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 B、无机盐能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C、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时,肌肉会出现抽搐现象 D、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
2、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是极性分子,可以作为良好的溶剂 B、水能够参与细胞中的某些代谢反应 C、水蒸发时,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D、水能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
-
3、 啤酒生产的简要流程如图所示,制麦时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糖化主要是将麦芽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严格的无菌、厌氧环境 B、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以利于淀粉的水解 C、在接种酵母菌前进行冷却处理,是为了避免高温杀死酵母菌种 D、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发酵后期可以延长排气时间间隔
-
4、 果啤以浓郁突出的啤酒醇香和水果风味,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以下是以库尔勒香梨为主要原料,利用啤酒酵母,结合啤酒工艺工业生产果啤的基本工艺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两种原料的预处理方式不同,按比例混合后可直接作为发酵培养基 B、保存在斜面培养基中的菌种,可以直接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 C、为了让CO2更易排出,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D、影响果啤风味的因素除了菌种外,还有原料、pH、温度等
-
5、 《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弥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化为醋酸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现代发酵制醋时常进行通气搅拌,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以利于醋酸菌生长
-
6、 腊肉是我国传统美食,先秦经典《易经》里提到“晞于阳而炀于火,日腊肉”,说的便是将肉放在阳光下晒去水分后放入火中烘烤,就叫作腊肉。传统制作时还需三类调料:高度白酒、盐、香料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晞于阳”“炀于火"的目的是去除水分,防止腌制过程中杂菌滋生 B、高度白酒除了能给腊肉带来浓郁香味外,还可以起到灭菌、防腐的作用 C、在加盐腌制的过程中,细菌等微生物会因渗透失水而失去活性 D、质检时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对腊肉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计数
-
7、 据《周礼》记载酸菜又称为“菹”,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解释道:“菹,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间,不得烂也。”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保藏蔬菜使其不坏的一种方法—腌藏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酿之”指的是将新鲜的蔬菜和合适的材料,制作成酸菜 B、“遂使阻于寒温之间”保持适宜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发酵 C、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某些细菌大量繁殖 D、发酵过程中适量氧气和产酸的环境,有助于酸菜“不得烂也”
-
8、 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生物 B、“凡作酒醴须曲”的理由是加“曲”可加快发酵过程 C、“曲”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苹果青霉和黑曲霉 D、制酒过程中必须保证较低温度和全程无氧环境
-
9、 粗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其富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易于被畜禽采食和消化吸收。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等。生产发酵饲料的大致过程为:将适量粗饲料、益生菌和清水等拌匀,放入发酵池或容器中,然后密封发酵。已知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碳酸钙,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粗饲料可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碳源 B、发酵池应该留有排气口,防止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爆炸 C、酵母菌和乳酸菌在发酵液中的位置不同,酵母菌偏向上层 D、可用含有碳酸钙的固体培养基,并根据透明圈初步筛选出益生菌中的乳酸菌
-
10、 现代工艺酿酒采用的酵母菌菌种要求发酵稳定,出酒率高。为了得到理想菌株,人们需要通过实验室培养,从众多酵母类群中分离纯化出目标菌株。下列关于分离纯化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纯化出的目标菌株可能是能耐较高浓度酒精的菌株 B、分离微生物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C、得到的目标菌株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前需进行扩大培养 D、常在通入足量氧气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酿酒发酵
-
11、 如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或比较各种细菌菌落形态的最佳区域是④ B、划线时要注意不能将④区域的划线与①区域相连 C、图中所示的4次划线后,都应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D、图中④区域最可能出现单菌落,①区域不可能出现单菌落
-
12、 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为观察自然状态下手掌上附着的微生物,将自己的手掌在配制好的LB固体培养基上轻轻按压,然后将平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配制的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对手掌需要充分清洗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C、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类型 D、手掌上的某些微生物未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
13、 在进行微生物数量测定时,下列情况会造成结果偏多的是( )A、经过静置后,取培养液的上层进行直接计数 B、进行梯度稀释时,每支试管加入了过多的无菌水 C、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时,滴加菌液后再盖盖玻片 D、平板上有不少菌落是两个细菌长成的菌落连在一起形成的
-
14、 防止杂菌污染和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也是发酵工程的重要基础。下列关于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装时,培养基不能黏附在三角瓶口、试管口和培养皿的内壁上 B、接种环在划线前后都要进行灼烧,灼烧后立即划线以免灭菌失效 C、无菌技术只能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 D、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高压蒸汽灭菌锅开始加热时计时
-
15、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75%酒精消毒 B、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C、接种用的接种环要进行灼烧灭菌 D、加入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不需要灭菌
-
16、 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都含有水、无机盐、琼脂、碳源和氮源 B、培养基只能用来扩增、分离和鉴定菌种 C、培养基各成分都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培养基的成分与所培养菌种的代谢有关
-
17、 果蝇的正常眼与无眼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将正常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常用实验材料,下列的哪几项是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A.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C.繁殖快,子代数量多 D.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观察)。控制果蝇正常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2)、果蝇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杂交实验中,为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统计,需在子代处于蛹期时,将亲本。据图分析,关于果蝇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遗传方式有。(3)、实验小组为了判断果蝇正常眼性状的显隐性,用Ⅱ-1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获得大量子代,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确定,理由是。(4)、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常眼和无眼中显性性状是 , Ⅱ-4为(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若让Ⅲ-1与Ⅲ-2杂交,子代中无眼雄果蝇的概率是。 -
18、 下图1中A、B、C、D为某动物细胞不同的生命历程,图2为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
问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该过程DNA分子通过方式进行复制,DNA分子复制时所需的原料是。(2)、图1中B的a~d细胞的核遗传物质一般(填“相同”或“不同”),它们在形态和结构等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是。(3)、老年人皱纹加深,这与图1中C过程的细胞内含量降低有关。长期酗酒,酒精可以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肝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凋亡。(4)、图2中c表示的是 , Ⅱ时期的细胞可能是处于分裂期的(填时期名称)。 -
19、 研究小组观察到一种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2n=24)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他们使用特定染料对精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摄影技术捕捉到了减数分裂的不同阶段图像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时,对水稻材料进行解离后,还需要进行(填具体操作)才能进行染色处理。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请填写图示编号)。(2)、在图①中,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 , 图②所示的细胞名称为 , 图③中每个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量为条,而在图④中的细胞期间,可以观察到个四分体。(3)、若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互换现象,则在图③所示的细胞有种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在(请填写图示时期编号)时期发生。 -
20、 某科研小组研究干旱条件及CO2浓度变化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处理
光合速率(molCO2·m-2·s-1)
相对气孔开度(%)
水分利用效率
A
对照
大气CO2浓度
13
100
1.76
B
干旱
8
64
1.83
C
对照
CO2浓度倍增
16
84
3.21
D
干旱
12
49
3.26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CO2浓度的倍增可(填“增强”或“减弱”)干旱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并可通过提高来增强抗旱能力。(2)、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常用法分离。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中活跃的化学能,可用于碳反应中的还原。(3)、受干旱胁迫的小麦植株,其分布在上的光合色素较正常生长植株明显减少。为验证上述结论,某同学剪取一定量受胁迫植株的叶片称重,提取并测定光合色素含量,计算单位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ug/g)。结果发现,干旱植株的单位质量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正常植株,推测其原因可能是。(4)、卡尔文循环产生的三碳糖运出叶绿体后合成蔗糖,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场所)。蔗糖是大多数植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有机物,与葡萄糖相比(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有:①蔗糖属于(填“还原糖”或“非还原糖”),更加稳定;②蔗糖作为二糖,对渗透压的影响(填“较大”或“较小”)。(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分为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若测得五碳糖下降、胞间CO2浓度升高,则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因素。提高外界CO2浓度不仅有利于对抗干旱,也有利于提高正常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在大棚种植时可通过采取等具体措施提高外界CO2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