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研究人员将纯合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 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C、F1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 D、F2白眼残翅果蝇相互交配,子代表型不变
-
2、细胞癌变受多种致癌因子影响,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会表达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和转移 D、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诊断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遗传病
-
3、某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其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两种精细胞,则A和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其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经复制后一个B突变为b,则将产生3种精细胞 C、若其一个细胞含2个A基因和1条Y染色体(不考虑突变),则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D、若对其测交,子代表型之比为55:5:5:55,则该个体中发生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占1/5
-
4、自然界中配子形成与个体发育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致死现象。某自花传粉的植株基因型为Aa,下列对其自交子代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花粉有50%随机死亡,则子代AA:Aa:aa=1:2:1 B、若子代AA:Aa:aa=2:3:1,则含a的花粉有50%死亡 C、若aa的个体有50%死亡,则子代AA:Aa:aa=2:4:1 D、若子代AA:Aa:aa=7:8:1,则可能含a的花粉有7/8死亡
-
5、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所有桦尺蛾可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
-
6、如图甲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植物体内的一个体细胞,图乙和图丙为其他不同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至少发生过三种可遗传的变异 B、多个图甲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产生8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 C、图乙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3条染色体 D、由图丙细胞组成的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7、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 B、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 C、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出现3种基因型 D、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
8、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Ⅱ5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6。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考虑X、Y同源区段的遗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Ⅱ1与Ⅱ2生育男孩可避免患乙病 C、Ⅲ6带有来自I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216
-
9、某植物的叶形与R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现有该植物的植株甲和乙,二者R基因的序列相同。植株甲R基因未甲基化,能正常表达;植株乙R基因高度甲基化,不能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甲基化可能会干扰转录过程中相关酶识别并结合DNA上的起始密码子 B、甲基化导致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植株乙自交,F1的R基因不会出现高度甲基化 D、植株甲和乙杂交,F1与植株乙的叶形不同
-
10、如图为某生理过程示意图,a、b代表不同的物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且真核细胞一般不仅发生于细胞核中 B、a为DNA聚合酶,能催化DNA解旋并形成相邻核糖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 C、b可能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翻译时tRNA读取b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D、所有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均通过图示过程形成
-
11、某DNA片段含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和40%。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片段另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均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 B、该DNA片段复制1次,DNA聚合酶催化形成1040个氢键 C、该DNA片段复制第3次需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若制作该DNA片段的物理模型,需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400个
-
12、关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是S型细菌中的DNA B、艾弗里等人进行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时,利用加法原理分别向实验组加入不同种类的酶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使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
13、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数字表示染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号与2号染色体无法在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片段互换 B、若一对等位基因在1号和2号染色体上,则果蝇群体中关于该等位基因最多有7种基因型 C、摩尔根等人用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且1号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 D、萨顿与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14、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两个矮秆突变体,为研究这两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两个矮秆突变体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F2中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 B、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共9种基因型 C、若F2中矮秆个体与极矮秆个体间随机交配,则F3中矮秆:极矮秆=2:1 D、若杂交子代高秆:矮秆:极矮秆=3:4:1,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
15、现有一批豌豆和玉米种子,其基因型均为AA:Aa=1: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则需在开花前去雄 B、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则豌豆和玉米均需对母本进行套袋处理 C、若将其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豌豆F,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8:1 D、若将其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玉米F1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5:1
-
16、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F1自交产生F2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9种 B、“受精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假说的内容 C、“若对F1进行测交,后代将会出现4种性状且数量之比为1:1:1:1”是演绎推理内容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同,是F24种性状的数量之比为9:3:3:1的前提条件
-
17、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种不同的性状 B、单基因遗传病受一个等位基因控制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不同物种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
18、百合具有观赏、食用和药用等多种价值,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多种育种技术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体细胞杂交育种。进行不同种百合体细胞杂交前,先用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种细胞后,继续培养,常用(填植物激素名称)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获得完整的杂种植株。(2)、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鉴定百合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3)、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人员从野生百合中获得一个抵抗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基国pL,该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子pL和下游的终止子结构如图a。图b是一种Ti质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因gus编码CUS酶,GUS酶活性可反映启动子活性。
①研究腐原微生物对L的启动子pL活性的影响。从图a所示结构中获取L,首先选用酶切,将其与相同限制酶酶切的Ti质粒连接,再导入烟草。随机选取3组转基因成功的烟草(P1、P2和P3)进行病原微生物胁迫,结果如图c。由此可知:三种病原微生物都能诱导pL的活性增强,其中的诱导作用最强。
②现发现栽培种百合B中也有L,但其上游的启动子与野生百合不同,且抗病性弱。若要提高该百合中L的表达量,培育具有高抗病原微生物能力的百合新品种,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19、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脲酶活性可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组如下:不施肥(CK)、有机肥(M)、化肥(NP)、麦秸还田(S)、有机肥+化肥(M+NP)、麦秸还田+化肥(S+NP),其中,NP中氮肥为尿素,麦秸未经处理直接还田,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 , 施用的肥料属于。M、NP和S三种施肥方式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的是。(2)、研究还表明,与CK组相比,S组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据图a分析,其原因是;秸秆可用于生产畜禽饲料和食用菌,畜禽粪便和使用过的食用菌培养基用于还田,该利用方式能降低生态足迹的原因是。(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①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氮的循环效率
②施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
③为提高土壤肥力,短期内施用有机肥比化肥更有效
④施用有机肥时,松土可促进有氧呼吸
-
20、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增加ATP的生成,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紊(GLP-1和(GIP)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人体内的GLP-1和GIP易被酶D降解,人工研发的类似物功能与GLP-1和GIP一样,但不易被酶D降解。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需要通过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ATP敏感性K+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胰岛B细胞内(填“K+”“Ca2+”或“K+”和“Ca2+”浓度增大;过量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可能是。(2)、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和B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均减弱,血糖异常升高。使用药物甲后,患者A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而恩者B血糖无改善,患者B可能有分泌障碍。(3)、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的GLP-1表达量较低但其受体数量无变化,而GIP表达量无变化但其受体数量明显下降。若从①GIP类似物②GLP-1类似物③酶D激活剂中筛选治疗患者A的候选新药,首选(填序号)。若使用该候选药,发生(1)所述不良反应的风险(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用药物甲,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