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波长为400~700nm的光属于光合有效辐射(PAR),其中400~500nm为蓝光(B),600~700nm为红光(R)。远红光(700~750nm,FR)通常不能用于植物光合作用,但可作为信号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者测定了某高大作物冠层中A(高)和B(低)两个位置的PAR、红光/远红光比例(R/FR)和叶片指标(厚度、叶绿素含量、线粒体暗呼吸),并分析了施氮肥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冠层位置

    PAR

    R/FR

    叶片厚度(μm)

    叶绿素含量(μg·g-1

    线粒体暗呼吸

    A

    B

    A(施氮肥)

    B(施氮肥)

    0.90

    0.20

    0.70

    0.02

    3.40

    0.29

    1.75

    0.01

    160

    100

    150

    0.15

    0.20

    0.28

    1.08

    1.08

    1.08

    (1)、植物叶片中可吸收红光用于光合作用,可吸收少量的红光和远红光作为光信号,导致B位置PAR和R/FR较A位置低;虽不能吸收红光,但可吸收蓝光,也可使B位置PAR降低。
    (2)、由表中数据可知,施氮肥(填“提高”或“降低”)了冠层叶片对太阳光的吸收,其可能的原因是
    (3)、光补偿点是指光合作用中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研究者分析了冠层A、B处的叶片(未施氮肥)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下图),发现冠层位置的叶片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主要原因是

  •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细胞因子,高浓度时可以引发疾病。研究者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TNF-α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由TNF-α引发的疾病,制备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从小鼠的血液中获得的骨髓瘤细胞 B、②含未融合细胞、同种核及异种核融合细胞 C、③需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得到大量的杂交瘤细胞 D、④需在体外或小鼠腹腔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 3、我国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传统发酵技术延续至今。发酵工程通过选育菌种和控制发酵条件等措施可优化传统发酵工艺,改善葡萄酒品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传统发酵时,葡萄果皮上的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葡萄酒的发酵过程 B、工业化生产时,酵母菌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和酒精发酵 C、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能够改良葡萄酒发酵菌种的性状 D、大规模发酵时,需要监测发酵温度、pH值、罐压及溶解氧等参数
  • 4、正确认识与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对合理保护与利用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传递效率就能增加营养级的数量 B、呼吸作用越大,能量的传递效率就越大 C、生物量金字塔也可以出现上宽下窄的情形 D、能流的单向性决定了人类不能调整能流关系
  • 5、风眼蓝原产于美洲,最初作为观赏花卉引入我国。数十年后,风眼蓝逃逸到野外,在湖泊、河流蔓延,造成河道堵塞、水生生物死亡,变成外来入侵种。关于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可影响生态系统,但不一定都成为外来入侵种 B、凤眼蓝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 C、凤眼蓝扩散到湖泊、河流,改变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 D、凤眼蓝蔓延侵害土著生物,影响群落内物种的相互关系
  • 6、种群数量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任何能够引起这些特征变化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食物、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种群中的个体可以迁入和迁出,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B、光照、水分、温度和食物等因子的变化都能够引起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变化 C、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的种群,其数量可以保持稳定性增长 D、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数量和雌雄比例都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7、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激活质膜H+-ATP酶,导致细胞壁酸化,活化细胞壁代谢相关的酶。拟南芥跨膜激酶TMK参与了这一过程,它与生长素受体、质膜H+-ATP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无关 B、碱性条件下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增强 C、生长素受体可以结合吲哚乙酸或苯乙酸 D、TMK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生长较野生型快
  • 8、机体接触“非己”物质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粉等过敏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抗体引发过敏反应 B、机体对“非己”物质产生免疫反应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进行预防 D、使用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提高异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 9、现代生理学中将能发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膜电位变化。关于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在动作电位发生时则相反 B、胞外K+浓度降低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变大,动作电位不易发生 C、动作电位发生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升高,随后快速回落 D、由主动运输建立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动作电位发生的必要条件
  • 10、内环境稳态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下列生理调节过程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
    A、血钾升高时,可通过醛固酮调节肾脏排出更多的钾离子,以维持血钾浓度相对稳定 B、环境温度高于30℃时,汗腺分泌汗液,汗液汽化时带走热量,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C、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机体从外界获取更多的氧,以维持血液中氧含量相对稳定 D、胃酸分泌过多时,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胃酸分泌,以维持胃中的pH值相对稳定
  • 11、我国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其中,在甘肃和政县发现的以铲齿象、和政羊与三趾马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铲齿象、和政羊与三趾马化石可以为研究哺乳动物的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B、根据铲齿象特有的下颌和牙齿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它的食性和生活环境 C、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和政羊、三趾马等动物的粪便不属于化石 D、不借助化石而通过现生生物的比较分析也可以推断生物进化的部分历史
  • 12、某种牛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无角)对h(有角)完全显性。体表斑块颜色由另一对独立的常染色体基因(M褐色/m红色)控制,杂合态时公牛呈现褐斑,母牛呈现红斑。在下图的杂交实验中,亲本公牛的基因型是(   )

    A、HhMm B、HHMm C、HhMM D、HHMM
  • 13、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有一对长染色体和一对短染色体。A/a和B/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关于该动物的细胞分裂(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②、③和④代表减数分裂II后期细胞,最终形成Ab、aB、AB和ab四种配子 B、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图⑤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进而产生图①和②两种子细胞 C、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形成图⑥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进而产生图③和④两种子细胞 D、图⑦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产生的子代细胞在遗传信息上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 14、绝大多数细胞在经历有限次数的分裂后不再具有增殖能力而进入衰老状态。癌细胞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能防止端粒缩短、体外培养时可无限增殖不衰老。关于细胞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形态异常,核质间的物质交换频率降低 B、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以通过攻击DNA和蛋白质引起细胞衰老 C、体外培养癌细胞时,培养液中加入端粒酶抑制剂可诱导癌细胞衰老 D、将衰老细胞与去细胞核的年轻细胞融合,获得的融合细胞可以增殖
  • 15、线粒体在足量可氧化底物和ADP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呼吸称为状态3呼吸,可用于评估线粒体产生ATP的能力。若分别以葡萄糖、丙酮酸和NADH为可氧化底物测定离体线粒体状态3呼吸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状态3呼吸不需要氧气参与 B、状态3呼吸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以葡萄糖为底物测定的状态3呼吸速率为0 D、相比NADH,以丙酮酸为底物的状态3呼吸速率较大
  • 16、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甘肃“定西马铃薯”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是含有C、H、O、N等元素的一类多糖 B、淀粉水解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立刻呈现砖红色 C、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可以被人体吸收 D、食用过多淀粉类食物可使人体脂肪含量增加
  • 17、地达菜又称地木耳,是由念珠蓝细菌形成的胶质群体。关于地达菜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叶绿体,但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没有中心体,细胞不会进行有丝分裂 C、含有核糖体,能合成细胞所需蛋白质 D、有细胞骨架,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
  • 18、海水立体养殖是海洋养殖业发展的新方向。在基海水立体养殖的深海网箱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中层养殖以细小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为食的牡蛎、扇贝和以小鱼、贝类、有机碎屑为食的黑鲪、六线鱼,底层养殖以底栖藻类、生物遗体残骸、有机碎屑为食的海参。深海网箱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如下图所示,M,N表示营养级,各数值代表能量值(单位为K/m2·a)。

    (1)、深海网箱中养殖的扇贝可属于生态系统的(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M、N营养级生物的摄食量中均有一部分未被同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的最终去向是
    (2)、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黑鳃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的鱼受到惊吓后重捕的概率降低,可能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填“偏大”或“偏小”)。该深海网箱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
    (3)、海水立体养殖是立体农业的一种生产模式,它充分利用群落的进行立体养殖。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立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 19、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存储碳的载体称为碳库,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下图是土壤部分生物微食物网及碳库转化的主要途径。

       

    (1)、土壤微食物网中含碎屑食物链(以有机碎屑为第一营养级,以碎屑为食的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占营养级)和捕食食物链,请写出上图食物网中捕食食物链 , 土壤微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 短时间内若食菌线虫大量减少,根食性线虫数量会
    (2)、在碳循环中,上图e为途径。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国据出碳中和目标,若要达到此目标,上图要满足关系(用a~e表示)。
    (3)、土壤碳库转化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
  • 20、某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半湿润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湿润凉爽。森林类型包括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和白桦次生林。白桦次生林为原有植被受人类或自然因素干扰后形成的。
    (1)、林分是指特征大体一致但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林子,调查每种类型林分中灌木优势种通常采用法。每种类型林分中的底部土壤中生活着大量小动物,采集这些小动物常用的方法是
    (2)、由于乔木层优势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郁闭度(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致使林下小环境产生较大差异,林下植被发生变化。研究者对 3种林分乔木层特征进行了比较(图 1) ,并对灌木层的四类植物重要值进行了统计(图 2) ,重要值(%)是植物在群落中的综合数量指标,体现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研究发现,落叶松林以落叶松为优势种,其物种多样性较低,据图 1 分析其原因是

    ②结合图 1、图 2分析,白桦次生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不同于其他林分的原因是

    (3)、白桦次生林的产生是演替的结果,调查发现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均表现为白桦-落叶松林>落叶松林>白桦林,请结合上述研究结果,阐述白桦-落叶松林丰富度最高的原因是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