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鸡的性染色体为Z和W,其中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地,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一定是Z B、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条Z染色体 C、为了在子代中通过芦花和非芦花这对性状直接分辨出雏鸡的雌雄,必须选用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作亲本进行交配 D、芦花公鸡和芦花母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鸡一定是公鸡
-
2、 下列有关遗传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该假说不一定成立 B、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D、孟德尔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
3、 如图为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时期的细胞显微照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图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0个四分体 C、图③所示时期为减数分裂Ⅱ,不含同源染色体 D、图②与图③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均相同
-
4、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1、b2发生基因的分离,c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B、c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染色体 C、b1、d2过程都需要进行DNA复制,不同的是b1过程核DNA减半两次而d2过程核DNA减半一次 D、d1和d2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
-
5、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孟德尔对两大遗传定律的发现就是依此取得的重大成果,他的运用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 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测交实验及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属于这四个基本步骤中的“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没有对照,但经过了很多次的重复 D、F2出现“3∶1或9∶3∶3∶1”性状分离比是F1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 -
6、 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B、雌配子数量和雄配子数量相等 C、F1中有9种基因型,且每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相等 D、F1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各占1/2
-
7、 某班级同学利用蓝球(表示G)和红球(表示g)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准备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性、雄性生殖器官。下列相关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每次抓取前要摇动小桶,目的是使抓取小球具有随机性 B、每次抓取之后必须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两只小桶中 C、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Gg、gg的数量不一定为20、10 D、甲中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乙中必须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才可进行实验
-
8、 孟德尔享有“遗传学之父”的美誉,他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由于豌豆严格自花传粉,须将所有个体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 C、孟德尔杂交实验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D、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豌豆种子的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可以发生自由组合
-
9、 《诗经·小雅·都人士》描述贵族男女:“彼君子女,绸直如发”“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意思是有的人头发稠密而直,有的人卷发犹如蝎尾翘。下列与直发和自然卷的遗传关系相同的是( )A、豌豆花的顶生与腋生 B、果蝇的黑檀体与残翅 C、狗的长毛与卷毛 D、小麦的光颖与皱粒
-
10、 细胞工程在药物生产和育种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如图是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流程示意图。
材料二:西湖龙井含有的茶碱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提神、抗衰老功效,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茶碱的工业化生产。
(1)、从经过免疫处理的小鼠体内分离的B淋巴细胞群能合成并分泌(填“一种”或“多种”)抗体。诱导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时,采用的化学诱导试剂是。经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再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先将细胞悬浮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2)、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如科学家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单克隆抗体,制作出了早孕试纸,该试纸可以利用尿液诊断早孕的理由是。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在注射前需要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降低。(3)、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龙井茶叶细胞培养到阶段,然后从(填细胞器)中提取茶碱;经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成植株的方式属于(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
11、 近年来,水环境中发现的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残留,不仅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损害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氧氟沙星(OFL)(C18H2OFN3O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某实验小组成功地从废水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能降解OFL的菌株A。筛选分离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细菌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 , 因此需要筛选抗生素优势降解菌株。(2)、筛选能够降解OFL的菌株时,富集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作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用于培养菌株A的固体培养基含有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琼脂等成分,其中蛋白胨主要为菌株A提供碳源、氮源和。(3)、过程Ⅲ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 与平板划线法不同的是,此方法还可以用于。过程Ⅱ中的总稀释次数为8次,在过程Ⅲ中,可以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选取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三个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数量分别是145、163、154,故推测B瓶中细菌的数量为个/mL。(4)、该实验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初始OFL浓度对菌株A降解OFL能力的影响,请帮助其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思路:。
-
12、 某品牌老陈醋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了川芎嗪、黄酮类化合物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极具养生价值。一企业对老配方进行了更新,并设计了如下制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主粮膨化处理的作用是。酿制粮食酒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对主粮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原因是。(2)、多次实验发现,经常会在发酵液的液面观察到一层明显的菌膜,该膜是由繁殖而成。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可以促进该生物的生命活动。(3)、研究表明,在陈醋的酿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醋酸菌,而乳酸菌也存在于醋醅中,其代谢产生的乳酸是影响陈醋风味的重要因素。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写出2种)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4)、乙偶姻和川穹嗪均是山西老陈醋中重要的风味物质,对熏醅阶段中二者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到了如下结果,由上图可知,川穹嗪最早产生于 , 乙偶姻可能在更早的醋酸发酵阶段就开始产生。随着熏醅阶段的进行,乙偶姻与川穹嗪的含量变化趋势(填“相同”“相反”或“无关联”),推测二者关系为。
-
13、 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该鱼塘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据图分析回答:(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图中①~④过程中碳以CO2形式传递的是 , 分解者是。(2)、由图2可知,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图中字母表示),d表示的能量。(3)、若该鱼塘对某类鱼的环境容纳量为10000尾,要使捕捞后鱼塘中该鱼数量快速恢复,则捕捞后该鱼塘中这种鱼的数量应保持在尾。(4)、该人工鱼塘中水生生物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与等非生物因素有关(至少答出2点)。(5)、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填“升高”或“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进而导致鱼死亡更多,这个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
14、 胚胎工程等生物技术促进了具有优良性状和经济价值的动物快速繁育与应用,获得的胚胎进行冷冻,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用于大型农场动物进行良种繁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分割技术提高了移植胚胎的成活率 B、选取的小鼠成纤维组织需经胰蛋白酶处理成单个细胞后制成细胞悬液 C、取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可避免对胚胎的影响 D、胚胎分割技术可增加移植胚胎数目,还可产生遗传性状相同的后代
-
15、 牛胚胎移植试验的主要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供体超数排卵→②配种→③胚胎收集→④____→⑤胚胎移植→⑥子代小牛
A、①过程需要对供体注射性激素,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B、③过程的理论基础是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未与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 C、④过程是“对胚胎进行检查”,可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囊胚或原肠胚 D、⑤过程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受体对移植胚胎的排斥程度 -
16、 图甲为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示意图,图乙表示早期胚胎发育的某个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过程①在哺乳动物的子宫内进行且每次只形成一个受精卵 B、图甲中过程②细胞数量增加,胚胎的总体积和细胞内遗传物质几乎不变 C、随着胚胎逐步扩大,结构⑥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该过程叫作孵化 D、图乙处于图甲中的a时期,细胞⑦将来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
-
17、 我国科学家利用动物培育可用于移植的人源器官,如图为相关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去核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到MI期 B、可用PEG激活重构胚,并培育至桑葚胚阶段才能移植 C、代孕母猪对外来的早期胚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 D、人源肾脏用于器官移植,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
18、 2017年,某国批准了首例使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的申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卵母细胞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能够遗传给“三亲婴儿” B、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母亲线粒体DNA中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C、捐赠者的卵子去核实质是指去掉细胞中的蛋白质—染色体复合物 D、“三亲婴儿”同时拥有自己父亲、母亲及卵母细胞捐献者的部分基因
-
19、 植物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绿色开花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 M具有抗癌作用。以植物甲为材料,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不同植株或细胞以获取次生代谢物M。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植物甲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纯合植株M的产量增加 B、取植物甲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脱毒苗无法产生M C、利用植物甲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提取M受季节的影响较小 D、植物甲的愈伤组织经诱变、植物细胞培养后M的产量增加
-
20、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生质体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B、可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备原生质体,蔗糖起到提供碳源作用 C、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只有重新形成细胞壁后才能进行有丝分裂 D、可通过观察能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鉴别原生质体是否具备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