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嫁接是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基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油桃和毛桃都是高等植物,油桃枝条可嫁接到毛桃的主干上发育成油桃树。下列关于嫁接后的油桃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桃枝条在毛桃主干上发育成油桃树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发育成熟的油桃树每个细胞都可以表达出全能性 C、油桃枝条细胞和毛桃主干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要判断是否有细胞分化,可比较枝条上新生细胞和原有细胞所含的蛋白质种类是否相同
  • 2、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是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衰老的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待降解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运输到溶酶体(动物)或液泡(植物和酵母菌)中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和酵母菌细胞中,液泡内的水解酶是在液泡内合成的 B、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会减少细胞自噬,以便保留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C、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内会大量堆积自噬小泡 D、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自噬不会导致细胞凋亡
  • 3、细胞一般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过程。下列有叙述,正确的有(  )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其表面积较大,使得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逐渐升高

    ②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物质准备的过程所占时间较长

    ③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出现稳定性的差异

    ④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依靠细胞数目的增加而不是细胞体积的变大

    ⑤细胞凋亡过程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调控,是由基因决定的一种程序性死亡,也受环境影响

    ⑥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⑦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导致部分基因转录受阻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 4、遗传组成相似的雌性蜜蜂幼虫,若一直以蜂王浆为食将发育成蜂后,若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研究表明,蜂王浆导致幼虫DNA甲基化的减少,进而发育为蜂后。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p62基因启动部位添加甲基基团(p62基因与卵巢发育相关),DNMT3蛋白的合成和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DNMT3基因的表达包括过程①和②,其中过程②称为 , 物质a是
    (2)、与DNMT3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 , 若以β链为模板,则该酶在β链上的移动方向为 , 虚线框中的DNA片段对应的RNA碱基序列为。RNA在内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后移动到细胞质,当核糖体遇到mRNA中的便开始过程②,最终得到有活性的DNMT3蛋白。
    (3)、DNMT3蛋白的作用不改变p62基因内部的序列,但p62基因启动部位的胞嘧啶发生甲基化,导致 , 影响了p62基因表达的过程。
    (4)、蜂王浆中某些物质是决定蜜蜂幼虫发育成为蜂后的关键因素,请推测蜂王浆中的这些物质可能(填“促进”或“抑制”)DNMT3蛋白活性,p62基因对蜜蜂幼虫卵巢发育起(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5)、已知注射DNMT3 siRNA(小干扰RNA)能抑制DNMT3基因表达,为验证DNMT3是决定雌蜂幼虫发育成工蜂或蜂后的关键因素,科研人员取多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幼虫,平均分为A、B两组,请根据提示完成表中内容。

     

    处理方式

    饲养方式

    培养条件

    预期结果

    A组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工蜂

    B组

    注射适量DNMT3 siRNA溶液

    饲喂花粉和花蜜

  • 5、野生型果蝇是灰体长硬毛,自然繁殖过程中产生黑体、黄体、短硬毛等单基因突变体。回答下列问题。
    (1)、黑体长硬毛雌果蝇与灰体长硬毛雄果蝇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硬毛♀:灰体长硬毛♂:灰体短硬毛♂=2:1:1。设体色基因用A/a表示,硬毛长度基因用D/d表示,以上基因不位于X、Y同源区段。推测黑体为突变,控制硬毛长度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F1中灰体长硬毛雌果蝇基因型为
    (2)、在果蝇群体中发现一个纯合黄体果蝇品系,已知该品系的出现是由常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发生隐性突变造成的。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果蝇的黄体和黑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实验思路:将黄体果蝇与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

    ①若 , 则果蝇的黄体和黑体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若 , 则果蝇的黄体和黑体不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 6、延迟荧光是植物光合器官在停止光照后的发光现象,是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产生。某科学家以大豆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胁迫环境下植物延迟荧光特性和光合速率的变化。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小组的营养液中添加的NaCl浓度分别为0(对照)、25、50、75、100、125、150、175 mM。

    第二小组的营养液中NaCl浓度为125 mM,同时添加的CaCl2浓度分别为5、10、20、40、80、160、320 mM。

    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植物进行处理后,在叶绿体的(场所)发生延迟荧光现象。为研究延迟荧光现象中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制备叶绿体悬浮液,置于光谱仪中测定并记录叶绿体悬浮液对的吸光率。
    (2)、由实验结果可知,延迟荧光和光合速率有着极好的性,说明延迟荧光强度的变化能准确、真实的反应植物光合性能,可作为光合速率的指标。
    (3)、实验结果表明,分组中NaCl浓度为mM对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起促进作用,以mM NaCl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还表明,10mM和80mM浓度的CaCl2对盐胁迫的效应分别是
    (4)、叶绿体是对盐胁迫最敏感的细胞器之一,盐胁迫可能会导致(至少答两点),进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 7、苹果全爪螨是重要的蔷薇科果树害虫之一,取食苹果叶片和嫩芽,影响果树生长发育,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国内外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杀螨剂,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杀螨剂,致使该螨种群对化学杀螨剂具有较强抗药性。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全爪螨种群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和 , 这些变异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种群内多样性,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螨剂(填“前”或“后”)。
    (2)、设苹果全爪螨抗药与不抗药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和m控制,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苹果全爪螨种群中,不抗药个体占64%,则此时M基因频率为;若使用杀螨剂淘汰全部不抗药个体后,种群中M基因频率为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杀螨剂起着的作用,长期使用会使苹果全爪螨种群的不断增大,导致抗药性增强。
    (4)、为治理苹果全爪螨并减缓抗药性增强,可采用科学合理用药、加强生物防治等方法,将害虫为害控制在阈值以下,同时保持害虫对杀虫剂的性,达到低剂量药剂控制害虫的目的。
  • 8、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在受到缺血缺氧刺激时,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受损,无法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线粒体移植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危重疾病的治疗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位于心肌细胞的中,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形成以增加膜面积。心肌细胞中的葡萄糖经糖酵解产生的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 , 同时在线粒体的(场所)中产生ATP。
    (2)、科学家对供体兔的健康心脏组织细胞进行研磨,通过 , 分离出有活力的、有呼吸能力的线粒体,再注射到离体心脏的缺血区,线粒体通过方式进入心肌细胞中。在心肌缺血期间移植的线粒体所含有的可控制部分呼吸相关酶的合成,进而增加能力,为心肌细胞收缩直接供能,减少心肌细胞缺血损伤,改善心脏功能。
  •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与第0天相比,第8天时恢复供水时植物光饱和点下降
  • 10、许多生物学现象用模型解释往往会变得直观、易懂。某学习小组开展以下模型制作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以下4种形状的卡片与连接物进行“DNA结构模型”构建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单链DNA片段时,乙与丙的数量一定相等 B、构建双链DNA片段时,甲与乙的数量一定相等 C、构建双链DNA片段时,乙和丙位于外侧,甲和丁位于内侧 D、以上4种形状卡片也可用于RNA结构模型的制作
    (2)、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某同学制作了4个蓝色(2个5cm、2个8cm)和4个红色(2个5cm,2个8cm)的橡皮泥条,并在橡皮泥条的适宜位置嵌上1粒纽扣来模拟1个着丝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1个红色和1个蓝色8cm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条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5cm橡皮泥条扎在一起并嵌上1粒纽扣,模拟2个四分体 C、模拟减数分裂后期I的细胞,位于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相同 D、模拟减数分裂后期Ⅰ和后期Ⅱ的细胞,用于模拟着丝粒的纽扣总数是相同的
  • 11、某兴趣小组将R型菌、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到甲、乙、丙、丁四组相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对菌落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菌落光滑,乙组菌落粗糙 B、甲、乙两组菌落差别是由于细胞分化造成的 C、丙组培养基上DNA发生变性失活,无菌落生长 D、丁组培养基上光滑型菌落繁殖的后代仍可能为光滑型
  • 12、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C转运蛋白仅具有亲水性部分 B、ABC转运蛋白是在游离型核糖体上合成 C、ABC转运蛋白可进行H2O的跨膜运输 D、ABC转运蛋白转运小分子的速率受温度影响
  • 13、人人都有追求美的天性,而面部的几点雀斑或许会让追求完美者略感沮丧。已知遗传性雀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性雀斑的发病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因日光浴后出现的雀斑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C、遗传性雀斑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来诊断 D、父母均有遗传性雀斑,孩子可能正常
  • 14、比目鱼会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身体颜色,平时生活在海底,把身体的一半以上埋进沙子里,露出眼睛观察周围,当猎物出现时就猛然向猎物扑去。与之对应,猎物反应也变得更加敏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比目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控制比目鱼体色的所有基因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 C、比目鱼能根据环境改变体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猎物与比目鱼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 15、图Ⅰ和图Ⅱ表示某生物(2n=4)有丝分裂过程中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Ⅰ中染色单体数目为8 B、细胞Ⅱ中染色体已缩短到最小程度 C、细胞Ⅱ中核DNA含量与细胞Ⅰ中相同 D、该生物的细胞通过凹陷形成环沟实现胞质分裂
  • 16、用新鲜制备的马铃薯匀浆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第1组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马铃薯匀浆;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两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第2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

    A、增加马铃薯匀浆的量 B、增加H2O2溶液的浓度 C、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D、降低反应体系的pH
  • 17、细胞衰老过程中不溶性大分子积累,会造成溶酶体膜损伤,导致溶酶体内H+泄露到细胞质中,胞内pH下降,引发细胞凋亡。而谷氨酰胺分解产生的氨具有中和H+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溶酶体能够消化自身衰老的细胞器 B、细胞溶胶中pH下降使部分代谢相关酶活性降低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陷 D、促进谷氨酰胺分解可抑制细胞衰老引起的凋亡
  • 18、如图表示某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对关系(字母表示基因),其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A/a与C/c B、A/a与D/d C、B/B与C/c D、D/d与B/B
  • 19、正常情况下,人类精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
    A、0 B、1 C、2 D、4
  • 20、荠菜植株的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都是由一群相似的早期胚细胞发育而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存在差异 B、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已完全分化,不具有细胞全能性 D、叶肉细胞和表皮细胞中都存在处于活跃状态的基因
上一页 506 507 508 509 5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