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ACC氧化酶催化ACC氧化产生乙烯,每种植物都有若干编码该酶的ACO基因。有研究人员检测了番茄中3种ACO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表所示。

    基因

    叶片

    果实

    未受损

    损伤后2h

    衰老初期

    开花前

    开花期

    成熟绿果

    颜色转变时

    颜色变化后3d

    ACO1

    1

    11

    27

    10

    16

    3

    38

    108

    ACO2

    -

    -

    -

    10

    23

    -

    -

    -

    ACO3

    -

    -

    13

    23

    58

    -

    3

    1

    注:“-”表示未检测到转录产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是所有的ACO基因都在叶片中表达 B、3种ACO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催化产生乙烯的反应相同 C、绿果颜色转变过程中,ACO1基因的表达量提高,有利于乙烯的合成 D、3种ACO基因在开花及绿果颜色转变后表达量均上升,表明乙烯能促进衰老
  • 2、 科研人员研究某种红豆杉的细胞悬浮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方式对合成紫杉醇的影响,甲组为细胞悬浮培养,乙组为原生质体的液体静置培养,丙组为琼脂糖包埋后的原生质体悬浮培养。三组的培养基相同,其中乙、丙两组另加细胞壁合成抑制剂等。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比较甲和丙,丙组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增殖,从而提高紫杉醇总产量 B、比较乙和丙,丙组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应用到发酵罐进行紫杉醇的生产 C、丙组中琼脂糖凝胶的作用是持续为原生质体供应碳源 D、上述实验表明细胞壁完整有助于紫杉醇在细胞内的合成与积累
  • 3、 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下列关于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产生冷觉,人体可通过增添衣物,减少散热 B、下丘脑感受外界寒冷刺激,会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会引起人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产热增加 D、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产热增加
  • 4、 猕猴桃醋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其中①②③表示发酵的三个环节,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蒸煮可以杀灭猕猴桃自带的绝大多数微生物 B、麸曲中曲霉的主要作用是对糖类进行氧化分解 C、环节③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D、①②③都需要控制温度、pH 等条件
  • 5、 为探究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在不同条件下培养某种草履虫,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草履虫种群的年龄结构在①处为增长型,在②和③处为稳定型 B、与②—③时段不同,该草履虫种群在①—②时段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 C、根据甲、丁两组结果,可知该草履虫无法适应1.5g/L NaCl的培养环境 D、仅根据乙、丙两组结果,不能得出26℃比20℃更利于该草履虫繁殖的结论
  • 6、 人体细胞通过消耗 ATP 维持膜两侧Na+浓度梯度,细胞膜上的INa+-氨基酸共转运体能利用Na+浓度梯度驱动氨基酸逆浓度进入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氨基酸共转运体运输物质不具有特异性 B、氨基酸依赖转运体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C、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不会影响氨基酸的运输速率 D、适当增加膜两侧Na+的浓度差能加快氨基酸的运输
  • 7、 作物甲与乙都是六倍体,它们杂交产生的F1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其中3个染色体组来自甲,3个染色体组来自乙。F1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亲本甲的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为三倍体 B、亲本乙的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 C、杂交产生的 F1个体具有高度不育的特性 D、杂交产生的 F1体细胞中可能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 8、 某同学欲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设置有氧组和无氧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有氧组装置内氧气量仅满足部分葡萄糖氧化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内有氧气或无氧气可作为实验的无关变量 B、有氧组和无氧组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 C、若葡萄糖充分反应,有氧组和无氧组均可检测到酒精 D、若葡萄糖充分反应,有氧组和无氧组产生的CO2比值大于3:1
  • 9、 人体剧烈运动会使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和淋巴液中都不存在乳酸 B、人体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 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浆pH显著高于正常值 D、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缓冲物质的作用
  • 10、 内质网将抗体分子正确装配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通过识别、停靠和融合将抗体分子运入高尔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形成囊泡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B、内质网中正确装配的抗体分子无免疫活性 C、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基本骨架是蛋白质 D、囊泡可与高尔基体的任意部位发生膜融合
  • 11、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其合成的简要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代表不同的物质,酶X能催化甲和乙转变为丙,“(-)”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X为甲和乙的活化提供了能量 B、与甲、乙结合后,酶X会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变化 C、血红素浓度过高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酶X 的活性 D、随着甲和乙的浓度提高,酶X 催化反应的速率不断提高
  • 12、 大量的证据表明,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核苷酸序列差异可为物种进化提供证据 B、牙齿化石是研究动物取食方式进化的证据之一 C、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人上肢和蝙蝠翼手的功能相同 D、多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尾说明它们有共同祖先
  • 13、 人体可消除会引发自身免疫病的T淋巴细胞。这些T淋巴细胞消失的过程属于(  )
    A、细胞增殖 B、细胞生长 C、细胞凋亡 D、细胞分化
  • 14、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对设计完美婴儿 B、反对人的生殖性克隆 C、禁止生物武器的使用 D、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15、 下列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中,由氨基酸组成的是(  )
    A、胶原蛋白 B、纤维素 C、RNA D、DNA
  • 16、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全依赖自然演替 B、严格管控污水排放 C、设立生态保护区域 D、科学地引入物种
  • 17、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图
    (2)、图C中含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填“是”或“否”)可育。
    (3)、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低温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 , 以致影响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于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用的卡诺氏液的作用是
  • 18、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分别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系谱图分析,甲病为染色体上(填“显性”或“隐性”) 。
    (2)、乙病为(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在Ⅱ-5为的条件下,可确定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在上述条件下,Ⅲ-8的基因型为;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
  • 19、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凋亡、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成熟miRNA的调控,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 , 需要酶的催化。
    (2)、B过程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物质是 , 该物质在B过程中的作用是 , 物质②是指
    (3)、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1-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
    (4)、若MIR-15a基因缺失,则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填“上升”“不变”或“下降”),理由是
  • 20、下面是某一性别为雄性的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面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条。

    (2)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在A、B、C三幅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

    (4)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图B细胞的名称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