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据图回答:(1)、人类白化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定律(2)、Ⅱ-3的基因型是 , Ⅲ-8为杂合子的概率是(3)、若Ⅲ-8和一个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的几率为(4)、图中Ⅲ9、Ⅲ10、Ⅲ11都表现正常,他们的父亲Ⅱ5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2、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4、5、6的名称。4 5 6(2)、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起来。(3)、[ ]属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4)、由于[ ]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的多样性。(5)、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
-
3、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为有丝分裂,则DE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BD段的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条Y染色体 C、若两图均为有丝分裂,则两图EF段的细胞均只含有8条染色体 D、若图2中的CD段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
-
4、如图为2n=6的动物精巢内一个细胞(基因型Aabb)发生一次变异产生的精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动物的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不同 B、发生变异时,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2个a基因、4个b基因 C、此精细胞中有1个A基因、1个a基因、1个b基因 D、与此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3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异常
-
5、研究发现,皮肤干细胞间的竞争与小鼠尾部皮肤的老化有关。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皮肤干细胞比表达水平高的皮肤干细胞更易被淘汰,这有利于维持皮肤的年轻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体内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皮肤干细胞会增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老龄鼠衰老皮肤细胞中核膜内折,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染色加深 B、老龄鼠体内COL17A1基因表达水平较低可能与某些酶活性下降有关 C、老龄鼠体内皮肤干细胞间的竞争强度较幼年鼠更高 D、提高COL17A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延缓皮肤的衰老
-
6、人类基因组中有数以万计的基因,但在细胞内并非所有的基因都表达。下列有关基因结构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不会有损失 B、基因指导酶合成过程中,转录阶段需要tRNA、RNA聚合酶、ATP等 C、细胞中有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就一定有它的等位基因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所致
-
7、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1
宽叶
宽叶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雄株=2∶1∶1
2
窄叶
宽叶
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
3
窄叶
宽叶
全为宽叶雄株
A、基因B和b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 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bXb个体致死 C、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 D、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 -
8、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R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等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D、库兰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9、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周期 B、同种细胞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相同 C、同种生物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是相同的 D、精巢、卵巢中的细胞不存在细胞周期
-
10、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中期时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A、4、8、8 B、2、4、8 C、8、16、16 D、8、0、8
-
11、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30%,则鸟嘌呤占( )A、20% B、30% C、40% D、70%
-
12、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下列不属于其配子的遗传因子的是( )A、ab B、Ab C、Aa D、AB
-
13、我国科学家发现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蛋白质MagR能够与另一种蛋白质Cry共同形成含铁的杆状蛋白质多聚体,这种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在家鸽的视网膜中均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agR和Cry的合成过程需RNA聚合酶,但不需要消耗ATP B、家鸽视网膜细胞表达MagR和Cry的基本过程是DNA⇆RNA蛋白质 C、家鸽所有细胞中都含有MagR基因和Cry基因并都可以进行表达 D、Cry基因突变的家鸽可飞能无法识别外界磁场而出现行方向紊乱
-
14、群聚性生活的动物种群通常都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在最适的种群密度时群体存活力最高,种群密度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对种群数量产生抑制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为某湖区某种鱼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表示出生率的是曲线 , 根据阿利氏规律,作此判断的理由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间接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得分)。(2)、图乙为种群的群体存活力及其部分影响因素。当种群密度过低时,群体存活力较低,种群灭绝风险大大增加,据图分析,原因是。(3)、研究和应用阿利氏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图甲B点对应状态下,一次性最大捕获量不能超过条。为了增加某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在合理将某种动物引入该地区时,需要保证 , 以防种群自然衰退而达不到目的。(4)、某湖区生态系统生活着草鱼、鲫鱼、青鱼、虾、螺蛳等生物,其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数字代表能量,单位:kJ/(m2·a)。回答下列问题:
①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草鱼的食性属于杂食性鱼类,以藻类和浮萍、蚯蚓、蜻蜓等为食,但在调查绘制能量流动图时,将其归为M营养级,其原因是。
②图中遗体残骸有部分能量能流向M的原因是。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
15、荒漠中生存着独特的生物,它们之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策略,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回答下列问题:(1)、为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荒漠植物演化出了不同的生理结构,如灌木根系深,主要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草本植物根系相对较浅,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反应更敏感,两类植物根系深浅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在植物生长季若遇降水强度增加、降水频率降低的情况,则更有利于(填“灌木”或“草本”)的生长。(2)、沙鼠是荒漠中常见的植食性动物,沙狐是其天敌,凭借敏捷的身手和敏锐的嗅觉来捕杀沙鼠。当沙狐种群数量在一定程度增加时,生态系统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沙狐种群的相对稳定。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数字序号以完善该过程。(①植物减少 ②植物增加 ③沙鼠减少 ④沙鼠增多 ⑤沙狐减少)(3)、荒漠植物骆驼刺的根系能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吸引根瘤菌聚集。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骆驼刺与根瘤菌形成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利共生”具体体现在。(4)、荒漠生态系统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土壤盐碱化严重,而生活其中的生物为求生存,衍生出了独特的适应策略。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A、荒漠沙蜥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主要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损失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同时减少被动物啃食的风险 C、荒漠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D、荒漠植物的气孔多在夜间开放,有利于在低温时吸收二氧化碳
-
16、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大规模、突然和持久性的变化,导致现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往往伴随群落的演替 B、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C、富营养化是湖泊和沿海生态系统中发生的稳态转换 D、若到达临界点前又重新回到稳态1,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
17、捕蝇草通过叶片边缘的蜜腺吸引苍蝇等昆虫,当昆虫触碰到叶片上的触须时,叶片会迅速闭合形成捕虫笼,释放消化液分解猎物,吸收其养分,待消化完毕后,叶片重新张开等待下一次捕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捕蝇草与昆虫之间相互传递的信息类型相同 B、捕蝇草与苍蝇等昆虫的数量增减是同步进行的 C、捕蝇草与昆虫互传信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D、昆虫体内有机物的能量可通过大分子流向捕蝇草
-
18、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
体长(cm)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比例(%)
尾数
比例(%)
Ⅰ龄
≤30.0
656
633
96.5
8
1.2
Ⅱ龄
30.1~50.0
512
327
63.9
116
22.7
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龄
≥55.1
4
0
0.0
4
10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表可预测该黄鳝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B、该黄鳝种群中雄性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 C、种群中雄黄鳝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D、该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时最利于繁殖 -
19、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物种在生态位上的相似性。下图表示物种1和物种2对不同资源的利用率,其中a区表示生态位重叠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1和物种2的生态位即二者占用资源的情况 B、a区越大,物种1和物种2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a区缩小,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将呈现“J”型增长 D、自然状态下,两种生物朝着a区减小的方向进化
-
20、某研究小组分别在旱季和雨季对甲地和乙地采集土样进行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假设实验中为各组提供的纤维素的量均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
旱季
雨季
甲地
70
70
乙地
55
25
A、甲地和乙地在不同时节采集的土样需要灭菌处理 B、在旱季和雨季时,甲地的土壤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相当 C、在旱季,甲地土壤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能力高于乙地土壤微生物 D、与甲地相比,土壤含水量对乙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