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减缓酸雨的发生 B、设法降低出生率是防止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 C、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D、人类采食玉米地部分玉米,降低了玉米地的物种多样性
  • 2、果蝇(2n=8)的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红眼和白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对雌、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下表中的F1表型和数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表型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蝇

    154

    151

    52

    50

    雌蝇

    301

    0

    102

    0

    (1)、果蝇眼色性状中为显性性状,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果蝇和身体颜色和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定律。
    (3)、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1中灰身红眼雌蝇的基因型有种,其中杂合子占
    (4)、让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请写出其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本、配子、子一代相关基因型、表型、比例)。
  • 3、果蝇具有繁殖快、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常用作生物实验材料。下图表示果蝇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基因A、a分别控制果蝇的长翅、残翅,基因B、b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

    请分析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填“雄”或“雌”)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该果蝇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2)、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等人通过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在上”的假说。
    (3)、同时考虑基因A和a,基因B和b,图示果蝇最多能产生种类型的配子,其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结果。
  • 4、某雄性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2N=4),其基因型为AaBb。下图甲表示该动物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中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乙和丙是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据图回答:

    (1)、丙细胞的名称是 , 丙细胞处于期,丙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2)、上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染色体暂时加倍的有(两空都选填“甲、乙、丙”)。
    (3)、与图甲精细胞同时产生的精细胞还有个,基因型分别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 5、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和细胞一样,都是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B、T2噬菌体在合成其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时,模板和原料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C、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果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减弱 D、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能找到15N
  • 6、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且图示两细胞均已发生变异;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体细胞中共含有8个DNA分子 B、处于丙图DE段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 C、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D、乙细胞中的变异可发生于丙图BC段
  • 7、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B、丙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是2个精细胞 C、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D、丙图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为4、4、4
  • 8、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一个黑色纯种和一个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后代数量足够多),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黑色∶白色=2∶1 B、黑色∶棕色∶白色=1∶2∶1 C、黑色∶棕色∶白色=9∶6∶1 D、黑色∶棕色∶白色=9∶3∶4
  • 9、下图是洋葱(2n=16)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察前应先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观察时应该选择根尖伸长区细胞,该区域细胞排列紧密,近正方形 C、可选择一个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 D、图中箭头所示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16
  • 10、刚学完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结构,某学校举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比赛,下列作品中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 B、 C、 D、
  • 11、在真核生物中,关于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排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 12、在1958年,科学家设计了DNA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证实了DNA复制的方式,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 B、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C、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D、A与U互相配对、G与C互相配对
  • 13、在1951年,卡伽夫对于多种不同生物不同器官的DNA碱基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揭示了4种碱基之间的对应关系。据此分析,如果人的心脏细胞的DNA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则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  )
    A、20% B、30% C、40% D、60%
  • 14、 在1958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细胞内DNA的半保留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C、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等,但不需要能量 D、两个子代DNA分子都由母链和新合成的子链构成
  • 15、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图为其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和③交替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①和②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C、A链和B链的碱基通过氢键配对 D、A链和B链是反向平行的
  • 16、科学家认识到DNA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2条长链,但是不同的DNA分子可以由不同的数量的脱氧核苷酸组成,且排列方式不同。例如有1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苷酸链,便有4100种排列方式。在自然界,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成千上万个,它们的排列方式构成了巨大的数字。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DNA分子具有结构特点是(  )
    A、特异性 B、高效性 C、统一性 D、专一性
  • 17、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B、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实验后32Р和35S同时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 D、该实验证实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 18、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得出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 B、艾弗里研究发现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会出现S型活菌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在烟草细胞中发现了TMV
  • 19、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20、萨顿依据“减数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且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条 C、受精卵中基因和染色体一样,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上一页 579 580 581 582 5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