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色盲可分为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等。红色肓和绿色盲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分别由基因L、M突变所致;蓝色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基因s突变所致。回答下列问题:(1)、一绿色盲男性与一红色盲女性婚配,其后代可能的表型及比例为或;其表型正常后代与蓝色盲患者(Ss)婚配,其男性后代可能的表型及比例为(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因素)。(2)、1个L与1个或多个M串联在一起,Z是L上游的一段基因间序列,它们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图a。为阐明红绿色盲的遗传病因,研究人员将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及对照个体的DNA酶切产物与相应探针杂交,酶切产物Z的结果如图b,酶切产物BL , CL、DL、BM、CM和DM的结果见下表,表中数字表示酶切产物的量。
BL
CL
DL
BM
CM
DM
对照
15.1
18.1
33.6
45.5
21.3
66.1
甲
0
0
0
21.9
10.9
61.4
乙
15.0
18.5
0
0
0
33.1
丙
15.9
18.0
33.0
45.0
21.0
64.0
丁
16.0
18.5
33.0
45.0
21.0
65.0
①若对照个体在图a所示区域的序列组成为“Z+L+M+M”则患者甲最可能的组成为(用Z、部分Z,L、部分L,M、部分M表示)。
②对患者丙、丁的酶切产物Z测序后,发现缺失Z1或Z2 , 这两名患者患红绿色盲的原因是。
③本研究表明:红绿色盲的遗传病因是。
-
2、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参与酶活性调节、渗透调节以及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转化等。研究表明,缺钾导致某种植物的气孔导度下降,使CO2通过气孔的阻力增大;Rubisco的羧化酶(催化CO2的固定反应)活性下降,最终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和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即在光能驱动下,水分解产生;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中储存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的过程。(2)、长期缺钾导致该植物的叶绿素含量 , 从叶绿素的合成角度分析,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3)、现发现该植物群体中有一植株,在正常供钾条件下,总叶绿素含量正常,但气孔导度等其他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均与缺钾时相近,推测是Rtbisco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所致。Rubisco由两个基因(包括1个核基因和1个叶绿体基因)编码,这两个基因及两端的DNA序列已知。拟以该突变体的叶片组织为实验材料,以测序的方式确定突变位点。写出关键实验步骤:①;②;③;④基因测序;⑤。
-
3、为研究CO2 , O2和H+对呼吸运动的作用(以肺泡通气为检测指标)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动脉血中CO2分压(PCO2)、O2分压(PO2)和H+浓度三个因素中,一个改变而另两个保持正常时的肺泡通气效应如图a,一个改变而另两个不加控制时的肺泡通气效应如图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范围内,增加PCO2、H+浓度和PO2均能增强呼吸运动 B、pH由7.4下降至7.1的过程中,PCO2逐渐降低 C、PO2由60mmHg下降至40mmHg的过程中,PCO2和H+浓度逐渐降低 D、CO2作用于相关感受器,通过体液调节对呼吸运动进行调控
-
4、最早的双脱氧测序法是PCR反应体系中,分别再加入一种少量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ATP、ddCTP、ddGTP或ddTTP),子链延伸时,双脱氧核苷三磷酸也遵循碱基互补酸对原则,以加入ddATP的体系为例:若配对的为ddATP,延伸终止;若配对的为脱氧原苷三磷酸(dATP),继续延伸;PCR产物变性后电泳检测。通过该方法测序某疾病患者及对照个体的一段序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PCR反应体系中只加入一种引物 B、电泳时产物的片段越小,迁移速率越慢 C、5'-CTACCCGTGAT-3'为对照个体的一段序列 D、患者该段序列中某位点的碱基C突变为G
-
5、缢蛏是我国传统养殖的广盐性贝类之一,自身存在抵抗外界盐度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缢蛏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盐度的不同而变化,图为缢蛏在不同盐度下鲜重随培养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缢蛏在低盐度条件下先吸水,后失水直至趋于动态平衡 B、低盐度培养8~48h,缢蛏通过自我调节以增加组织中的溶质含量 C、相同盐度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组织渗透压也高 D、缢蛏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细胞呼吸有关
-
6、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
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B、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种类数不断增加 C、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D、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7、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
8、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NaCl和PEG6000(PEG6000不能进入细胞)皆可引起渗透胁迫。图a为某水稻种子在不同处理下基因R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图b为该基因的突变体和野生型种子在不同处理下7天时的萌发率。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正常还是逆境下,基因R的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皆高于野生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Cl、PEC6000和ABA对种子萌发的调节机制相同 B、渗透胁迫下种子中内原ABA的含量变化先于基因R的表达变化 C、基因R突变体种子中ABA含量升高可延长种子贮藏寿命 D、基因R突变可能解除了其对AB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
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异常贮积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葡萄糖在肝脏中以糖原和甘油三酯两种方式储存。蛋白R1在高尔基体膜上先后经S1和S2蛋白水解酶酶切后被激活,进而启动脂肪酸合成基因(核基因)的转录。糖原合成的中间代谢产物UDPG能够通过膜转运蛋白F5进入高尔基体内。抑制S1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在肝细胞中优先转化为糖原,糖原饱和后转向脂肪酸合成 B、敲除F5蛋白的编码基因会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 C、降低高尔基体内UDPG量或S2蛋白失活会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D、激活后的R1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肩动脂肪酸合成基因的转录
-
10、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B、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垂体上 C、该患者TSH分泌增多 D、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
-
11、以黑藻为材料探究影响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黑藻叶龄及同一叶片的不同区域 B、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高,细胞质流动速率越快 C、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D、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速率可作为细胞质流动速率的指标
-
12、我国科学家成功用噬菌体治疗方法治愈了耐药性细菌引起的顽同性尿路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用噬菌体治疗时,噬菌体特异性侵染病原菌 B、宿主菌经噬菌体侵染后,基因定向突变的几率变大 C、噬菌体和细菌在自然界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协同进化 D、噬菌体繁殖消耗宿主菌的核苷酸、氮基酸和能量等
-
13、微生物平板划线和培养的具体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①②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⑦⑧ D、①③④⑤
-
14、某同学将质粒DNA进行限制酶酶切时,发现DNA完全没有被酶切,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酶失活,更换新的限制酶 B、酶切条件不合适,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质粒DNA突变导致酶识别位点缺失,巫换正常质粒DNA D、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修饰,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限制酶
-
15、部分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容易受损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肺泡上皮细胞染色体端粒可能异常缩短 B、患者肺泡上皮细胞可能出现DNA损伤积累 C、患者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可能增强 D、患者肺泡上皮细胞中自由基可能增加
-
16、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城市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改善生态环境 B、移除湖泊中富营养化沉积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C、移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气沮和害虫对湿地某植物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
-
17、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
18、细胞膜上的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 B、胆固醇可以影响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 C、糖脂可以参与细胞表面识别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19、 源于细菌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能降解纤维素。为了提高纤维素酶的降解效率,某课题组通过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克隆表达降解纤维素的三种酶(如下图),研究了三种酶混合的协同降解作用,以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②采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菌株X,能起到筛选作用的原因是。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时,刚果红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透明圈大小反映了。(2)、过程④扩增不同目的基因片段需要的关键酶是。(3)、过程⑤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 该过程需要的主要酶有。(4)、过程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有。该过程用Ca2+处理细胞,使其处于一种的生理状态。(5)、课题组用三种酶及酶混合物对不同生物质原料进行降解处理,结果如下表。表中协同系数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答出两点)。
生物质原料
降解率(%)
协同系数
酶A
酶B
酶C
混1
混2
混1
混2
小麦秸秆
7.08
6.03
8.19
8.61
26.98
74.33
114.64
玉米秸秆
2.62
1.48
3.76
3.92
9.88
24.98
77.02
玉米芯
0.62
0.48
0.86
0.98
6.79
1.82
11.34
注:混1和混2表示三种酶的混合物
-
20、 自然群体中太阳鹦鹉的眼色为棕色,现于饲养群体中获得了甲和乙两个红眼纯系。为了确定眼色变异的遗传方式,某课题组选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阳鹦鹉做正反交实验,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基因符号依次使用A/a,B/b)
表型
正交
反交
棕眼雄
6/16
3/16
红眼雄
2/16
5/16
棕眼雌
3/16
3/16
红眼雌
5/16
5/16
(1)、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为;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2)、正交的父本基因型为 , F1基因型及表型为。(3)、反交的母本基因型为 , F1基因型及表型为。(4)、下图为太阳鹦鹉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径,写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色素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