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下列是利用果蝇进行的相关研究。
    (1)、果蝇遗传中的“例外”。摩尔根的弟子布里吉斯利用白眼(XaXa)雌蝇和红眼(XAY)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发现每2000~3000只后代中就会出现一只红眼不育的雄蝇和一只白眼可育的雌蝇,他称其为“初级例外”。已知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与发育情况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组成情况

    XX、XXY

    XY、XYY

    XO(无Y染色体)

    XXX、YY、YO(无X染色体)

    发育情况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胚胎期致死

    “初级例外”中白眼可育雌蝇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亲本中的(填“雌”或“雄”)果蝇减数分裂异常所致。布里吉斯进一步把“初级例外”的白眼雌蝇和正常红眼雄蝇进行杂交,约有4%的后代是白眼雌蝇和可育的红眼雄蝇,他称其为“次级例外”。由此可推断,“初级例外”白眼雌蝇在减数分裂时X、Y染色体联会概率(填“高于”或“低于”)两条X染色体联会的概率。

    (2)、致死基因的保存。摩尔根的另一名学生穆勒由于对辐射诱发基因突变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设计出的保存致死基因的方法。

    野生型果蝇为正常翅,穆勒利用辐射诱变技术使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产生一个显性纯合致死基因A,表现为翻翅;翻翅果蝇种群随机交配n代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数据可用n表示)。

    为了保持致死基因A在群体中永久稳定存在,穆勒在2号染色体上找到了一对控制眼形的基因:星状眼(B)和正常眼(b),其中B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由此构建出一种表现型为翻翅、星状眼的平衡致死系(如图1),从而实现了致死基因A的永久保存。利用平衡致死系保存致死基因的原理是

       

    (3)、平衡致死系的应用。用平衡致死系创立的2号染色体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如图2),可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若在F1代观察到新性状,则2号染色体发生了显性不致死突变;若在F1代未观察到新性状,则取F1代翻翅正常眼个体随机交配,观察F2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若亲本2号染色体发生了隐性不致死突变,则F2中新性状个体占;若亲本2号染色体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F2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

  • 2、植物开红花和粉色花能够吸引昆虫帮助传粉,但是不同植物影响花色的基因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植物甲和植物乙的花色都有白色、粉色和红色,已知三对基因影响花色,三对基因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M和m不位于A、a和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各种配子的活性相同且不存在致死。

    (1)、上述基因A和基因B对花色性状的控制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纯种白花的基因型有种。
    (2)、以植物甲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选择纯合开粉花植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F1代全部开红花,则亲本的基因型为。令F1植株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2∶1∶1。据此推断,F1体细胞中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用表示在下方的圆圈中,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标注各基因的字母。
    (3)、植物乙体细胞中上述三对等位基因相互独立遗传,则AaBbMm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在进行转基因研究时意外将一个外源基因X插入植物乙与花色有关的显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结果抑制了A、B、M中某个基因的表达,影响了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现在让该植株自交以探究X基因的插入对以上三个基因的抑制情况。

    ①若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粉色=13∶3,则说明

    ②若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粉色=9∶4∶3,则说明

    ③若子代中表型全部为白色,则说明

  • 3、机体所需胆固醇的2/3由肝脏合成,1/3主要由小肠吸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共同维持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稳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肠道激素——肠抑脂素(Ch),揭示了Ch调控机体胆固醇稳态的作用和机制。
    (1)、用3H标记的氨基酸探究Ch的合成和分泌时,3H(填“能”或“不能”)标记在氨基酸的羧基位置,原因是
    (2)、胆固醇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是
    (3)、研究者利用Ch基因敲除小鼠探究肠道分泌Ch在胆固醇稳态中的作用机制。A组为野生型小鼠+普通饮食,B组为Ch基因敲除小鼠+普通饮食,C组为Ch基因敲除小鼠+高胆固醇饮食,测得实验结果如图1。研究发现Ch的受体是GPR146,肠道来源的Ch调控肝脏胆固醇合成的机制如图2。

       

    ①分析图1可知,该实验的结果是(用A、B、C组表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Ch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说明Ch的作用是

    ②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图2分析,Ch调控机体胆固醇稳态的机制是

  • 4、某种雌雄同株的植物中常存在Ⅱ号染色体三体现象,该三体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产生的异常雌配子可育,而异常雄配子不能萌发出花粉管导致不能进行受精。该种植物果皮的有毛和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果肉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基因型不同的两种三体植株杂交,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b与R/r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该种植物果肉颜色的基因B/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C、实验一F1有毛黄肉个体中三体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16 D、实验二F1三体杂合有毛个体随机传粉,后代中无毛个体占比为1/6
  • 5、果蝇的性别和育性与X染色体的数目有关,如图所示。减数分裂时,三体细胞内的3条同源染色体只能有2条配对,同源程度更高的同源染色体间更容易配对(占总体的80%),未发生配对的染色体则随机移向两极。

    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受等位基因A、a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翅和小翅受等位基因B、b控制,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星眼和正常翅为显性。一个由星眼正常翅雌、雄果蝇和正常眼小翅雌、雄果蝇组成的群体均为纯合子,该群体中的雌雄果蝇为亲本,随机交配产生F1 , F1中正常眼小翅雌果蝇占21/200、星眼小翅雄果蝇占49/200。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在F2中发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小翅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正常翅果蝇交配,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2中三体果蝇与正常果蝇杂交后代中小翅三体雄果蝇的比例约为9/40 B、亲本雄果蝇中星眼正常翅占7/10 C、F2中三体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母本小翅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亲本星眼正常翅果蝇数量和正常眼小翅果蝇数量相等
  • 6、如图为该DNA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图中过程②所合成的RNA链不易与模板链分开,形成R环(由一条RNA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杂交并与非模板链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富含G的片段更容易形成R环的原因是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更多,导致RNA不易脱离模板链 B、原核细胞中,过程①和过程②同时进行时,如果转录形成R环,则过程①可能会被迫停止 C、图中过程③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该图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不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沿RNA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
  • 7、科学家在研究转录终止机制时发现终止子的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和一段由多个A组成的序列。由这段DNA转录产生的RNA容易形成发卡结构,且RNA末端与DNA模板链形成不稳定的U与A配对区域,从而使RNA聚合酶暂停移动,RNA从三元复合物中解离出来,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B、RNA发卡结构一经形成,即可导致转录终止 C、发卡结构中含有氢键 D、图中的三元复合物是指DNA、RNA、解旋酶构成的复合物
  • 8、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灰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某雄性与杂合子雌性个体为亲本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1黑色个体占1/2,则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XGY B、若F1灰色个体占1/2,则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XgY C、若F1出现黑色个体,F1中g的基因频率为1/4 D、若F1全部个体相互交配,F2白色个体全为雄性
  • 9、将某动物(2N=10)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32P的条件下有丝分裂增殖一次得子细胞A和B,让子细胞A继续在32P条件下减数分裂得精细胞1、2、3、4(1与2,3与4分别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让子细胞B在31P条件下减数分裂得精细胞5、6、7、8(5与6,7与8分别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精细胞1与2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一定相同 B、精细胞5与6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C、精细胞1与3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一定相同 D、精细胞5与7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 10、果蝇的A、a位于Ⅱ染色体,A和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精巢中某细胞的分裂图像,由于端粒缺失导致该染色体A和a基因所在的一端相连,一条染色体有两个着丝粒时,染色体可在着丝粒间任一位置断开(不考虑突变)。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到乙图过程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图中所示微管蛋白可能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 C、若图中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可能性 D、秋水仙素会影响图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
  • 11、RuBP羧化/加氧酶缩写为Rubisco,CO2和O2竞争性与Rubisco结合,当CO2浓度高时,Rubisco催化C5与CO2反应;当O2浓度高时,Rubisco催化C5与O2反应生成磷酸乙醇酸和C3 , 磷酸乙醇酸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消耗ATP和NADPH,生成CO2和C3 , 这一过程称为光呼吸。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和NADPH过多时会破坏细胞。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动过程,大写字母代表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植物叶肉细胞中,Rubisco能催化两种反应,不具有酶的专一性 B、A表示NADPH,C表示ATP,A与C共同为C3的还原提供活跃的化学能 C、光呼吸能消耗ATP、NADPH,与光合作用相反,对农业是非常不利的 D、夏季晴朗的中午出现“午休现象”时,植物光呼吸的强度较通常会有所增大
  • 12、某种雌雄同株植物(可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和花粉部分不育现象。圆形红果植株和椭圆形黄果植株进行杂交获得F1 , 取F1中的一株圆形红果植株自交获得F2 , F2植株中圆形红果为201株,圆形黄果为39株,椭圆形红果为99株,椭圆形黄果为20株。若让F2中的圆形红果随机授粉,后代椭圆形黄果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       )
    A、1/17 B、1/30 C、1/34 D、3/170
  • 13、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6P标志能被相应的受体识别,与氨基酸的结合方式密切相关 B、S酶基因缺陷,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高尔基体内积累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和运往细胞膜的蛋白质加工路径相同 D、囊泡运输的方向与高尔基体膜上具有识别M6P标志的受体无关
  • 14、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对重力这一外界刺激产生反应,表现出向地性,这一现象称为重力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茎的负向地性利于植物接受更多阳光和空气,根的正向地性利于植物深入土壤吸收 , 这些现象都是植物 的表现。
    (2)、独脚金内酯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作用广泛。为研究独脚金内酯是否参与重力反应的调控,研究人员将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水平放置后,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θ(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表明,GR24能 (选填“增强”或“减弱”)植株的重力反应。
    (3)、已知生长素在植物的重力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研究GR24影响重力反应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了上述幼苗上半侧、下半侧(图1)中生长素响应R基因的表达情况(R基因的表达量与生长素含量呈正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由对照组的结果可知重力刺激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是 , 茎两侧的细胞生长速度表现为 , 从而形成一定角度的弯曲,表现出负向地性。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并结合图2可推测
    (4)、为检验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在图2实验的基础上补充A、B两组实验,其中A组用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B组用 处理。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A组幼苗弯曲角度大于对照组。B组幼苗弯曲角度 , 则可进一步证明上述推测的正确性。
    (5)、如果将植物幼苗横放在太空中的“天空二号”内,它的根、茎可能会怎样生长?。为什么?
  • 15、如图是甲病和乙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已知I3不携带乙病基因),其中甲病受 A、a基因控制;乙病受B、b基因控制。请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控制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上。乙病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少于、等于)女患者。
    (2)、Ⅱ8的基因型为 , Ⅲ11的基因型为
    (3)、Ⅳ13两病都患的概率是 , 患病的概率为
  • 16、胰腺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腺体,其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胰腺中有两类组织,一类是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另一类是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胰液的分泌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即进食后产生的胃酸(盐酸)刺激小肠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分泌胰液

    B.把适量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C.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内

    不会引起胰液分泌

    D.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狗小肠的上端注入狗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假设二: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A.剪取甲狗的小肠(短时间内有生物活性),刮取黏膜并用稀盐酸浸泡,把浸出液中和过滤后注入乙狗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大量分泌胰液

    B.对照实验

    (1)、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有关.
    (2)、假设二的对照实验的处理方法是 , 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3)、假设二的A中盐酸的作用是
    (4)、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5)、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原因是
  • 17、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1)、选取人体的       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4)、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红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5)、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类(%)(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有:

  • 18、图Ⅰ中放一盆正常生长的大豆,Ⅱ处为一U形管,Ⅲ处放一只健康的小白鼠,V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根据装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如果不给光照,装置内空气中(物质)含量增加.
    (2)、与(1)相同条件,给装置Ⅰ中的植物适量的水、矿质元素,同时给以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B、D两处的成分主要差别是
    (3)、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同样光照条件下,Ⅰ中生物叶肉细胞的C3含量;C5含量;C处液面 . (上升、下降)
    (4)、在(3)中条件下,Ⅰ中生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但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原因是 . 一段时间后,Ⅲ中的小白鼠体内(填物质的名称)将会略有积累.
  • 19、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同源染色体)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基因对正常翅基因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F1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正常翅果蝇占1/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3 D、染色体数异常的翻翅果蝇占1/3
  • 20、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
上一页 142 143 144 145 1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