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科研人员对长白山上某种二倍体植物种群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并利用一株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粉花,子一代粉花自交,子二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红花植株
粉花植株
白花植株
初次调查
64%
32%
4%
二次调查
76%
8%
16%
A、该植物控制花色的所有基因可以构成一个基因库 B、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正常情况下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粉花 D、调查期间,该植物种群发生了进化 -
2、“基因组印记”是指基因表达与否取决于它们所在染色体的来源(父系或母系)或等位基因的差异性表达。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创造出孤雌小鼠(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胚胎移植前,无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基因组印记”的遗传现象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和滋养层破裂 D、“孤雌小鼠”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不一定相同
-
3、蛋白质等大分子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自发地与葡萄糖等反应,生成稳定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该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研究表明,AGEs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并导致许多慢性退化型疾病的发生。下图表示AGEs对某细胞的主要影响机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是丙酮酸,图示细胞为胰岛B细胞 B、蛋白质与葡萄糖反应生成AGEs时,伴随着肽键的形成 C、AGEs进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AGEs进入细胞后,会促进线粒体的凋亡、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
4、我国科学家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液态厌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高效产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梭菌可利用CO、CO2等物质,并生成乙醇 B、乙醇梭菌是自养厌氧型细菌,其厌氧发酵的过程需要进行搅拌 C、通过该工艺高效生产清洁能源乙醇,会降低生态足迹 D、此蛋白的加工需要乙醇梭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参与
-
5、下列关于基因表达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B、正常的细胞分化可以是表观遗传在细胞层次上的体现 C、生物体的性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 D、囊性纤维化的病因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6、清朝诗人用“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诗句描述亳州芍药花。芍药不仅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其细胞中还有多种有联系的细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芍药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与液泡中的叶绿素有关 B、芍药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在胞内物质运输中起交通枢纽作用 C、芍药中所有的细胞器都可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D、芍药细胞从外界吸收Na+时,一定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
7、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共有四种表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基因,2位点为a基因,某同学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互换。
①若是发生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
②若是发生基因突变,且为隐性突变,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或 。
(2)、某同学欲对上面的假设进行验证并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案:用该黑色小香猪(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
结果预测:①如果子代 , 则发生了互换。
②如果子代 , 则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
8、中华文化五千年,酒文化源远流长。经调查研究发现,有些人喝酒不多就脸红,称作“红脸人”,其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ADH);有的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称作“白脸人”,其体内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都没有。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回答:(1)、“红脸人”由于没有乙醛脱氢酶(AL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 ,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白脸人”没有ADH、ALDH两种酶,据图可推测其基因型是。(3)、已知乙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乙酸无毒。下列几种类型人中喝酒最危险的是____。A、两种酶均无的人 B、两种酶均有的人 C、只有乙醛脱氢酶的人 D、只有乙醇脱氢酶的人(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喝酒后是否脸红与性别(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
-
9、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其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种类
比较
AQP7
AQP8
多肽链数
1
1
氨基酸数
269
263
mRNA碱基数
1 500
1 500
(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 , 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2)、丁与乙有何不同?。(3)、图中甲的名称为。(4)、在AQP7和AQP8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mRNA碱基数目相同,但AQP7和AQP8所含氨基酸数目不同,原因是。(不考虑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所引起的差异) -
10、下图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真正的转化实验是第组,该组与第组对照可排除该组小鼠死亡是由于R型细菌。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2)、从各组小鼠体内分离细菌,预期可以分离出S型活菌的是组。若将第④组分离出来的细菌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可观察到的菌落形态。
-
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突变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B、DNA分子缺失一个基因属于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
1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B、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都不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 C、碱基的改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 D、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
13、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女方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生了一个不患色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图中不能解释其产生原因的是( )A、A B、B C、C D、D
-
14、用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一个T2噬菌体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释放出了M个子代T2噬菌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方法与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方法相同 B、这M个子代T2噬菌体中,含32P的T2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1/2 C、若子代T2噬菌体均同时含32P和35S,则该T2噬菌体只繁殖了一代 D、经过培养,得到的M个子代T2噬菌体中有3/4含有35S
-
15、如下图为某双链DNA(由甲链和乙链组成)的局部结构简图,图中数字①-⑥表示不同物质或氢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⑤为氢键,且③与④可为A-T碱基对或G-C碱基对 B、图中①为腺嘌呤,②为胸腺嘧啶,①②通过氢键连接 C、图中⑥为磷酸基团,此DNA片段中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若甲链中A+T占48%,则DNA分子中G占26%
-
16、科学家将饱睡一宿后的志愿者,随机分为正常睡眠组和睡眠干预组(在有灯光的房间内一夜不睡觉),检测发现睡眠干预组一些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与脂肪合成、蛋白质分解相关基因表达活跃,而产能基因表达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灯光照射的房间模拟了白天的生活场景 B、甲基化不改变基因序列但生物表型可发生改变 C、基因甲基化造成的表型效应不能遗传给后代 D、该研究为熬夜会导致肥胖提供了证据支持
-
17、下列生物学现象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贫血病 B、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 C、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D、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卵细胞随机结合
-
18、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假设编码某多肽分子的基因中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3'ACCACAGT…GGAACTTCGAT5'(其中“….”表示省略了213个碱基,并且不含有编码终止密码的序列),若以此链为模板转录,最终形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多是( )A、74 B、75 C、77 D、76
-
19、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已经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m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多肽链
-
20、已知一段用15N标记的双链DNA中,鸟嘌呤所占比例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B、将该DNA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占1/8 C、由该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一定占20% D、该D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该DNA至少含有3000个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