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内皮细胞对神经末梢传来的兴奋产生反应,释放NO引起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松弛,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中的平滑肌细胞松弛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NO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与鸟苷酸环化酶结合 C、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转化成cGMP使平滑肌松弛 D、使用乙酰胆碱抑制剂可以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
-
2、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赤眼蜂是控制二化螟的卵寄生蜂,可大规模低成本饲养;球孢白僵菌是一种害虫防治菌,寄主广泛但易受环境影响。某研究团队利用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潜能进行了相关研究(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球孢白僵菌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 B、二化螟幼虫孵化的死亡率与赤眼蜂寄生时寄主卵的龄期呈正相关 C、整合两种或多种生物防治剂是一种无污染的、高效的害虫治理策略 D、赤眼蜂作为球孢白僵菌载体,利用其寄生特性可开发新型“生物导弹”
-
3、新型复合耕作体系——“鱼-菜共生系统”通过完整生态链的构建(见图),形成“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了可持续、低碳高效的生态共生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菜共生”种养循环模式能够实现该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种菜不施肥”是因为鱼粪、饵料的有机肥可以直接被蔬菜吸收利用 C、硝化池中的硝化细菌属于分解者,把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供蔬菜利用 D、“鱼-菜共生系统”应考虑群落的种间关系、季节性等问题以保证产量
-
4、在现代生物学工程中常使用“杂交”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物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动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C、DNA分子杂交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发生突变 D、抗原-抗体杂交可检测是否感染病原微生物
-
5、病毒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科学家对抗病毒的方法有类似“三十六计”中的策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借刀杀人”:设计特异性RNA序列,引导来自细菌的限制酶去破坏病毒的DNA B、“偷梁换柱”:将缺少3'-OH的核苷类似物掺入病毒正在合成的DNA链,使延伸终止 C、“釜底抽薪”:用干扰RNA与病毒的mRNA结合,阻断转录过程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D、“关门捉贼”:用药物抑制新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同时增强对宿主细胞的杀伤
-
6、为探究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无机盐与酶以不同比例均匀混合,测定酶活力(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待测酶液的比例
蒸馏水
MnCl2
MgCl2
CuCl2
1∶10
1∶2
1∶10
1∶2
1∶10
1∶2
酶活力(U/g)
1000
1225
1435
1000
1048
957
902
注:U/g为酶活力单位,值越大代表活性越高
A、MnCl2能提高该实验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CuCl2浓度增加使其对酶活力的激活作用减弱 C、该实验表明Cl-对纤维素酶的活力无影响 D、金属离子与酶结合后可能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 -
7、线粒体不仅能为细胞提供能量,也能参与制造细胞的结构部件。研究发现在资源有限时,细胞内会出现两种结构不同的线粒体(见图),分别独立完成以上两种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a参与制造细胞的结构部件 B、线粒体b含有较多的ATP合成酶 C、两种线粒体都可以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 D、两种线粒体的形成有利于细胞应对压力环境
-
8、检测空气微生物常采用沉降平板法,具体做法是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平板置于待测地点,打开皿盖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盖好皿盖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统计菌落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使用前应进行干热灭菌 B、采样平板和未采样的平板需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C、平板中每一个菌落数都是由一个活菌繁殖而来 D、该方法可以准确统计空气中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
9、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该区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相邻群落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林缘草甸的物种丰富度略高于其内侧的森林和外侧的草原 B、交错区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可能通过生态位分化实现共存 C、边缘效应导致种间竞争加剧从而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D、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群落交错区数量的增加
-
10、某同学对二倍体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和多样性原因进行综合概括(见表),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
过程
遗传稳定性
遗传多样性
配子形成
①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每个配子含一整套同源染色体
③减Ⅰ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受精作用
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成体细胞中的数目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A、① B、② C、③ D、④ -
11、下列现象与细胞凋亡有关的是( )A、柳穿鱼花的形态差异 B、骨折造成的细胞死亡 C、植物胚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 D、老人出现皱纹、白发、色素沉积
-
12、下列研究成果应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是( )A、根据大量化石等多种证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B、根据大量动植物细胞的观察结果提出细胞学说 C、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证明细胞核功能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流动性
-
13、下列实验材料中适合用于研究伴性遗传的是( )A、豌豆 B、鸡 C、蜜蜂 D、噬菌体
-
14、失重环境会导致人体出现脑脊液增多、T淋巴细胞减少、尿液增加等问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其先进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增多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B、T淋巴细胞减少会导致免疫力减弱 C、尿液增加会造成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D、生命保障系统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
15、瓢虫鞘翅上的斑点图案多样而复杂。早期的杂交试验发现,鞘翅的斑点图案由某条染色体上同一位点(H基因位点)的多个等位基因(h、HC、HS、HSP等)控制的。HC、HS、HSP等基因各自在鞘翅相应部位控制黑色素的生成,分别使鞘翅上形成独特的斑点图案;基因型为hh的个体不生成黑色素,鞘翅表现为全红。通过杂交试验研究,并不能确定H基因位点的具体位置、序列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两个体杂交,所得F1的表型与两个亲本均不同,如图所示。
F1的黑色凸形是基因型为亲本的表型在F1中的表现,表明该亲本的黑色斑是性状。若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表型的比例为。
(2)、近期通过基因序列研究发现了P和G两个基因位点,推测其中之一就是H基因位点。为验证该推测,研究人员在翻译水平上分别阻止了P和G位点的基因表达,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结果表明,P位点就是控制黑色素生成的H基因位点,那么阻止P位点基因表达的实验结果对应表中哪两组? , 判断的依据是。此外,还可以在水平上阻止基因表达,以分析基因对表型的影响。组1
组2
组3
组4
未阻止表达
阻止表达
(3)、为进一步研究P位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相关实验。两个大小相等的完整鞘翅P位点基因表达产生的mRNA总量,如图甲所示,说明P位点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鞘翅黑色素的生成,判断的理由是;黑底红点鞘翅面积相等的不同部位P位点基因表达产生的mRNA总量,如图乙所示,图中a、b、c部位mRNA总量的差异,说明P位点基因在鞘翅不同部位的表达决定。(4)、进一步研究发现,鞘翅上有产生黑色素的上层细胞,也有产生红色素的下层细胞,P位点基因只在产生黑色素的上层细胞内表达,促进黑色素的生成,并抑制下层细胞生成红色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下列对第(1)题中F1(HCHS)表型形成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哪几项_____A、F1鞘翅上,HC、HS选择性表达 B、F1鞘翅红色区域,HC、HS都不表达 C、F1鞘翅黑色凸形区域,HC、HS都表达 D、F1鞘翅上,HC、HS只在黑色区域表达 -
16、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白马鸡与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
血雉的分布占比(%)
旱季
雨季
旱季
雨季
针阔叶混交林
56.05
76.67
47.94
78.67
针叶林
40.13
17.78
42.06
9.17
灌丛
3.82
5.55
10.00
12.16
日活动节律
A、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 B、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 D、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但在日活动节律上存在生态位分化 -
17、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B、ORFV感染宿主后被抗原呈递细胞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 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
18、核DNA受到损伤时ATM蛋白与受损部位结合,被激活后参与DNA修复,同时可诱导抗氧化酶基因H的表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在修复受损的DNA时,抗氧化能力也会提高 B、ATM在细胞质合成和加工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C、H蛋白可减缓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导致的细胞衰老 D、ATM基因表达增强的个体受辐射后更易患癌
-
19、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管理渔业资源具有指导意义。科研人员对某渤海海洋生态系统十年间各营养级间的转换效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十年前
当前
Ⅱ
Ⅲ
IV
V
Ⅱ
Ⅲ
IV
V
浮游植物
6.7
14.7
18.6
19.6
8.9
19.9
25.0
23.5
碎屑
7.2
15.4
18.8
19.7
6.8
21.3
24.5
23.9
注:转换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生产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比值。
(1)、海洋捕食食物链通常以浮游植物为起点,第Ⅱ营养级的生物被称为消费者。碎屑食物链以生物残体或碎屑为起点,这一食物链中,第Ⅱ营养级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其作用是。(2)、在上述捕食食物链中,第IV营养级与第V营养级生产量的去向有差别,主要是。与十年前相比,当前捕食食物链各营养级间的转换效率较 , 表明海洋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未被利用的和流向碎屑的能量。从上述数据来看,渤海需要采取的渔业管理措施可能是。(3)、2023年8月至今,日本已累积将6.2万吨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而我国四大海域都属于太平洋的边缘海。有日本官员称:日本近海核污水不会对远洋生物构成危害。此外,人类在食用含有微量核物质的食物后会迅速将其代谢排出,不会增加致癌率。你认为日本官员的观点违背了哪些生物学知识:。 -
20、褐飞虱利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汁液,引起水稻植株营养成分流失,使稻穗发育不良。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受到多种基因的调控。科研人员挑选了一些抗褐飞虱较强的水稻品种(甲、乙、丙),并将其与不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 , 杂交实验及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F1的表型及比例
F2的表型及比例
一
甲×不抗褐飞虱
抗褐飞虱
抗褐飞虱:不抗褐飞虱=15:1
二
乙×不抗褐飞虱
不抗褐飞虱
抗褐飞虱:不抗褐飞虱=1:3
三
丙×不抗褐飞虱
抗褐飞虱
抗褐飞虱:不抗褐飞虱=13:3
(1)、分析杂交实验及结果可知,在抗性水稻甲、乙、丙中,抗性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水稻是 , 受显性基因控制的水稻是。(2)、若让杂交组合一F2的抗褐飞虱水稻进行自交,部分植株的子代会出现不抗褐飞虱性状,则这部分植株在F2抗褐飞虱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若选择杂交组合二F2的抗褐飞虱水稻分别与F2的不抗褐飞虱水稻进行杂交,则F3的表型及比例为。(3)、科研人员认为杂交组合三抗褐飞虱的性状与基因表达受抑制有关。以下模型中,能解释该杂交现象的是(填序号)。按照该解释模型分析,丙和不抗褐飞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4)、将甲和乙进行杂交,子代植株均表现为抗褐飞虱。F1自交得到F2 , F2中抗褐飞虱:不抗褐飞虱接近61:3,其中大约25%的抗性植株对褐飞虱的抗性增强。从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