酶的最适 pH 有差异 C、30℃该酶活性低的原因是空间结构被破坏 D、碱性纤维素酶能催化污渍中的纤维素分解
  • 18、光照过强时还原能的积累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损伤膜结构。光呼吸(图中虚线所示)可促进草酰乙酸-苹果酸的穿梭,输出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过剩的还原能实现光保护,其中过程③是光呼吸速率的限制因素,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对该过程有促进作用,相关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 ,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分别位于
    (2)、图中叶绿体所示过程需要NADPH参与的有 , 过剩的NADPH通过草酰乙酸-苹果酸穿梭,在光呼吸的过程(填序号)消耗。
    (3)、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促进过程③的机理是
    (4)、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有细胞色素途径(CP)和交替氧化途径(AP)。CP途径有ATP的合成;AP途径无ATP的合成,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两条途径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正常植株和aoxla突变体(AP功能缺陷)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正常情况下,黑暗时电子传递链以途径为主。

    ②光照过强时,光保护主要依赖于途径,而不是另一途径,从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③温度与光保护机制的关系是

  • 19、有一种植物的花色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色基因B对白色基因b为显性,基因I存在时抑制基因B的作用,使花色表现为白色,基因i不影响基因B和b的作用。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2)、组别①的F2中有色花植株有种基因型。若F2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白色花植株比例为
    (3)、组别②的F2中白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白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比例为
    (4)、组别③的F1与甲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组别③的F1与乙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5)、若这种植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X染色体上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隐性致死基因k,导致合子致死。基因型为IiBbX+Y和IiBbX+Xk的植株杂交,F1中雌雄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F1中有色花植株随机传粉,后代中有色花雌株比例为
  • 20、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内环境的有;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了与集合管内的混合。
    (2)、若图中“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该刺激可能为 , 此时ADH的释放量将 , 并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X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据此推测X的化学本质是
    (3)、水分子通过AQP快速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集合管细胞中,AQP2与分泌蛋白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转运,它们在囊泡的位置区别是。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 000 mL纯净水,b过程将会(选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4)、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1 , 则可能患有尿崩症。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有

    ①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②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③控制合成AQ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④通过ADH的调控,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AQP3和AQP4的数量过少

    ⑤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

上一页 195 196 197 198 1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