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自1978年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后,体外受精技术已在全球广泛使用。相对于自然受孕的子代,体外受精子代更容易出现妊娠不良现象。为探究胚胎移植时胚胎发育状况对移植成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囊胚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未孵化

    孵出面积<5%

    孵出面积5%-10%

    妊娠率(%)

    45.3

    52.5

    29.7

    A、胚胎移植时,胚胎所处发育阶段并非越早越好 B、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核基因相同,但全能性高低不同 C、移植孵出面积超过5%的囊胚可能造成囊胚损伤,降低移植成功率 D、孵出面积较大的囊胚移植成功率低可能与子宫内膜的免疫排斥有关
  • 2、将单克隆抗体同药物耦联可以实现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不涉及的操作是(       )
    A、动物细胞融合 B、细胞核移植 C、动物细胞培养 D、筛选杂交瘤细胞
  • 3、客家娘酒是采用优质糯米,经蒸煮、发酵、炙酒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发酵过程中使用的酒曲含有根霉、酵母菌等微生物,其中根霉在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的淀粉酶。下列关于酿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客家人用稻草为酿酒容器“保暖”,可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B、炙酒是指用暗火烤炙密封的米酒,可以延长娘酒储存的时间 C、根霉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小分子糖类,为酵母菌生长提供碳源 D、随着酒曲中根霉比例的增大,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速度也会加快
  • 4、1928年,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著名的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紧接着艾弗里团队在体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随后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助手蔡斯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格里菲斯通过图1的四组实验结果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2)、图2实验中,两组(填序号)对照可以证明S型活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3)、图3实验能检测到放射性是因为利用了法。图中的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是(填“DNA”或“蛋白质”)。
    (4)、图3实验中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过后还要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①如果保温时间过短,被标记的噬菌体(填“能”或“不能”)全部侵染到细菌体内,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

    ②如果保温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 , 其可能的原因是

  • 5、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果蝇白眼基因突变体的研究

    黑腹果蝇眼的颜色与红色色素和棕色色素在色素细胞中的合成有关。鸟嘌呤为红色色素合成的原料,色氨酸为棕色色素合成的原料。

    鸟嘌呤和色氨酸均通过转运复合体转运到色素细胞中。在黑腹果蝇色素细胞内,构成转运复合体的蛋白由白色基因、猩红色基因和棕色基因编码。遗传和生化证据表明,白色基因和棕色基因的表达产物(白色亚基和棕色亚基)共同形成鸟嘌呤转运复合体;白色基因和猩红色基因的表达产物(白色亚基和猩红色亚基)共同形成色氨酸转运复合体。

    科研人员通过诱变获得了4个白色基因突变体w1~w4 , 它们均由于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导致白色亚基中单个氨基酸改变,使白色亚基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转运复合体的功能。测定w1~w4眼的色素含量,以野生型眼的色素含量为参照,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通过分析w1~w4的白色亚基中发生改变的氨基酸的所在位置,科研人员进一步揭示了白色亚基改变对鸟嘌呤转运复合体和色氨酸转运复合体的影响。

    (1)、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角度分析,本文内容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性状。w1~w4白色基因的不同突变,均为野生型的白色基因W的基因。
    (2)、据图分析,突变体的突变与眼的红色色素的大幅减少相关,而棕色色素接近野生型水平,推测发生改变的氨基酸所在的结构位点在转运复合体中的作用更重要。
    (3)、遗传学家摩尔根得到一只白眼果蝇,并通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杂交,发现白眼性状为性状w1~w4中的与摩尔根得到的白眼突变体眼色最相似。
    (4)、依据本文分析、白眼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6、左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右图是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一定不含有的细胞结构是(答全得分)。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用标号)
    (3)、结构②与结构④的主要成分是。从结构上看,它具有一定的性,从功能特点看,它是一种膜。
    (4)、该细胞在抗体分泌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将会发生改变。由此可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请再举两例:
    (5)、请你根据“抗体分泌前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画出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柱形示意图
  • 7、如图甲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出现的螺旋化和解螺旋的周期性变化,图乙为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丙为某生物细胞周期各时期图像(未排序)。

    (1)、请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2)、将图丙中细胞按分裂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用字母用箭头表示),判断图丙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依据是 , 图丙中A时期表示细胞分裂进入期,此时期细胞分裂的特点是
    (3)、图甲b→c对应图乙的段,如果此时加入DNA合成酶抑制剂,则此细胞将停留在期。
    (4)、图乙de段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 , 与图丙对应。
  • 8、科研人员用生长状况相近的天竺葵放入3个相同透明玻璃容器形成密闭气室,在不同的光照处理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量气室中CO2浓度,结果如下,分析错误的是(       )

       

    A、Ⅱ组和Ⅲ组x1后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相等 B、Ⅰ组因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不能用于光合作用而导致气室气压升高 C、Ⅲ组x1前净光合速率先增后降最终为0 D、0—x1气室中Ⅲ组天竺葵固定CO2的量为(y3-y1)/x1ppm
  • 9、如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选项依次与a、b、c、d、e不能一一对应的是(       )

       

    A、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细菌、念珠蓝细菌 B、糖类、多糖、二糖、淀粉、麦芽糖 C、脂质、固醇、脂肪、胆固醇、性激素 D、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蛋白质、磷脂
  • 10、大麦(2n=14)的雄性可育(Ms)对雄性不育(ms)为显性,茶褐色种皮(R)对黄色种皮(r)为显性。如图为甲、乙两种品系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不发生互换。甲品系是培育出的体细胞中含一条额外染色体的新品种,该品系的大麦减数分裂时,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只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机分向一极,其产生的配子均可正常受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品系大麦的雄性育性和种皮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甲品系大麦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7:8或8:7 C、甲品系大麦减数分裂后可产生基因组成为msr和MsmsRr的配子 D、甲品系大麦自花受粉后,子代中雄性不育个体和雄性可育个体的种皮颜色均为黄色
  • 11、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当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强,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细胞核,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 B、过程①和过程②都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低氧应答元件含有起始密码子的序列 D、生活在海拔较高地区的人的EPO基因表达加强
  • 12、下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8100,科研人员提取了该家系四名女性的DNA,扩增了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并对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有该限制酶的一个酶切位点,突变后又增加了一个)。结果如图2,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1与Ⅱ-2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80 C、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中 D、提取并扩增Ⅱ-2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酶切后电泳将产生2种条带
  • 13、科研人员用多株红色(显性基因A控制)辣椒作母本,与黄色(隐性基因a控制)辣椒突变体作父本进行杂交,子代辣椒红色和黄色的比例为3:1 , 若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和不同颜色的小球模拟上述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放两种颜色的小球,比例为1:1 B、从乙容器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从甲乙桶内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即为杂交中的受精过程 D、每次抓取小球记录好后,应将两桶内剩余小球摇匀后重复实验
  • 14、百岁兰是一种沙漠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避免DNA的“有害”突变。在漫长的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下,百岁兰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百岁兰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C、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百岁兰高度木质化的两片叶子能适应干旱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5、研究发现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催化DNA的合成,DNA复制时需要RNA引物参与,复制完成后核糖核酸酶会水解引物,最后由酶X催化形成完整的DNA,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需要以DNA链为模板在子链的5'端催化脱氧核苷酸聚合 B、核糖核酸酶可将引物水解为4种核糖核苷酸,其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化学键不同 C、酶X是DNA连接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的合成 D、DNA复制时还需要解旋酶,该酶能沿着DNA模板移动
  • 16、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魏尔肖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 1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C、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D、造血干细胞和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 18、造血干细胞作为维持终生造血和免疫系统稳定的关键细胞,其衰老将引起慢性髓系白血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慢性炎症疾病。近期,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蛋白质FUS异常相分离对造血干细胞衰老的影响。已知相分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生物学现象,可使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聚集起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温度、pH过高或过低时均会变性失活 B、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不存在细胞分裂 C、造血干细胞衰老时相对表面积变大,物质运输效率提高 D、干预FUS的相分离可能会逆转衰老造血干细胞的功能
  • 19、磷酸肌酸是动物和人的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解释放的能量比ATP水解释放的还多。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其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从而生成ATP和肌酸。细胞中肌酸积累时,肌酸又会被ATP磷酸化而生成磷酸肌酸和ADP。ATP和磷酸肌酸相互转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所以ATP含量会远低于ADP含量 B、肌酸发生磷酸化的过程中并没有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C、磷酸肌酸是肌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能为肌细胞收缩直接供能 D、肌细胞中ATP和磷酸肌酸的相互转化,有利于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 20、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A、 B、 C、 D、
上一页 463 464 465 466 4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