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探究酶的相关特性,某班同学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为探究酶的高效性,甲同学用H2O2作底物,一组加H2O2酶,一组不加酶 B、为探究酶的专一性,乙同学分别用淀粉、蔗糖作底物,均加入淀粉酶,然后用碘液进行检测 C、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丙同学将H2O2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后,再加入H2O2酶 D、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丁同学将肝脏研磨液用不同pH的缓冲液处理后,再加入H2O2
-
2、黄精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抗肿瘤等功效。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遮阴对黄精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处理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μmol CO2·m-2·s-1)
(mmol·m-2·s-1)
(mmol·m-2·s-1)
不遮阴
5.70
108.12
1.47
遮阴20%
6.86
82.05
1.17
遮阴40%
10.85
124.13
1.81
遮阴60%
7.21
62.51
1.41
遮阴80%
3.48
58.15
1.06
注: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
(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B、光反应为卡尔文循环提供O2和NADPH C、卡尔文循环只有在黑暗环境中才能进行 D、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物质是一种五碳化合物(2)、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气孔导度与遮阴比例呈负相关 C、黄精在不遮阴条件下O2的释放速率最大 D、光强度合适的林下环境适宜种植黄精 -
3、 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吸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 D、酶1、酶2是不一样的酶,但它们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
4、 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真核细胞并非都有细胞核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量也较多 D、⑤不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不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越快 B、利用洋葱根尖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10%盐酸是为了破坏细胞间的果胶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上而下依次呈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
6、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趋向于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高效的物质交换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而与磷脂分子无关 C、细胞器膜把细胞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也多,细胞核也相应增大
-
7、 现研究某雌雄同株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且均为完全显性),若两个杂合体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Yyrr × yyRr B、YyRr ×YyRr C、YyRr ×yyrr D、YyRR × YYRr
-
8、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1自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为3:1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交叉互换 C、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 D、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
9、 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中心体,与玉米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②是线粒体,是乳酸菌需氧呼吸的场所 C、③是叶绿体,其中的色素与ATP的分解有关 D、④是粗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
-
10、 下列关于蛋白质组成与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B、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肽键数会增加 C、膜蛋白有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 D、蛋白质热变性后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
-
11、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形成的两类多糖 B、有些细胞成分中不含磷脂 C、Mg2+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必要成分 D、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
-
12、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B、果蝇的红眼和残翅 C、兔的白毛与羊的黑毛 D、狗的卷毛与长毛
-
13、 甲植物细胞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相关研究,基本过程包括获取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融合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和鉴定,最终获得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研究目标,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前,应检验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是否具备的能力。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通常用不同颜色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甲植物原生质体采用幼苗的根为外植体,则乙植物可用幼苗的为外植体。(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果胶,在获取原生质体时,常采用相应的酶进行去壁处理。在原生质体融合前,需对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分别使甲原生质体和乙原生质体的失活。对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在显微镜下用计数,确定原生质体密度。两种原生质体1:1混合后,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PEG进行融合;一定时间后,加入过量的培养基进行稀释,稀释的目的是。(3)、将融合原生质体悬浮液和液态的琼脂糖混合,在凝固前倒入培养皿,融合原生质体分散固定在平板中,并独立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同一块愈伤组织所有细胞源于。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这些愈伤组织只能来自杂种细胞的理由是哪几项? (A.甲、乙原生质体经处理后失活,无法正常生长、分裂B.同种融合的原生质体因甲或乙原生质体失活而不能生长、分裂C.培养基含有抑制物质,只有杂种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分裂D.杂种细胞由于结构和功能完整可以生长、分裂)(4)、愈伤组织经可形成胚状体或芽。胚状体能长出 , 直接发育形成再生植株。
-
14、回答与“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有关的问题:(1)、制备尿素固体培养基时,培养基冷却至60℃后,加入经G6玻璃砂漏斗通过方式快速灭菌得到的尿素溶液,用该灭菌方法的原因是。(2)、将采集到的土样配置成细菌悬液后,将菌液分别涂布到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涂布接种后需要对玻璃刮刀进行灼烧,其目的是。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有的菌落周围会有红色环带出现,这是由于。(3)、能分解尿素的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乳酸菌可作为药物应用于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为筛选出抗幽门螺杆菌最强的乳酸菌,进行如下实验:将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待时灭菌锅盖才能被打开。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内,待冷凝后再将含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基加到其上层。在培养基表面直接垂直放上已的牛津杯(圆形小管)后,再将3种乳酸菌的发酵液分别加入杯中,为防止液体渗漏牛津杯不能再移动,故培养时应注意 ,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可见(编号)中的乳酸菌抑制作用最强。
-
15、科学研究揭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即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注:迷走神经的中枢位于延髓,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回答以下问题:(1)、加入抗凝剂的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不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淡黄色的 , T细胞集中于中层。与红细胞观察和技术不同,T细胞需要先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T细胞时提供恒定浓度的CO2 , 使培养pH维持在中性偏。(2)、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基于上述结果,迷走神经具有的作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T细胞膜存在受体。(3)、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立即分别刺激外周端(远离延髓一端)和中枢端(靠近延髓一端)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纤维。(4)、用结核菌素接种家兔,免疫细胞分泌的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的受体,将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显著增加,而传递免疫反应的信息,调节免疫反应。(5)、雌激素能调节体液免疫。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受垂体分泌的调节,通过检测血液B细胞百分率和(答出两点)等指标来反映外源雌激素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
16、赤霉素(GA)在拟南芥下胚轴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过程受到水杨酸(SA)的影响。(1)、GA与SA都是植物激素,它们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生长发育起作用的有机物。(2)、GA促进下胚轴生长的主要机理是:GA与GA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抑制生长的D蛋白降解。为研究SA对GA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①用GA与SA处理野生型拟南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下胚轴的长度(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影响下胚轴生长方面,两种激素的作用效果。结合前人研究,推测SA可能抑制GA介导的拟南芥下胚轴生长。
②用SA处理野生型和npr1突变体拟南芥(见图2),可知突变体对SA处理(选填“敏感”或“不敏感”)。研究发现当SA存在时,NPR1与某物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促进GA受体降解。推测经SA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npr1突变体中的GA受体。
③为进一步验证SA能抑制D蛋白的降解,且该过程依赖NPR1。请在图3中补充另外2个组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及对应的实验处理。
(3)、结合上述研究,请写出SA抑制GA介导的拟南芥下胚轴生长的作用机制。 -
17、七子花为落叶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其主要分布区生境条件的不断恶化,使原本分布范围狭小的七子花更为稀少。回答下列问题:(1)、七子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午休”现象,午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蒸腾旺盛造成下降,也可能是午间气温升高导致增加。七子花喜光但又不耐强光,对光的竞争能力较弱。人类活动也会对七子花的生存产生影响,下列哪些活动可能会加剧七子花的濒危状态。
A过度砍伐 B加强宣传教育 C人工繁育 D旅游开发
(2)、土壤动物的类群特征常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往往与植被群落形成特异性的相互关系。调查某地不同区域的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丰富度等特征,结果如下表。样地
甲
乙
丙
优势种
七子花
七子花、苦枥木、青钱柳
七子花
土壤动物数量(只/m2)
春季
3892
11034
4437
夏季
2265
6427
3805
土壤动物丰富度(种)
春季
23
26
27
夏季
18
21
22
①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时,通常使用分离土壤样品中的小型土壤动物,然后用放大镜或观察并识别小型土壤动物。
②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三个样地从春季到夏季,不论是土壤动物数量还是丰富度,都有明显的减少,说明等环境因素对土壤动物丰富度有明显的影响。据表分析,样地乙相较于其他两个样地,土壤动物丰富度并无优势,但是土壤动物数量优势明显,原因可能是较多。
③以枯枝落叶为食的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在于 , 未被取食的枯枝落叶中的能量 (填“属于”或“不属于”)生态系统中未利用的能量。
(3)、七子花具有独特的园林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人们应加强对野生七子花的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
18、“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基本过程是:裂解→分离→沉淀→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裂解:使细胞破裂释放出DNA等物质 B、分离:可去除混合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等 C、沉淀:可反复多次以提高DNA的纯度 D、鉴定:加入二苯胺试剂后即呈现蓝色
-
19、如图为甲(2n=14)、乙(2n=16)两种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新个体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时,需将细胞置于无菌水中 B、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化学、物理和灭活病毒三种方法 C、B能够发育成D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D植株体细胞含有30条染色体,是异源二倍体
-
20、山药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病毒侵害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得到脱毒苗,可恢复其原有的优质高产特性,流程如下。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
外植体→愈伤组织→丛生芽→试管苗
A、选择芽尖作为外植体可减少病毒感染 B、为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培养期间需要适当光照刺激 C、将丛生芽切割后进行继代培养可实现快速繁殖 D、提高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